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成年人“没有人际关系,同事关系就是竞争关系,男女关系就是经济关系,亲子关系就是权利关系,朋友关系就是资源关系”...

2025-11-13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图片图片清墨   来源 / 读书369(ID:dushu369com)
图片

当你把自己活成了山,便不惧风雨;当你把日子过成了光,便自带温暖。

 01 

人际关系的残酷法则:

没有价值匹配,何来真心相待

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平日笑脸相迎的同事,因为晋升名额互相排挤;

结婚多年的伴侣,因为经济问题大打出手;

关怀备至的父母,因为孩子不听从他们的安排,整日和儿女争执不休;

素日交好的朋友,因为一方跌入谷底便断了联系......

桩桩件件,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成年人的关系不存在纯粹的感情。
人和人之间的往来,都是建立在利益一致、价值匹配的前提上。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卖豆腐的老杨自认为和赶大车的老马关系亲密,出门就说俩人是好朋友。
可老马从心底看不起老杨,因为自打认识老杨,他给老杨出过不下一百个主意;但他从老杨那里,听到的却全是废话。
有一次,老杨拉着老马聊天,说自己绝对不会让儿子去花钱读书,留在家卖豆腐才是正道。
为了止住老杨的话头,老马故意说,让孩子先上学再回来卖豆腐,才更好。
老杨不知道老马是为了尽快结束对话,反而觉得老马言之有理,又去问该让哪个儿子去上学。
老马随口说选脑子笨的那个,理由是聪明人学了本事就会飞走,笨的才会回来继承豆腐坊。 
老杨对他的话深信不疑,用假抓阄的方法,把读书机会给了不机灵的老三,让聪明的老二留在家和自己卖豆腐。
两个儿子的命运就在老马的随意敷衍和老杨的盲目相信中被确定了下来。
后来,老杨的二儿子发现了抓阄背后的真相,感到被算计而离家出走,至死未归,小儿子杨百利在学校解散后也没有回家,而是去铁冶场当了学徒。
老马自己若有聪慧的孩子定会全力送进县学,盼着孩子成才后脱离赶马车的苦日子,却随口劝老杨把读书机会留给笨儿子。
老杨困在自己的认知里,看不到读书背后的长远可能,更看不懂老马敷衍背后的轻视,最终酿成父子反目的悲剧。
他或许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真心对待的朋友,会用一句随意的敷衍,回应自己诚心求助的问题。
早在一次宴席上,老马就给出了答案。
主家以为两人是朋友,便把老杨的座位空在了老马身边。
没想到老马急了,连忙拒绝道:“他拉着我掏心窝子,他掏完痛快了,我窝心了。”
老杨的掏心掏肺在老马看来只是无谓的闲扯,不仅带不来任何的价值,还会让他难受。
这便是成年人关系的本质:你的价值,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你无法提供对等的价值,就换不来真心的相待。
有句话说,成年人是没有人际关系的,同事关系就是竞争关系,男女关系就是经济关系,亲子关系就是权利关系,朋友关系就是资源关系。
正是因为成年人的关系,终究逃不开利益一致,价值匹配的底层逻辑,一旦这一基础动摇,关系就很容易分崩离析。

 02 

人到中年才明白:

