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单休等于多上7年班”:这届打工人开始抵制单休!

2025-04-27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作者 |  伊一
来源 |  智联招聘

1837字 阅读时间4分钟

近日,“单休比双休多上7年班”的话题又成为了职场人热议的焦点。

有网友对比发现,按照单休每周多上1天班来计算,假如从22岁工作到65岁,单休制比双休制大概要多工作7年的时间!

评论区的打工人们也纷纷调侃:单休也配叫休息吗?那叫“喘口气”!

的确,单双休的区别不仅体现在休息时长上,更是涉及到了生活质量、工作前景、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

于是,抵制单休,开始在这一届打工人中盛行。

付出≠回报

工作积极性遭打击

@吴野在跳槽到一家初创公司时,就是看中了公司所承诺的“高薪单休”。

入职后他却发现,单休是真的,但高薪是假的。一周6天连轴转不说,有时甚至因为项目压力大,完不成KPI,工资被扣,收入远不如从前。每次说起这个问题,老板还特别喜欢PUA,说年轻人要多奉献少计较。

仅有的一天休息,在处理完生活琐事后,就再也没有力气娱乐放松了。想起双休时能有完整的两天时间去调整状态,恢复元气,此刻的吴野只剩一声叹息。

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可事实上,单休让职场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牺牲了休息与生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

这种薪资与休息时间的不匹配,让职场人深感无力与不公,极大地打击了工作积极性,自然会引发对单休的抵制。

人均身兼数职

职业发展通道受限

从事新媒体运营的@陆苒就是当代单休人的缩影。今年初,陆苒所在的公司以市场环境不佳为由,实行了人员优化与单休制。

此后,陆苒每天从早到晚,一个人就要完成内容策划、视频投流、用户运营、数据分析等多项工作。本想通过业余时间,学点技能,考个证书,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增码。现在看来,根本无望。

相反,张雪峰的公司“峰学蔚来”就一直推行着“上四休三”制。公司还为入职满3年以上的员工承担50%的深造学费,鼓励员工不断自我提升。超友好的人性化制度,换来了员工满意与公司良性发展的双赢局面。

其实,企业推行降本增效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以牺牲打工人的利益为代价。一味对休息时间无情挤压,身兼数职的员工就会困在繁重的工作之中,时间一长,反而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而对于职场人来说,当疲于奔命成为常态,个人成长和职业晋升的通道就会被堵塞,无法获得专业技能的深化和拓展,必然会对单休制度产生不满。

高压模式过载

身心健康亮红灯

电影《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中,男主人公瑞奇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成为了一名货车司机。这份工作要求他每周至少要连续送货6天以上,每天工作14个小时。

长期的高压工作,让他没有时间吃饭、上厕所,头疼、腰疼更成了家常便饭。送货途中也时常状况百出,工作一天下来,身心俱疲。

一次上班路上,瑞奇由于睡眠不足打着瞌睡一路逆行,差点就酿成惨剧。精神崩溃的瑞奇坐在车里大哭,他开始质疑自己,也质疑起这份工作是否还有继续的必要。

要知道,身心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了健康,再多的金钱和成就都没有了意义。

当职场人开始对单休心生抵触,并非是他们不愿意努力工作,而是对更合理的工作制度与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

单休困境下的职场人

该如何破局?

相信,没有人不爱双休,但已经困在单休里的人,或许各有各的难处。不管怎样,单休都不该成为导致职场人利益受损、发展受阻或是忽视健康的因素。

1.知晓法规,明确标准,争取权益

知晓《劳动法》相关规定,如企业实行单休制,超出法定周工作时长的部分,应依法支付不低于150%的加班工资。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再次明确薪资构成、工作时间、加班补偿等关键条款。

如果已经在职且发现薪资不合理,收集好加班证据、考勤记录、工资流水等,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2.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弯道超车

通过时间四象限法则提高整体效率;利用上下班坐地铁时间了解行业前沿知识,拓宽视野;学会用番茄工作法有效提升业余时间的学习专注度等。

持续学习与积累,寻找合适时机,跳槽到更好的平台,摆脱单休困境,实现职业发展的弯道超车。

3.寻找多维度生活支点,有效释放压力

忙碌中要学会寻找多维度的生活支点,维护身心健康,帮助能量恢复。

比如:抽出时间与家人朋友相聚,交流情感,缓解紧张情绪;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运动、音乐、阅读等,找到生活的乐趣,释放工作压力。

祝愿大家都能拥有理想的工作,舒心的生活,在更健康更和谐的职场环境中收获成长!

图片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图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