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个人成长的5层楼,你在哪一层?

2022-03-12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插座APP


现任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2019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连发数条微博,回顾了自己20年创业经历的5个楼层,从普通的人成为优秀的人,再成为优秀的管理者、领导者,到最后努力成为顶尖的领袖,以此激励每个在奋斗的人。这篇文章3400字,预计花9分钟读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者 曹将   

编辑 | Frigg

来源 曹将(ID:CJPPTAO)



这篇文章,我要求自己每年看一遍。

文章来自理想汽车的CEO李想,写于2019年,题目叫做《个人成长的五层楼》。李想回顾了自己创业的20年经历,将个人的发展比作爬楼的过程:

一层楼,生为一个普通的人。
二层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层楼,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四层楼,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五层楼,成为一个顶尖的领袖。

每往上爬一层楼,人会面临新的挑战,也会收获新的认知。也正是这样不断突破的过程,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个人成长的五层楼



原文如下:


明天就要上班了,写一下我创业20年经历的五个楼层。


每一层的认知,回过头来看都是天壤之别,以及无比的幸运。只有到了更高一层,你才可以更好的看到低楼层的问题。


希望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层楼,生为一个普通的人。


那是我18岁之前,学习成绩中下等,老师亲戚都觉得我以后没什么出息。我那时候和很多同学一样,随波逐流,满眼是非,但是也没什么改变命运的行动。


二层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高三开始,我不想这么被人看不起,我把我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变成了个人网站,开始创业。


虽然还是个体,或者是有很多人的作坊,但是我有了目标,在无数的问题中寻找机会,每天的工作排列重点,只做那影响90%结果中前3件的重要事情,剩下的问题选择忽略,而不是被问题牵着走。


把大的问题看做机会,不断地达成阶段性的目标。


持续到2004年,泡泡网一年有2000多万的收入我遇到了瓶颈,由于没有团队管理能力,泡泡网实在上不去了。那年我22岁,随后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汽车之家。


三层楼,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汽车之家开始我更注重管人了。


我带着一帮年轻人,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看待问题,如何找到机会,如何把业务做好。


我虽然还是带着大家聚焦于事情,但是我能很快发现谁能把事情做好,谁有潜力,并带着他们一起作战,把工作做好。


带着一群人作战,目标清晰,聚焦于每一个关键的事情,这个持续到2008年,我到了27岁。汽车之家流量到了第一,秦致在前一年加入汽车之家。


四层楼,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秦致的加入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更高级别的管理。


一个领导者不需要自己什么都会、都擅长,而是如何找到更多优秀的管理者,并帮助他们不断的提升,提升自我的认知、协作的认知、管理的认知。


也让我们知道了使命愿景价值观如何建立,以及重要性。再加上2008年几个早年创业的小股东要把我赶出公司,当然他们没有成功。


此后我变得特别关注人,从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责任开始,到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培养出来很多优秀的管理者。


从2008年到2013年IPO,再到我和秦致相继离开,汽车之家获得了垂直汽车网站超过100%的利润,对手都是赔钱的。这个楼层持续到了2018年,我37岁。


五层楼,成为一个顶尖的领袖。


这是我从2018年才认知到的,我才刚刚开始,还没有任何实际的结果。在智能电动车的红海里,这是我唯一能够胜出的机会所在。


一个顶尖的领袖必须能够给团队清晰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做好组织的建设,找到关键的领导者,让团队的每个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不断成长,认知自我,认知协作,认知管理。


一个顶尖的领袖必须能够带领团队制定精准的战略保证业务、人力、财务三位一体的去作战,让每一个人洞察商业、产品、技术之间相互的奥秘。


我还在从四层痛苦的走向五层的路上……


没有退路。给我几年时间,我再来给大家拿实实在在的结果分享。


能不能做到让身边的人都越变越好,提升楼层,一起打胜仗,一起获得成功:有希望、有成长、被信任、有成就、有回报。


每一次楼层的提升都是巨大的痛苦或意外的灾难带来的,但是我没有退路。


当我爬上更高的楼层以后,才发现之前楼层那些让我痛不欲生的问题竟然如此简单,甚至毫无意义,自己是庸人自扰。


让一层痛苦不堪甚至感觉灾难的问题,在三四层看到的重要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并非你的管理者和领导是瞎子,对问题视而不见,他们看得其实比你更清楚和全面,只是那些问题根本就不是关键所在。


