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未来,北林将继续在生态保护和绿色事业中勇立潮头,通过教育与科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愿景。
——女同事说
在清华东路,紧邻着声名赫赫的“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大学),另一所高校的绰号同样在京城的大学江湖里流传——“五道口女子种树大学”。

图源:小红书@郭嘻嘻
这个看似戏谑的名字,勾勒出它独特的校园气质:地处学院路核心,校园里绿意盎然,女生比例较高,还都喜欢种树(bushi)。
昵称的背后,是一所大学近七十年来对“绿色事业”的专注与坚守。在这里,“种树”二字,不仅是学科的起点,更关乎着山河的底色与未来。
这所大学就是——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北林)。

风雨飘摇,终见彩虹
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历史,源头可追溯至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农业科林学目。
但其独立办学还要到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期间,当时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决定,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和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建北京林学院,成为当时学院路八大学院之一。

图源:北京卫视
位于如此寸土寸金的地方,北林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
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园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这次关键性的输血,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学科实力与师资力量,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北林在1960年成为我国63所重点大学之一。
然而,历史的进程总伴随着波折。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股“高校外迁”的风潮席卷京城。当时普遍认为,“农林地矿油水电”等与一线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院校,不应偏安于大城市,而应深入基层。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包括北京林学院在内的13所京校被迫迁离北京。
从1969年底开始,北林师生员工及其家属,踏上了一段充满艰辛与坎坷的南迁之路。他们先是于1970年落户云南丽江,学校更名为“丽江林学院”;后于1973年再度搬迁至昆明,与昆明农林学院合并,组建“云南林业学院”。

图源:公众号@图表探索
在搬迁的过程中,北林师生员工及家属在三年的时间里不仅辗转五地,期间还一度流散到云南各地林业点,遍尝颠沛流离之苦。

图源:公众号@北京林业大学
更令人痛心的是,教学秩序被彻底打乱,科研工作几近停滞,连多年积累的办学设备、精密仪器和珍贵图书资料在颠沛流离中几乎损失殆尽。
远在北京的学院路原校区,在乱局中也遭到严重破坏,累计建设的专业设施被摧毁,校园满目疮痍。
可以说,在北京所有外迁高校中,北京林学院是物质与精神层面损失最为惨重的大学之一,数年的奔波非但毫无积累,反而元气大伤。
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北京林学院看到了希望的曙光。1978年,国家林业总局的成立,为北林回归带来了决定性的契机。学校隶属关系明确,地位提升,迁回北京办学的呼声日益高涨。
国家林业总局收到国务院明确批示后,迅速发出《关于恢复北京林学院并迁回北京办学的通知》。

图源:公众号@北京林业大学
为了尽快让师生回归,他们在原址的空地上抢建起几十栋简易的木板房,作为临时教学和生活之所。

图源:公众号@北京林业大学
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努力与申请,北京林学院终于收回了部分原有校区,但总面积相比离京前减少了40.5%。
尽管代价沉重,北林终究是回来了,重新扎根于学院路这片学术沃土。师生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心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稳定环境,尽管条件简陋,却意味着一个的全新的开始。
回归故地,北林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81年,北林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北京林学院题写校名,这是对学校地位与贡献的莫大肯定;198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开启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

图源:公众号@北京林业大学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北林迅速取得了新的发展成就:2008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 2017年,凭借雄厚的学科实力,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其核心学科“林学”与“风景园林学”双双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北林的成长史,是一部与时代同频、与绿色同行的奋斗史。从京校南迁的困顿到重返学院路的坚定,这段“风雨飘摇”的岁月,成为了北林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深刻烙印,也见证着它走向“终见彩虹”的序章。

进入北林的校园,第一个感受就会是“好绿啊”。
在70余年的办学岁月里,北京林业大学始终坚持以“绿色”为发展底色,形成了以生物学和生态学为核心,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以及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为特色,涵盖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众多学科门类的本科教育体系。
2025年7月ESI数据库更新结果显示,北林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七个专业进入全球ESI前1%行列,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均位列A+,QS世界排名连续五年全球前50,展现出强大的学科实力。

图源:北京林业大学官网
尽管北林的王牌专业——风景园林专业曾一度被外界误解为“种花种草”、不够实用的 “花拳绣腿”,但北林人用行动证明了该专业绝非简单的园艺劳作:
从森林公园的生态规划,到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的景观设计;从城市口袋公园的微更新,到乡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这些遍布大江南北的落地项目,无不印证着风景园林专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
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的今天,北林所肩负的使命愈发重大。从城市中精心规划的绿化带、赏心悦目的城市公园,到新闻里备受关注的湿地修复、草原治理、林场重建等宏大生态工程,他们正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祖国山河披绿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实践。
秉承绿色信仰,北京林业大学在科研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截至2025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50余项。
学校多个教授团队在Nature和Science子刊等国际顶刊发表研究成果,其中,庾强教授作为论文第一作者打破校史纪录,发表了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0周年来首篇Nature正刊论文。

