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BOSS直聘被曝涉黄,招聘为何沦为情色陷阱?

2025-07-28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作者 |  首席品牌评论
来源 |  首席品牌评论
1591字 阅读时间3分钟

最近几天,一张来自BOSS直聘的截图在社交平台疯传。

一位自称“王怡香”的求职者,应聘“董事长助理”时在简历中赫然写道:“曾承受领导长达45分钟剧烈撞击”。当招聘方追问其含义时,她直白回复“就是papa”,对方竟随后发出面试邀请。

这一事件迅速引爆热搜,甚至有网友痛斥平台沦为了“线上招嫖场”。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更多细节浮出水面。

经多方查证,“王怡香”实为虚构身份,头像盗用山东模特李某照片,捏造“德州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背景,中国人民大学也证实并无播音主持专业。

这位无辜的李姓模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卷入舆论漩涡,个人信息遭人肉搜索,微信涌入大量骚扰信息,被迫修改账号并报警维权。

事发之后,所谓的“王怡香”账号已被BOSS直聘永久封禁。大皖新闻报道,一位接近该事件的BOSS直聘内部工作人员透露:“仅从简历上的文字本身看不出问题,未触发任何关键词警报”,并强调“这对平台造成了很大伤害,不应单纯归责于平台”。

但公众质疑的焦点在于:如此露骨的信息为何能轻松突破平台审核?

事实上,这并非BOSS直聘首次卷入涉黄风波。

早在2020年,新京报的暗访就已经揭露,平台上存在大量“情色陷阱”招聘。一家名为“世界财富精英会”的公司,公然要求应聘者“能接受每个月不超过三次的暧昧关系”。记者甚至在暗访中遭遇对方试图触碰身体的行为。

2022年8月,广州一家公司在平台上以“VIP助理秘书”名义招聘,表面工作是处理日常事务,私下却要求应聘者“与客户建立男女朋友关系并陪睡”,月薪高达5-8万元。

2024年11月,陕西一名女生应聘西安某公司经理助理时,在试岗期间竟遭陈姓老板暗示“陪睡”。

面对接二连三的涉黄事件,BOSS直聘的应对似乎已成固定套路。每次事件发生后,平台迅速封禁相关账号,发布声明承诺“加强审核”,但不久后类似事件再次上演。

这如同老茶馆里的掌柜,见惯了闹事的客人,只会说“下次注意”,却从不加固那扇总被撞开的门。

一连串事件暴露了BOSS直聘平台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但是BOSS直聘的审核漏洞并非新鲜话题。

2017年震惊全国的“李文星事件”中,求职青年李文星通过平台应聘后,陷入传销组织最终不幸身亡。事件发生后,北京市网信办、天津市网信办依法联合约谈BOSS直聘法人,责令网站立即整改。

BOSS直聘发布道歉信,表示将承担法律和道义责任,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推出“活体动态人脸识别+身份证”认证系统。同时,还升级了审核流程,确保在线招聘者100%经过“机器+人工”审核认证,全面排查过去未经审核认证的招聘者,扩建人工审核及大数据安全团队等,力求保护求职者安全。

然而八年过去,从致命传销到色情招聘,平台的安全承诺在商业利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屡禁不止的“情色陷阱”背后,反映出平台对高风险岗位监管严重缺位。正是由于BOSS直聘平台在“董事长助理”、“生活助理”等易被滥用的职位类别上缺乏重点核查机制,最终导致成为色情招聘的重灾区。

BOSS直聘的“涉黄”顽疾背后,也折射出了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当下,“高薪轻松”的诱惑令许多求职者尤其是年轻女性降低警惕,不法分子利用求职焦虑,将招聘平台变成狩猎场。

眼下,法律惩戒的滞后与平台责任意识的淡薄形成了真空地带,如果“封号”成为了最大代价,作恶成本远低于收益,那么乱象自然屡禁不止。

面对积重难返的顽疾,舆论与专家呼吁采取强硬措施。首要的是建立技术+人工双保险机制,其次需要对敏感职位强制实施“视频面试+企业证照核验”,并建立跨平台黑名单共享机制,防止违规者换个马甲卷土重来。

招聘平台不该是藏污纳垢的灰色地带,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的理念虽好,但不能让各种歪心思也长驱直入。尤其是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求职安全不该成为一种奢侈品。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图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