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公司宣布了一则人事调整消息。虽说在此前没有听到一点风声,但按照资历和贡献率来讲,怎么说都该毫无悬念的轮到自己了。结果最后结果一公布,她只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
得到升职的竟然是把“我不会”,挂在嘴上的徒弟。“凭什么是她”的疑问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里。若不是知道木已成舟,再闹也改变不了结果,只会落得被人看热闹的下场,她就真的去闹了。
在职场上,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最勤恳、最能干的员工,往往升职是最慢的。
他们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却总是被贴上“适合执行,不适合管理”的标签。而那些看起来“能力一般”但擅长向上管理的同事,反而步步高升。
为什么越能干的人越难升职?
4个扎心真相
1. 被领导定位“兜底侠”,被捧杀技吃死
张颖一直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代码写得又快又好,领导总把最紧急的任务交给他。结果,他每天加班到深夜,却发现自己成了“救火队员”,
队长却另有其人。
后来,她才终于明白,她的工作之所以加量不加价,是因为领导对她的定位一直都是“兜底侠”。说直观一点,领导对她的考量就在于好用听话。
其实,在职场中,大多数领导最在意的都是这活儿有没有被干好,而不是是谁干的?如果老实人再不懂得为自己发声,就只能把自己推入越能干活越多,没时间思考职业发展,更难升职的泥淖。
2.擅长业务但不擅长管理,注定搬砖
王明是某制造业的技术专家,设备故障他一摸就准,公司确实离不开他。但当公司想提拔他当主管时,却发现他不擅长协调团队、做决策,最终选了另一个技术稍弱但沟通能力强的同事。
其实,有些时候,领导往往专业能不强,也是因为管理岗需要的是协调、决策、战略思维的人,而“老黄牛”往往习惯了单打独斗,缺乏团队管理意识,能力错位导致了失去机会。
3. 不会向上管理,习惯为别人做嫁衣
幼玲是间广告公司的策划,方案做得极好,但从不主动汇报。结果,领导误以为她工作不饱和,反而把重要项目给了另一个能力一般但擅长“刷存在感”的同事。
“只要活干得好,领导自然会看到”的这种想法,在职场最要不得。好前程都是吆喝来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职场是争取“能见度”的游戏,不会展示自己的人,再努力也可能被忽视。
4. 被领导当工具人,跟错领导误终身
应该很少有人会因为能力太突出,而被摁在一个岗位上,一摁就是5年的人吧。刘维是一名运维工程师,系统维护得极好。所以他的领导经常说:“你要是升职了,这摊子活谁干?”
结果,他真的成了部门的“定海神针”,成了领导需要我,但不愿意让我成长的牺牲品。
说到底,还是他跟错了领导,毕竟有些领导,宁愿让你当“工具人”,也不愿让你晋升。对于这种领导,离开,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排。
“老黄牛”如何破局?
4个打工者亲测有效的方法
1. 从“做事”到“管人”,培养管理思维
在很多企业里其实都有管培生岗位。这种岗位顾名思义,就是为企业发展储备后备力量。也就说企业有意向将这些人推到管理岗位上。
那么优秀企业培养这类人,一般都是通过轮岗的方式,让备选管理者深入个部门一线去了解运转逻辑的。
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完全可以借鉴管培生的成长路径,去培养自己的这种“大局观”。
普通人可以通过三条路径来实现:一是主动申请跨部门项目,锻炼协调能力。二是观察领导如何管理,学习决策逻辑。三是尝试带新人,提升团队意识。
2.学会自我营销,让领导看见你的价值
普拉提销售阿秦每次签单后,她都会写一份简短复盘发给老板,以突出自己的营销策略。同时,还会给老板提出优化方案,活动定价策略。半年后,老板主动提拔他当了分店店长。
很多时候,踏实干事型的人往往不好意思谈及或者会忽略自己的付出。但职场的逻辑一定是要让老板觉得他付给你的真金白银物超所值。
所以,为了掌握好分寸,体现专业性。向上管理时,你可以进行三步进行:
一是做好定期汇报。比如,每周或者每两周进行一次汇报,汇报时,不仅要说结果,还要讲思考过程。
二是关键成果数据化。用直观数据说明问题。比如,“优化流程后节省20%时间”。
三是同步给领导提供情绪价值。将决策权留给领导,比如,这两个方案还得您来拍板呢。您把握好大方向,细节我来填补。
3.适应领导风格,让领导愿意提拔你
赵敏经过多次汇报,她发现领导喜欢数据分析,于是每次技术方案都附上XX成本、效率的对比。领导觉得她很细致,有想法,沟通也顺畅,万事都能做到他的心趴上,就点名提拔了赵敏。
其实,对于一般打工人来说,做到领导的心坎上,比做正确更重要。因为领导决定了方案能否落地。所以,想要成事,还是得搞定领导。
你可以了解领导的关注点。比如,领导更看重什么,是成本,还是效率,又或者是创新?据此提前预判领导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暴露自己的一些弱点,但又能快速改正,让他看到你的可塑性,以此得到领导的赏识。
4. 采取主动者策略,别一味等安排
其实,职场发展除了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普通人都要靠自己主从出击。就拿升职加薪来说,别等领导想起来。
林奕含在公司一直是个小透明,要说她得到领导的关注还是因为一次她主动争取外出培训的举动。她非常渴望那次培训,但名额有限,组长分给了其他人。
她就去找到领导争取。反倒被领导看成了上进、努力的人,从而获得了很多资源。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职场就像打游戏,光会打怪不行,还得会接任务、组队、升级装备。埋头苦干是基本功,但抬头看路才是破局关键。
你是想一直当“老黄牛”还是成为那个“既能干、又能被看见”的职场赢家?选择权在你手里。心动还要行动!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