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来源 | 柏年说(BAINIANSHUO)
【提问】最近很多人跑去香港银行开户,把钱存过去享受高利率,或者开通“南向通”投资港股,还有在香港购买保险。请教柏年老师:这些投资理财项目真的就像有些自媒体宣传得那么有优势,那么值得参与吗?这是我私密粉丝圈子里一位老铁的提问,把我的看法分享给大家。
这两年,美股、日股持续上行,欧美国家的存款利率也高,关注海外投资理财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外行看热闹,看到身边有些人开立海外银行账户、买香港理财产品,难免好奇、甚至焦虑。香港的银行账户要不要开?香港的投资理财值不值得买?是想手里拿点美元?还是想存点海外高利率的存款?是想参与海外股票市场的投资?还是要买香港的保险? 首先,你手里如果有闲钱要投资,国内其实有很多投资海外股票市场的ETF可以买。
这两年美国、日本、印度等很多国家的股票市场,涨幅确实不错。类似的产品有不少,比如投美股指数的ETF,今年连投资沙特的ETF也有了。所以,即便你手里拿着人民币,投资海外的基金产品也不少,关键是要去研究,不要人云亦云。 其次,香港的银行账户要不要开?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弄清,你开银行账户要干啥?目前,通过先开立香港银行账户,进而开立境外证券账户进行股票投资(老虎、富途等),这个路子基本上被堵死了(注意是基本上,这里不赘述)。那么,如果还要开账户,无非就是通过境外银行,比如汇丰,买点美元计价的基金产品(外资行这块确实是个优势);或者,存美元或其他币种的存款。目前,1年期美元存款利率4.5%左右,确实有吸引力。 如果是买美元计价的海外资管机构发行的基金产品,手续费一般都很贵,而且业绩不一定比刚刚提到的ETF好多少。所以我觉得非专业投资人,在外资行买基金产品,基本就是被割韭菜(除非外资行能提供大牛对冲基金的产品)。
举个例子,国内如果你有美元,想存那种利率4.5%的定期存款比较少,基本只能存利率比较低的存款。除非你是600万存款以上的高净值客户,比如工行,就会给客户提供高利率的美元存款。而如汇丰银行、恒生银行,这些银行在国内的网点(往往在北上广深),50万以上就能开户且免手续费,换了美元之后,可以顺手存4.5%的1年期存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确实还行。 美元如果贬值,看上去一年有4%的存款收益,但这期间如果人民币升值,存款的实际利息就没看上去那么高了。 所以,适合开立香港或者外资银行账户的,应该是那些想长期拿一些美元,不在乎美元是否贬值的人群。单纯想套个利,美元升值换拿美元,美元贬值换人民币,开海外账户意义不大。 虽然每年找我卖香港保险的经纪人不少,但我对香港保险一直保持谨慎。第一,本人在内地买香港保险,属于“地下保单”,完全没保障。国内监管的法律规定,是不允许销售香港保险的。所以,这个购买行为本身不受国内法律保护,这个风险就不小。 第二,如果本人到香港买保险,那就要遵守香港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内地严)。从以往的案例上看,比如重疾险,如果人在国内出险后找香港保险公司理赔,有可能被判定骗保,理赔流程、周期比国内保险公司都复杂。所以我觉得必要性不高。除非你手里拿的美元比较多,人又在香港生活。 当然,这不是说香港保险就完全不好,只能说它还是适合在香港或者海外长期生活的人。如果人在国内,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香港有些高端保险(比如100万美金以上)也有不错的产品。有些大额理财型保险,在买入之后就有一些实际的福利。比如享受每年全球的免费体检和一定额度的免费高端医疗;或者约定小孩可以读一些好的私立学校等。这些保险产品比较适合有钱人。所以要避免“既要又要”,最后却“羊毛出在羊身上”。 讨论香港银行账户、香港理财产品等等,核心是——是否有长期且金额较大的美元。如果有,那无论是香港还是国外,本质都是美元理财的逻辑。当然这里面坑也不少,还是存款最安全。而如果人在国内,且只是阶段性看多美元的话,来回折腾意义不大,国内的渠道也基本能满足大家的投资理财需求了。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