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拾遗 来源 / 拾遗(ID:shiyi201633)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最近,一个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清华学霸晒1.67亿元年薪引调查。
清华、1.67亿、调查,字都认识,合在一起怎么如此具有冲击力?
对此网上评论炸开了锅。
有人说,年薪1亿谁能忍住不炫?
有人说得意忘形,人狂必有祸。
还有人由衷佩服他超强的工作能力。
他究竟做什么工作,能够拥有如此高的年薪?又是做了什么招致翻车,甚至被美国司法部调查列为逃犯?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他叫吴舰,34岁,根据他的Linkedin(领英)简介,2011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取得工学学士学位,这个学历已经很牛逼了。
但他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继续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并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先是在著名的金融机构实习,积攒到经验之后,2018年,他加入顶尖量化对冲基金Two Sigma,从量化研究员开始做起。
加入这个公司意味着什么呢?大概就是再次高考考上了清华。对别人来说,是祖坟冒青烟,对吴舰来说,只是正常发挥。
他很快就展现出自己超群的智商,不到3年,他升任为Two Sigma量化研究部的副总裁,2023年,他再次被提拔为高级副总裁,此时距他毕业还不到5年。
晋升速度如坐火箭般迅速,收入水平自然也水涨船高,然而,实现财富自由的同时,危机也悄悄潜伏在他身边。
2023年,小红书一条帖子引发了围观。
发帖人晒出近几年年薪的柱状图,从2018年起,他的收入成倍增长。
在2022年,年薪竟然高达2350.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7亿。
普通人连做梦都不敢梦见这么多,结果人家一年就赚到了。
想必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发帖人说道:
“这是不敢发在朋友圈的炫耀帖”、“自己心态还是太年轻,想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偷偷炫耀下。”
本以为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然而他还是想错了。
即使在人人高薪的华尔街,这个收入也十分惊人。
很快,发帖人的身份被锁定,吴舰的马甲被揭开了。
业内震惊于他的高收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前往Two Sigma采访,表面上没有作声的公司,背地里对他展开了调查,这一查,牵出萝卜带出了泥。
总结起来吴舰做了以下的事:
1.吴舰秘密操纵并篡改了投资模型数据;
2.这些数据左右了客户买卖证券的行为,给客户造成1.65亿美元的损失;
3.吴舰损了客户,肥了自己,每年他因此获得数百万美元的激励,并且在2022年,他一共获得2350.9万美元的报酬。
真相大白了,这钱不是好道上来的,而是他割无数客户的韭菜得来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违规操作了,而是犯罪。
事情曝光后,Two Sigma取消了他800万美元的绩效奖金,赔偿了客户损失,并在2024年解雇吴舰。
但事情还没完,就在今年9月,他被美国司法部指控,同时犯下:
电汇欺诈、证券欺诈以及洗钱,目前他处于在逃状态。
从清华毕业的学霸,到华尔街金融新贵,再到榜上有名的通缉犯,从顶端跌入谷底,他这人生轨迹令人唏嘘不已。
吴舰的翻车,深刻诠释了一个道理: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他本可以闷声发大财,结果无法遏制的炫耀欲,让他根本无法低调,最终自己点爆了自己。
他明明也知道,那么高昂的收入发在朋友圈,会带来麻烦,却还是忍不住发在了小红书,可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小,能达到他这个成就的人,就那么几个。
光明灿烂的前途,无限富有的钱景,人人艳羡的工作,就在一夕之间灰飞烟灭。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中金员工工资条事件。
一名中金员工的妻子,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晒出了丈夫的收入证明,上面赫然写着:月均收入为82500元。
她本意是想炫耀一把,给小红书的姐妹看看,自己找了个多么有能力的老公,结果,这一把竟然将老公坑惨了。
根据业内相关规定,券商禁止对外透露工资水平,家属也应该遵守薪酬保密制度。
热心网友私信她,最好还是和丈夫商量一下这件事,结果她还回怼对方“管得多”、“你什么心理你跟我说说”。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很快舆论发酵,#中金#冲上了热搜榜首。
中金公司很快给出回应:当事员工停职接受调查。可以预见,即使他后续还会继续在公司工作,但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更别提进入核心位置,毕竟有个大嘴巴的家属,无论哪个公司,也不想把定时炸弹挂在腰上。
中国古代有句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很多人在获得成就时,往往喜欢高调张扬,然而这样做,往往伴随着风险。
树大招风,很多时候,那些危机与恶意,往往都是自己招致而来的。
知乎有个网友说过一件真事。
他认识一个老哥,39岁,正巧事业编考试年龄放宽到了40岁,老哥兴冲冲地报名了,结果笔试面试体检都过了,老哥觉得这把稳了。
在原单位请人吃饭,还发了好几条朋友圈,炫耀自己考编上岸,岗位福利待遇都不错,天生我材必有用之类的。
结果就被人举报了,举报人称他有糖尿病,体检的时候吃药作弊了。当地人社局给了他两个选择:
要么主动放弃,要么拉去市里的三甲医院,一天测10次,都合格就可以录用入职。
老哥自觉理亏,遂放弃。
第二年他又考上了,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老老实实上班,也不请客吃饭了,也不发朋友圈了,任何人都不告诉,十分低调,熬到公示最后一天,请家里人随便吃了一顿饭,最后顺利考编上岸。
农村有句老话: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很多时候,当他将核心秘密告知他人,就是在给别人递刀伤害自己。正如《醒世恒言》中说:“机不密,祸先行。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很多事情关乎你切身利益,就算你再想炫耀,也最好烂在肚子里,越少人知道你越安全。
《左传》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郑厉公在位时期,大臣祭仲把持着朝政,郑厉公担心自己的君位不稳,就暗中笼络祭仲的女婿雍纠,让他暗杀祭仲。
雍纠没忍住,将这件事告诉了妻子。一听丈夫要杀自己的父亲,祭仲的女儿慌忙来问母亲:
丈夫和父亲,哪个更重要?