越“功利”的关系越长久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社交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功利社交。
共情社交大多出现在一个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独立或是生活不如意时,这个阶段我们往往需要从朋友那里获得情感上的联结和支持。
但随着心智的成熟,能力的强大,社会地位的提高,我们会越来越注重价值匹配。
这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更是一种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了然。
遇见的人多了,你就会发现,价值匹配看似功利,实则是人与人之间最靠谱的社交模式。
《凡人歌》中那伟作为十五年老员工,认为自己的核心价值就是忠心,他把老板王睿智当自己亲大哥,问也不问就把身份证借给老板使用。
后来,老板出家,对公司的事务一概不过问,老板娘秦玲玲接手了公司,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新老板看来,那伟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不可替代性,忠心更是减分项,于是决定裁掉他。
还没等那伟考虑好要不要接受50万的赔偿金时,80万的欠款又找上门来。
原来,王睿智用那伟的身份证给自己的情人注册了一个新公司,和原公司的经营范围完全相同,新公司欠了供货商80万,王睿智却跑路了。
那伟作为新公司名义上的法人,不仅要偿还欠款,还因持有同性质公司违反竞业协议,致使“被裁” 变为 “辞退”,赔偿金泡了汤。
这一切的源头就在于他太相信感情,却忘记了价值匹配才是公司衡量员工的唯一标准。
职场里没有天长地久的感情,只有现实的利益权衡。
感情是感情,利益是利益,那些以感情为名,实则伤害你的利益,榨干你的价值的人,一定要离得越远越好。
其实,无论是职场还是更亲密的关系,一定是建立在价值匹配、双向奔赴的基础上的,这个价值不一定指物质、能力、地位,还包括情绪支持、精神共鸣、陪伴质量等。
这个道理在婚姻关系中同样适用,正如郭晶晶与霍启刚的相处之道。
谈及霍启刚时,郭晶晶说:“他是很有原则的一个人,他的生活和成长背景跟我是不一样,但是他的一些处事做法,我觉得我很欣赏。”  
而谈到妻子时,霍启刚更是赞不绝口:“晶晶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个宝藏,一开始我喜欢她的坚强、沉稳以及冠军的光环,可是相处这么久,我还是能从她身上发现新鲜的打动我的东西。”
这种基于内在价值的相互认可,正是价值匹配的核心体现。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扛着责任,心里装着生计,早已承担不起感情用事的代价。
要和能彼此提供情绪价值的人聊心事,和能互补能力的人谈合作,和能精神共鸣的人度余生。
这种将价值匹配视为核心的“功利”交往,往往会形成彼此需要、共同成就的健康关系。
不仅能让你在社交中游刃有余,还能在关系中不断进步,最终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03 

人生下半场:修心 养德 力行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一个观点:

“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而人际关系中的烦恼往往来自于对关系的过度期待与认知偏差。
价值匹配和利益一致才是关系永续发展的基础。
过于看重感情,会不自觉讨好他人,不断让渡自己的利益,导致关系失衡;而只看重利益,关系也很难长期维持下去。
到了一定年龄,想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修心:容忍有尺,付出有度
修心就是调整对关系的认知,正视成年人关系的本质。
放下对关系的过度期待,明确价值才是决定关系的核心要素。
讨好和忍让换不来关系的长久,反而会让关系失衡、消耗自我。
明确自己的相处边界,对超出底线的索取敢于拒绝,这既是对自我价值的尊重,也是筛选优质关系的滤网。
真正的修心,是让自己既有温柔待人的善意,也有保护自己的底气;既有重视关系的真诚,也有随时转身的勇气。

(2)养德: 处事有底线,道义不偏离
我们既不能因过度看重感情而放弃自身立场,也不应该因追逐利益而变得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要知道,真正的价值匹配不仅是利益一致,更包含品德的契合。
只有守住道德底线,才能赢得他人的长久信任与尊重。
因此,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坚守道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养德不是对自我的束缚,而是对人生的长远投资。
它让我们在利益面前不失本心,在关系之中守住尊严,最终活成一个值得被信任、被尊重的人。
(3)力行:升值自己,才是对关系最好的投资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当你的自身价值足够强大,无需刻意维系关系,就能吸引到与自己同频、价值匹配的人与你并肩前行。
因此,多读书,拓宽认知边界,让见识成为你的底气;勤精进,深耕核心技能,让硬实力成为你的名片;修心态,打磨情绪韧性,让沉稳内核支撑你稳步前行。
如杨绛先生所说:“人生实苦,终其一生,我们都要不断地修炼灵魂,完善自我。”
这份对自我的不断精进,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吸引同路人的引力。
最终让你在时光里,稳步前行。
当你把自己活成了山,便不惧风雨;当你把日子过成了光,便自带温暖。
往后余生,不慌不忙,自带锋芒。
点亮爱心,人生下半场,愿我们不被感情捆绑,不被利益消耗,专注强大自己,匹配更好的人生。

-THE END-

·作者:清墨。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69。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图片

图片


MBA智库好文精选:

 牛津面试题:“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你的回答,暴露了你的格局
“女子卖稻草年入千万”:你看不起的行业,都有人在偷偷赚大钱!
“高考700分和700万,选哪个?”你活得这么努力,是为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图片
分享
图片
点收藏
图片
点点赞
图片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