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结婚率暴跌:从“攒钱结婚”到“攒钱不婚”

2025-02-17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作者 |  林岩
来源 |  米宅
2065字 阅读时间4分钟




最近,“结婚人数创45年新低”的新闻冲上热搜,评论区又双叒叕炸了——


有人痛心疾首:“现在的年轻人太自私了,不结婚不生娃,国家未来怎么办?”

有人阴阳怪气:“躺平就躺平,还躺出优越感了?”


打住!这锅年轻人真不背!


今天咱们就用数据扒开真相,看看结婚率暴跌背后,到底是谁在“偷走”年轻人的婚育自由?


1

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


1、不是年轻人不想结,是能结婚的人变少了!


很多人骂年轻人“不婚不育”,却选择性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能结婚的适龄人口,早就在断崖式下跌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9年后出生人口开始暴跌,从每年近2500万一路跌到2024年的954万。



这意味着,现在25-35岁的适婚主力军,直接比上一代少了一半!


人都没了,拿头结婚?


更扎心的是,总抚养比(老人+小孩占劳动人口比例)从2013年开始飙升。


1739176899926

★数据说明: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在2005-2010年间,总抚养比持续下降,结婚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0-2013年间,总抚养比和结婚率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不大;2013年至今,总抚养比持续上升,结婚率持续下降。两者的变化轨迹刚好相反。


总抚养比越高,说明人群中劳动人口占比越低;配合持续下降的出生率,表明社会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而劳动人口——尤其是年轻劳动人口——正是登记结婚的主力人群。



2. 性别比失衡:3000万光棍?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20-40岁适婚男性多出1752万。这场“婚姻市场”的供需失衡早已注定——


农村男性:学历、收入双低,媒婆明码标价“介绍费5000元起步”,姑娘却集体向城市迁徙。


城市女性:高学历、高收入、高要求,宁做职场独狼,不做扶贫新娘。


IMG_256

数据说明:中国30岁及以上未婚男性有超过60%分布在村镇、一般为较低学历;未婚女性有超过60%分布在城市、一般学历较高。


就算所有女性都结婚,仍有3000万男性注定“注孤生”。


某些人甩锅“女性拜金”,却选择性忽略一个事实:婚恋早已不是“配对游戏”,而是赤裸裸的资源配置竞赛


一线中产男向下兼容二线小康女,二线普通男争夺三线小城女……层层传导到最后,农村光棍连参赛资格都被剥夺。



3. 教育成本:学历通胀下的“晚熟困局”


这届年轻人可能是史上最“卷”的一代——


硕士毕业25岁,博士毕业28岁,工作三年就逼近30岁大关。读书时靠花呗续命,工作后为房贷打工,结婚?存款连婚礼红包都包不起!


高学历还带来另一个悖论:择偶标准与生存压力正相关


《2023婚恋调查报告》显示,73%的女性要求配偶学历不低于自己,而男性则紧盯“体制内稳定”和“情绪价值”。


结果?女博士被贴上“难搞”标签,男码农被嫌弃“不懂生活”——不是不想爱,是赛道早已挤到窒息。


2

当代婚姻的“隐形刺客”


《围城》里有一句话:

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但是按现在情况来看,这结婚的资本好像远远没有这么基础。


第一刀:天价彩礼——婚姻还没开始,先破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全国超79%的婚姻收取彩礼,山东以89%的比例登顶“彩礼大省”。某些地区甚至流行“三斤三两”(百元钞称重)、“万紫千红一片绿”,折现轻松突破20万。


这不是婚姻,是婚前财产清算现场!


IMG_256图源:政研院


彩礼作为第一道门槛,成为了结婚的第一层压力。尽管国家多次出手整治天价彩礼,但天价彩礼依然在某些地区经久不衰,个别地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第二刀:房价:一套房=30年卖身契


从各省市自治区来看,经济越发达结婚率越低,比如2024年上海、浙江结婚率只有4.2‰、4.5‰,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结婚率也偏低。


你说不买房?好,现实是,大多数城市,将房产与教育、医疗绑定。


年轻人不得不把婚姻拆解成“购房+落户+生娃”的KPI套餐——


这哪是结婚?分明是签了份“卖身契”!


社科院研究显示:房价每涨10%,结婚率下降0.8%。


而中国的高房价,让本身就并不富裕的年轻人再加一道杠杆,而杠杆本身也意味着的风险。


某些专家建议“租房结婚”,请问:“租房能落户吗?孩子能上学吗?房东能保证不涨价吗?”



第三刀:排在全球第二的养娃成本。


第一的,是卷王韩国。



这还是仅仅计算到18岁,成年后的大学教育、买房、结婚等社会成本,更令人担忧。



最扎心的一刀,制度性劝退!


最新的婚姻保护法,更是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直接劝退!


婚前协议、房产公证、彩礼返还纠纷……结婚堪比合资开公司,离婚像破产清算。


就差直白的说:婚姻是“高风险投资”。


婚姻法保护财产,但不管感情;离婚冷静期冷静的不是关系,而是对婚姻的最后一丝期待。


3

放过年轻人


结婚率暴跌的背后,是人口结构、房价、职场、性别比、观念变革的多重暴击。


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而是在时代的洪流里,连站稳都拼尽了全力。


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谁还有余力去经营婚姻?


与其催婚,不如想想——


何时能工作8小时就能体面生活,买房不用掏空六个钱包,养娃不必赌上后半生……


当社会不再让婚姻成为奢侈品,年轻人自然愿意拥抱爱情与责任。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