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微信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其中的沟通礼仪,也展现一个人的品行礼节,成为了我们对外的社交名片。这篇文章2500字,预估7分钟读完,身处于“战场”的职场,要注重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方式。
前不久,好友向我吐槽了一件工作上的事情:
正值建党100周年,好友所在的设计组接了一个制作相关宣传海报的工作,需要她收集客户的需求和物料。
这本来不是一件多难搞定的事情,但是跟她对接的客户却有点不靠谱,本来整理好需求清单发文档就ok,但对方却选择了微信沟通。
微信沟通也不是不可以,但客户发的是一堆60秒的语音方阵!
最要命的是,对方口音超重,不仅她听不明白,连语音转换都失灵了。
除此之外,客户还发来了一组对接名单,但不是文档,也不是直接的微信文字,而是Excel表格截图。
第一个注意点就是,职场上不要随便发语音。
可能有人觉得,语音这个功能按下一个键就能讲话,松下就能发送,不比敲敲打打方便多了?
嗯……发的人是方便,那听的人呢?尤其是在职场。
职场上与他人交流时,能用文字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用语音,即使你的声音再怎么富有磁性也不可。
为啥?因为语音浪费时间,有场合限制,不是随时随地都方便收听。
工作场合一般是比较安静的,开会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如果需要听语音的话,那对方还得恰好备着耳机。
有工作经验的职场人,估计都经历过需要添加同事的电话号码,抑或是出差需要告知他人客户地址的的事情,针对此事的处理,一般来说直接复制要好过发截图。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多了一个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过程,而且如果截图展现的信息过于庞杂,就会造成一时半会儿无法抓取准确信息,浪费时间和精力。
其实不管是作为员工也好,还是作为同事也罢,我们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深思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
所以,在与他人沟通中,能用一段话表述清楚的事情就不要用多句来表达,以免过多的语音提示音为他人平白增添烦躁之感。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不要问“在吗?”
要说什么是职场微信聊天中的大忌,“在吗”绝对以高票入选。
曾经我就是对这句“在吗”深恶痛绝,备受煎熬。
之前我就有一个同事,因为刚入职业务能力不太熟练,想询问我关于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一些问题,便以“在吗”作为沟通开头。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如今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微信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其中的沟通礼仪,也展现一个人的品行礼节,成为了我们对外的社交名片。
而身处于如“战场”的职场,更需要注重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方式。
不成熟的人总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但真正成熟的人,会多想一步,主动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
点个“在看”,给他人以方便,就是给自己以方便。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学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