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广东最低调的城市,藏不住了

2024-07-14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3034字 | 6分钟阅读

来源 | 观点(baobaobutong)文 | 金石道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

河源,太低调了

广东,一个时不时上热搜的“网红”大省。

但你知道吗,在明星城市云集的广东,还有这样一座“透明”的城市!

如果你去街上随机采访路人,一个问题可能会问倒所有广东人:

省内的哪座城市同时拥有“客家古邑”“万绿河源”“中华恐龙之乡”“温泉之都”“红色经典”?


拥有如此多名头的河源,哪怕是省内人都要想一会儿才能反应过来:

哦!原来还有河源这个城市。

尽管它是广东面积第四大的城市,在地图上占那么大一块位置,却很少有人能“看见”,因为它实在太低调了。



但河源的骄傲,在广东也是独一家。

同是客家人聚集地,河源的名气虽远远不如梅州,却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世界客家古邑,龙川佗城就在河源!


当2000多年前,赵佗把农耕文明带到这片区域,河源就在历史的长河里浮沉。

不过河源人更熟悉的,或许是更遥远的白垩纪时期,原因无他,只因脚下的那一片恐龙蛋。

这里在远古时期曾是恐龙的栖息地,因此也有“中华恐龙之乡”的称号。河源人发现的恐龙蛋,恐龙化石真是数不胜数,以至于建了个博物馆来专门放置

“没挖过恐龙蛋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河源人。”


可以说,如果在西安一铲下去是文物,那么在河源一铲下去就是恐龙蛋。

时光荏苒,河源不再是恐龙们的栖息乐园,但它对于人类而言,又是另一片新天地——

这座低调的宝藏城市,如今藏不住了。

2

山水冠绝岭南

河源,一直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是广东唯一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森林的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

如此多国家级的名头一股脑儿按在河源的身上都不嫌过分——它别称“槎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三面环水,三河之源——连平河、忠信河、新丰河的源头,故名“河源”。


从气候条件看,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城市,非常适宜生活居住。

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宜人,这些形容词并不能准确描述河源的美。我们先来看百度给出河源环境质量的一组数据:

全市地表水质保持在各功能区标准,其中东江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标准,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26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为0.013毫克/立方米,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水质量,空气质量,那都是杠杠滴!以至于有人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我才发现过去的自己只是在喘气,这才是真正的呼吸。

当无数广东人为了追寻山水慢生活,远赴江浙、远赴大连青岛时,距离广、深仅200公里的河源,却被忽视了。

然而“小透明”或许就是河源最大的卖点,河源人对此倒是满不在乎:

“记不住更好,大好的河山我们独享。”

事实上河源人并无半分浪费这样的美景。

所谓,有山必有水,好山配好水。河源的山如此隽秀,水自然也不简单。

河源市水资源丰富,素有“粤东宝库”之称华南地区最大水库新丰江水库在其境内;新丰江水库(万绿湖)、枫树坝水库分别是广东第一和第二大水库。


水库所在的万绿湖,号称“神仙看了也流泪”,光是风景美得不似人间就算了,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

也就是说,你到了万绿湖,可直接勺水喝。

河源人不光是自己享用这好山好水,还向香港地区和整个珠三角地区供给饮用水,承担着粤港地区4000万人主要饮用水源的重责!

为了保护这水源水质,拒绝了所有带污染的企业入驻,独自承担下一切,却还要时不时被嫌弃“穷”。

要知道,万绿湖的“姐妹湖”千岛湖,工业产值达60亿,而万绿湖的工业产值几乎为零。

河源默默守着环境,为全广东的发展提供后备资源。

3

绿色经济助力河源腾飞

这些年,绿色的河源,发展框在了“保护圈”内。

“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来保护一方青山、一湖绿水,值不值得?”自然而然,这样的疑虑就产生了。

确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两个矛盾体是一定要“你死我活”的。

然而自从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之后,就给像河源这样的城市指明了道路——

搞绿色经济。


实际上,河源的“好牌”真的不少:

空间广——河源总面积相当于2个广州、8个深圳或14个香港。有3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和珠三角地理结构完全一样,土地资源丰富,可开发建设的范围广阔,存在无穷的想象力。


资源优——河源万绿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石英石、稀土、铁矿、钨矿储存量全省排名第一,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温泉资源、旅游资源。

所以,河源要做的事,简而言之就是,要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靠水吃水,河源最大的优势就是水,如果把万绿湖的水分给全国人民据说每人能分得10吨。


这方面,农夫山泉喝了“头啖汤”。2004年,农夫山泉落户河源,建立了在广东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目前其已成为年产值超20亿元、年纳税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大自然的搬运工”广告语传遍全国,背后是万绿湖“国家一类地表水标准”的底气。


2023年,饮用水行业的另一龙头——华润怡宝落地河源一座高标准规划的水经济产业园拔地而起,年产值超百亿的水经济产业正加速形成。


现在,农夫山泉、今麦郎、华润怡宝、紫泉饮料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接连投资落户河源。

东源正能量饮用水等本土知名畅销品牌陆续崛起。

当然,除了深挖本地经济的潜力之外,河源也在寻求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河源两个优势,一个是政策优势,另一个是区位优势。

在政策上,河源的对口帮扶城市是拥有雄厚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的深圳,而深圳企业也在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区位上,河源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城市,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后,河源更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2013年始,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在一代代帮扶干部的接续奋斗下,深圳已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超 100亿元,共同实施项目超1000个,中兴通讯、卓翼,西可、美晨、龙记等重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


河源是深圳支持力度最大、帮扶时间最长、派出干部最多的地区。

到了2023年,新一轮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进驻,按照省“百千万工程”有关要求,投身深河协作的主战场、最前沿。


绿色经济正在构筑河源的“新质生产力”版图,数以千计的企业被河源的青山绿水吸引而纷纷落户。

可以说,主动融入大湾区经济圈让河源产业发展的2.0版本已顺利上线。


2023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2年工作时,开篇就谈发展壮大产业,强调要以更扎实的作风和更务实的举措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切实挺起河源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河源精心布局了“1+3”主导产业集群,即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与水经济、先进材料、机械与模具等三个百亿级产业。经过孵化,这4个产业集群实现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五成,成为工业经济主要增长极。

如今的河源,不止有蝉茶飘香、蔬果芬芳,高水平的产业链争先恐后来到河源,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机遇加身,红利沓来,乘着绿色经济的风口,站上全新台阶的河源,正张开双臂拥抱新兴产业,拥抱大湾区都市圈,推动城市迈向更高能级。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