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但丈夫谁都可以当。
于是祭仲的女儿,就将丈夫的密谋告诉父亲,结果就是,雍纠被杀,郑厉公也因计划败露逃离了郑国。
本来是大好的前程,结果事情还没做就泄密,不仅前程毁了,连命都没保住。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正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这种情况,你没忍住,分享了自己的收入和存款,马上就有借钱的上门。还没尘埃落定的事,你宣扬了出去,很快就节外生枝。你的想法和秘密和别人一说,马上就变成了别人的把柄。
有句话叫:财不露白,富不露相,贵不独行。做人的至高境界,不是到处炫耀自己的财富、显贵,而是懂得“藏”。
藏住关乎自己利益的秘密,藏住你家庭的财富,藏住你的炫耀欲,唯有低调和谦卑,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网友@波哥说过一个故事:
同村有个人承包鱼塘干的不错,有次和一群人在一起聊天,也许是被奉承得有点飘了,有人问他这一年能赚多少?他老老实实透露自己赚了几十万。
结果到了鱼塘要丰收的时候,一晚上鱼全部被人毒死了。
后来他远走他乡,在外地待了几年都没回家。过了几年的时间,他回家穿着很朴素的衣服,也没有开车。
大家伙儿问他:“几年不见,混得很好吧?”他嘿嘿笑着挠挠头说,拿几千块钱死工资勉强糊口,不然也不会这么久不回来。
其实真正亲近他的人才知道,他在外地创业很成功,年入百万。只是他吸取了当年的教训,再也不肯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情况。
有人说:你的真实情况应该像内裤一样,穿没穿、穿的什么颜色,都是你的隐私,自己心里有数就行,最好不要随便让人知道。
因为在暴露自己的秘密那一刻,你就成了很多人的靶子。
《天道》里有一句话:
人要学会藏两样东西,一是心事,二是本事。
心事要藏在心里,一旦说出来,就成了别人嘴里的故事,受伤是早晚的事情。
本事也要藏三分,本事如锋芒,很容易刺伤别人。
所以不管你多有钱,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一定要明白“藏锋”的重要性,千万不要高调,更不要炫富,因为人性不可信。
要想少灾少祸,就要管住自己的嘴。
当你实在快要控制不住的时候,不妨回头看看这几句话。
1.除了你的父母和至亲,没人会希望你真的过得好。即使是朋友往往也会存在比较之心,又怕朋友过得苦,又怕朋友开路虎,当你的炫耀常常刺痛对方的心,就是麻烦上门的时候。
2.你越过得好,越碍别人的眼。本来你和他人是同一层次,结果你扶摇直上,留别人在原地挣扎,他们会替你高兴吗?不会,他们只会恨你为什么过得那么好,你的成功照亮了他们的失败,你过得越好,敌人越多。
3.任何人都经不起放大镜的审视。你事业虽然做得很成功,但是在放大镜下面,没有谁是完美无瑕的。
你做生意,税有没有问题?消防过不过得了关?
你从政,有没有给他人行方便?
你私企上班,有没有私联过对家公司?有没有和同事吐槽过老板?
年轻的时候有没有在网上发过过激言论?
这些弱点,都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武器,并且在关键时刻给你致命一击。所以啊,人还是低调一点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必毁之”,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有时候,低调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PS:更文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和【小红心】,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THE END-
●作者:拾遗。本文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态度的人,过着有态度的生活。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你都不晚,这里总有一束光,能够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