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成年人最体面的拒绝,不是断联,不是拉黑,而是这3个字

2025-02-01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文/锦书    编辑/MBA智库琉


 

知乎上有个提问:“如何对付微信不回消息的人?”


一个高赞回答是:“人与人之间,沉默就是答案。”


微信作为沟通工具,简单传递信息时,缺乏温度;热烈讨论问题时,容易上头;想要结束一段关系时,简单粗暴。


与其执着问为什么,不如坦然接受,以不变应万变。


01

不回复,避免争执


朋友小倩说,以前一直以为及时回复消息是对人最大的尊重,经历过一些挫折才明白:


很多时候不急于回复,才是最体面。


前几年,随着工作的线上化,许多任务都需要远程协作完成。


她因性格急躁,总能迅速回应信息,同时,她也希望对方以同样的速度给出反馈。


每当对方稍有延迟,她就会连续发信息追问,甚至打电话质疑。


久而久之,她自以为高效的沟通方式得罪了很多合作方,而自己对此浑然不觉。


直到领导找她谈话:“你知道自己现在有个响亮的名号叫‘小钢炮’吗?”


小倩愕然。



领导继续说:“微信只是一种沟通渠道,它虽然便捷,但不代表人人随时拿着手机,等待回复你一个人的消息。你的咄咄逼人,除了换来争执,还有对方的选择性闭麦……


小倩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有些项目会在中途转到同事手中。若非出于对这个专业的热爱,恐怕自己早已选择放弃了。


此后,遇到事情她不再急于追问,哪怕暂缓处理,也不让冰冷的文字或语气给到对方压力。


成年人的世界,沉默有时比语言更能表达态度。


不回复的背后,可能暗含着对方的忙碌、犹豫或者不满。


它或许是对方作为一种避免即时冲突或者争执的策略,为双方留出冷静思考的时间。


但无论如何,这种不回复已经是一种反馈的方式。


这个时候,就不要追逐着去要明确的答案了。


执着于一种方式要结果,不如另辟蹊径,给双方留下体面。


02

不回复,代表拒绝


老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老话的规则已悄然发生改变。


现代人的感情观更在乎两情相悦。


以前顾及面子,担心伤害,现在只需“已读不回”。


网友静静每天忍不住给喜欢的男生发微信,分享生活琐事。


可是,对方很少回复,连一句敷衍的“嗯”、“哦”都懒得说。


起初,静静还自我安慰,觉得是男孩工作忙、压力大,没及时看到,然后忘了回复。


又或者对方心情不好,不想与人聊天。


她认为只要自己坚持不懈,表现大度,终能俘获男孩“芳心”。


直到,从朋友那里得知,他们经常一起聚餐、看电影。


偶尔聊起她,男孩无奈地表示:“看着挺机灵的姑娘,在网络世界怎么如此锈逗。”


静静这才明白,男孩不是没时间,只是用不回复的方式,让她放弃幻想。



有时候残忍也是一种无奈。


不回复,是一种委婉而明确的拒绝方式,没有面对面的尴尬,默契的意会,好过执着地纠缠。


在情感的世界,交流是维系关系的重要纽带。


得不到回应时,不要只顾一腔热情,自我感动。


让理智战胜情绪,接受沉默的回应,给自己和对方留下尊严和余地。


也许下一站就是你的专属幸福。


03

不回复,各自安好


看到一句话:“成年人的绝交,从来都是静悄悄的;默不作声地疏离,好过勉强维持。”


我不禁想起一个发小小鹿。


人生的前30年,我们朝夕相处,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了解对方的每一段感情经历。


后来我搬家了,距离让我们见面不易,微信曾使我们努力维系热情,直到彻底失去联系。


两年后,小鹿辗转加回我的微信,我们激动地回忆过去。


我惊喜地发现,她还记得我的生日和单位的电话号码。


可还是委屈地发出疑问:“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再理我。虽然距离远了,即使我在出差,可你结婚时,我依旧包了最大的红包,托人送去。”


小鹿歉疚地表示:“可能那时还年轻,我觉得你人都不到,我又何必再去主动。那次怪我,这次我们一定不再失联。”


我们感慨大家其实没变,把曾经心里的“疙瘩”理解为一场美丽的误会。


我们相约月底见面,以后必然不离不弃。


我激动地找出尘封已久的老照片,选择几张两人无比亲密的合影发送过去。


许久,她淡淡地回复:“回头我联系你。”


此后,这个人,又成为通讯录里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只是这回,我没再负气地直接删除,以成年人的理智让“它”安静地躺在联系人列表里。


又过了两年,小鹿再次出现,要求一定见面解释原因。


神奇的是,“距离”这个绊脚石突然失去了威力,第二天我们就在星巴克面对面坐着相视一笑。


我平静地听着她的解释。原来,她上次消失是因为正在经历感情的挫折,这次出现是因为她生活步入正轨。


我们的关系已然变了样,不再无话不谈,即使人的距离近在咫尺,心的距离早已远去。


与其被动陷入一段随时可能消失,又不知何时会再出现的关系里煎熬,不如让彼此成为通讯录里的一个名字也好。偶尔翻看,回忆往昔,祝福她一切都好。


不回复没什么大不了,网络世界只是现实生活的调味品和辅助工具。


在这里分离,好过见面后的尬聊。


不说再见的道别,不失为一种体面的选择。


缘聚,珍惜;缘散,看开。


04

写在最后


分享一段话:


“你迟早会明白,戛然而止就是回答,沉默不语就是拒绝,与其纠缠,不如各自安好。”


世间万象,人生百态,让别人成为别人,让自己成就自己。


他认为不回复消息最是体面,你选择不执着追逐更是尊重。


尊重好聚好散,看淡一别两宽。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谁离不开谁,不要在乎小小的对话框,把自己活成光,照亮值得珍惜的人。


-THE END-



接触过不少管理者,发现大部分人都很难摆脱这个问题:思维还停留在执行层面,哪里有火往哪扑。陷入升职前为老板打工,升职后为下属打工的怪圈。


成功的领导者,一定要扮演好这四个角色:


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思维模式和8项基本管理能力:


以上只是MBA智库·管理成长地图的一小部分。无论你是骨干精英,还是新晋的管理者,是公司的中坚管理者或者企业高管,都能通过这张管理地图收获:

1、清晰且系统性的职业能力发展路径
2、核心且有效的方法与工具
3、持续学习终身成长的配套方案

长按下方海报二维码☟☟☟

按客服提示参与活动

即可免费获得

价值¥59.9的管理成长地图!

(包邮到家~~)


●作:锦书。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用笔墨记录生活,用文字传递情感。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互联网大厂裁员1.4万,某行降薪超10%:有这3个信号,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

● 董明珠“没有人骂你,也挺孤独的”:为什么我劝你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高考700分和700万,选哪个?”你活得这么努力,是为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13万人评分,超八成疯狂好评:《叛逆者》暴露的四个职场层次,你在哪一层?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