图源:澎湃新闻
在应用研究领域,北林的科研人员同样硕果累累。
他们通过长期、系统的种质资源收集、筛选与创新利用,成功培育出了一大批兼具极高观赏价值与独特药用功能的园林植物新品种。
例如色泽艳丽、通过国家审定的“娇红1号”系列红花玉兰;果实品质优良、丰产稳产的“京沧8号”枣树良种;既可观赏又可泡茶、用途多样的系列地被菊新品种;以及花果兼用、观赏与食用价值俱佳的“玉龙红翡”梅花良种等。

图源:微博@北京林业大学
这些新品种不仅丰富了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还为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这一切,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资源的支持。
在师资方面,截至2025年3月,北林聘有专任教师14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1046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含双聘院士6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特聘专家1人。
北林还成立了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汇聚了众多两院院士的智慧与力量,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进一步提升了北林的学术实力与影响力。
在科研资源方面,学校建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台站等共92个,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文献约205万册,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文献90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及资源平台近100个,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图源:北京林业大学官网
作为一所与生态环保事业紧密相连、命运与共的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自创立以来,始终以推动中国林业现代化事业发展、持续改善和优化国家生态环境为己任,奋力打造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

绿色校园,树木树人
目前,北京林业大学投入使用的校区总占地面积达到了13176亩,主要由面积相对较小的校本部和面积广阔的实验林场两大部分构成。
其中,校本部是学校行政管理、本科教学和学术交流的中心,占地面积约为696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毗邻矿大、农大、清华等多所院校。
走进北林校园,仿佛翻开了一本活的植物学教科书。校园虽小,但规划设计精巧,绿化覆盖率高达44.65%,实现了“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
春天海棠桃杏缀满枝头,夏天在林荫里散步有鸟啼蝉鸣,秋天的银杏大道是每个小集体留影的圣地,冬天如果下雪,梅花的香气会飘得更远。

图源:小红书@Bloommme:
北林的主校区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图书馆、运动场、体育馆等设施掩映在树林间,可以满足北林学子的大部分生活需求。还有获得了“建筑工程鲁班奖”的学研大厦,非常雄伟壮观,是拍照打卡的绝佳圣地。
在饮食方面,北林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元的选择。校园整整有10个食堂,包括基本伙食堂、风味餐厅、零点餐厅、烘焙坊等,主题鲜明,风格各异,涵盖川渝、西北、京鲁等风味品种,能满足五湖四海学生的口味。

图源:小红书@北京林业大学-BFU小懒猫
在住宿方面,北林的条件并不算突出,本科生大部分是上下铺的八人寝,每层楼有单独的大浴室。但优点是身处寸土寸金的学院路,出门就是一堆公交和地铁站,而且宿舍的面积并不拥挤。

图源:小红书@北林一姐
相比于校本部,实验林场的面积要大得多,横跨海淀和门头沟两个区,海拔100-1153米,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6.4%,是北京林业大学重要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每年,这里都会迎来北京林业大学等众多高校的师生,参与植物学、森林培育学、树木学、生态学、林学概论、测树学等20余门课程的实习活动,实习人数高达8000余人次。
在浓厚的“绿色”氛围下,北林学子在相关的竞赛中屡获佳绩。
以“绿色低碳,奔向未来”为主题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中,北林获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并获优秀组织奖;

图源:北京林业大学官网
国际风景园林学生设计大赛中,北林风景园林学院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北林-南森”国际花园设计建造大赛中,北京林业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设计的《南风知意》项目、北京林业大学设计的《巡圃》项目荣获特等奖。
除了在校外竞赛中展现北林特色,学校内部的社团文化也同样特色鲜明,目前北林拥有将近一百个社团,其中有翱翔支农与实践社、科学探险与野外生存协会山诺会、花卉协会、昆虫爱好者协会等,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深化了对专业和自然的理解。

图源:公众号@北京林业大学
此外,北京林业大学不仅致力于国内的人才培养,更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共进,推动科教合作。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多国高校合作,并开展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
“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正如北林的校训所言,学校是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强,如今因生态文明建设而盛,建校70余年来,北林始终以“植绿报国”精神铸造林魂,响应人民召唤,投身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美丽中国等绿色实践。
在未来,北林将继续在生态保护和绿色事业中勇立潮头,通过教育与科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愿景。
参考资料:
1.徽学升途:高校解读|北京林业大学
2.名校历史挖掘机:悲催的北京林业大学,1969年无奈离京出走,10年后回来家被“偷”了,差点回不了家!
3.上庸书生:京校外迁之(6)——北京林学院
4.北京林业大学:1952—1962,这些珍贵档案,见证北林建校初期发展!
5.北京林业大学:在北林大!奔赴100种热爱!
6.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北京“双一流”参与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