人因为痛苦而改变,人因为受益而坚持。


我们的真实的实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提高认知的楼层是我人生中最关键的收获。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

也没有一种挑战是白经历的



每年重读,都会有一些新的感受。

今年我的感受主题是:给自己更多的身份。

和老朋友聊天,本来要恭喜她升职,但见面后,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压力太大了。原因很简单:要背负经营的责任。

在以前,只用做好分内事,就可以拿到高的绩效高。但是现在不同了,你做了那些事,也不一定能有效果,所以还要评估这件事要不要做、谁来做、如果没有业绩该怎么弥补等。

当然,虽然有挑战,但是这些确实很磨练人。如果现在仍然做以前那些事,人也很快会疲倦下来。

而聊到最后,我们也统一了认知:如果你不承担这个责任,就不会看到这层挑战。

因为往上爬了一个台阶,关注点倒逼自己完成一次升级:从埋头做事,到抬头看路。

在这一点上,我很谢谢自媒体的经历。当你有一种“自负盈亏”的感觉之后,你的行动会发生很多改变。

比如在公司里,很多工作都是老板布置的,或者岗位职责要求的,你只用按照他的思路,做好即可。

一切都有方向,你只用按图索骥即可。但是,到做自媒体时,难题就来了。

你需要自己去思考定位。

没人可以给你一定正确的答案,因为这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出判断。

你需要自己去思考内容。

如果只是为了完成,那么赶出一篇1000字的文章即可。但是,当你要考虑阅读量、点赞量以后,就不得不去思考内容是否适配定位、文章是否能提供价值。

你需要自己去指导团队。

你要给他人方向,而这个方向需要深思熟虑。否则他人做了无用功,久而久之,就会愤怒、抱怨,甚至离开。

你需要自己去做好判断。

各种人会给你提无数的需求,比如做读书会、做直播、写本书……你需要评价自己的精力,以及这件事的长中短期价值,否则很可能顾此失彼。

总之,你要重新思考手上有哪些牌可以打,如何打这些牌才能赢得胜局,还要思考败局下如何翻身。

这一切,都不是容易事,但是,也因为不是容易事,它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种强大,在于多了很多看问题的视角:

会去思考用户体验,因为一旦做不好,他人就会取关,甚至差评;
会去思考团队管理,因为只有团队心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
会去思考商业价值,因为要想长期坚持,就必须有持续激励;
会去主动链接他人,因为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
会去主动开展学习,因为你有新的挑战,就会有新的输入需求。

总之,很多都是公司岗位难以提供的视角,不是螺丝钉下的视角。而这些视角,让自己在面临工作上类似的挑战时,发现问题已经解决过。

比如设计内部的在线学习平台,如何顾忌用户的体验,这在做自媒体时是每天思考的问题,到了工作,一切水到渠成;

又比如打磨课程,这本质上就是打磨内容,怎么让他人更容易听懂,跟如何让他人更容易看懂,也是类似。

这就形成了工作内和工作外的融合。

我喜欢“融合”这个词。

因为所有的事情,本质上都可以迁移。就如同本科时学的统计,读研时学的营销,都在日后的工作中,帮我去重新理解工作和挑战:统计让我理性地读懂信息,营销帮我更好地理解需求。

工作外的经历帮我更好地提升综合能力,工作内的事务让我更审慎地完成文章。后者你肯定会好奇为什么。

答案是:因为我在企业里工作,文章很可能被内部同事看到。那就意味着,违背主流价值观的、一味迎合热点的内容必须抛弃,也正因为如此,内容可能平淡点,但却可以走得更远。

总之,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也没有一种挑战是白经历的。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去更高的楼层里经历,去更多的角色里体验。于是,收获更多,成长更快。

这就是2022年,重读李想《个人成长的五层楼》后的感受。希望对你有启发。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曹将(ID:CJPPTAO)畅销书《PPT炼成记》作者,印象笔记2019年「职场识力榜」No.3。每周两篇职场干货,专注经验分享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