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智能音箱销量连跌4年!为什么连AI都救不了它?

2025-11-13
文章转载自"淘工位"

"小爱同学"、"小度小度",你有多久没喊过这些名字了?

曾经被视为智能家居入口的智能音箱,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音箱销量仅305.7万台,同比下滑11.9%!这已经是智能音箱市场连续第四年销量下滑了!

更讽刺的是,这种下滑恰好发生在AI大模型号称要重塑万物互联的今天。为什么连AI都救不了智能音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智能音箱为何卖不动了?

价格敏感度依然很高

虽然产品均价提升到280元,同比增长8.9%,但这依然无法扭转市场的整体颓势!厂商试图用"高端化"进行突围,但消费者并没有因为"更智能"而打开钱包。

早期增长靠补贴,现在后遗症显现

  • 2019年智能音箱销量同比增幅曾高达125%
  • 小米、天猫精灵等品牌通过补贴、"价格战"快速抢占市场
  • 导致市场过早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
  • 百元级基础智能音箱充斥市场,功能、外观、定价高度相似

技术壁垒低,体验难突破

无论是低端产品体验不佳,还是高端产品在音质等方面相较专业音箱缺乏竞争力,让智能音箱的使用价值并未随着时间推移而显著提升!

⚠️ 生态壁垒成最大障碍

各大巨头各自为战

  • 小米音箱难控华为家电
  • 天猫精灵无法联动百度系设备
  • 消费者需额外购买网关才能实现跨品牌连接

手机、智能手表更便捷

只需下载APP就能免费实现对不同品牌电器的操作,直接替代了智能音箱家庭"生态中枢"的地位!

🌟 AI大模型:是救星还是噱头?

AI渗透率已达33%

今年三季度,大模型技术在智能音箱中的销量渗透率已达到33%,成为推动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动力。

但问题在于:这些功能真的击中用户痛点了吗?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智能音箱的核心需求仍然是:

  • 音乐播放
  • 信息查询
  • 简单的家电控制

而一些强调的"陪伴""看护"的高端机型,因技术实现程度参差不齐反而放大了用户的体验落差!

有行业专家指出,当前AI赋能仍停留在"功能堆砌"阶段,未能解决核心痛点。企业多基于技术能力开发产品,而非用户真实需求,导致"看似炫技的功能实际无用"!

💡 头部品牌的困境

小米:性价比的囚徒

  • 以48.8%的份额稳居第一
  • 均价长期徘徊在中低区间
  • 入门款产品售价不足100元
  • 用户选择小米音箱多是为了适配生态

百度小度:曾经的标杆,如今的困局

  • 2023年还以超过40%的份额稳居出货量榜首
  • 2025年以来下滑趋势明显
  • 第三季度守住32.8%的份额
  • 缺乏突破性功能,生态协同能力偏弱

天猫精灵:购物优势消失

  • 市场份额连续下跌,第三季度仅占16%
  • 最初主打"购物助手"功能优势已消失
  • 转型内容终端面临专业平台竞争

华为:高端策略的局限

  • 仅占不到2%的市场份额
  • 专注于高端市场保证了产品利润
  • 但限制了市场规模

🌟 智能音箱的未来在哪里?

智能音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它曾被视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如今却在手机、平板、智能屏的夹击中逐渐边缘化。

四年连跌的销量数据证明,单纯依靠硬件普及与功能堆砌已难以为继!

是时候重新思考定位了

  • 继续追求成为智能家居的中枢?
  • 回归音频设备的本质?
  • 寻找新的场景价值?

用户要的其实并不是炫技,如果连"听个响"都变得复杂,那么智能音箱的命运,真的会像BB机一样,成为某个时代的注脚。

技术再先进,也要服务于真实需求,而不是为了炫技而存在!

你家的智能音箱现在主要用来做什么?还在坚持使用吗?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启发,欢迎点赞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智能音箱的真实处境!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和AI创作

END

FOCUS ON US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最新资讯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