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杨紫”被同事摆了一道才发现:无论在哪上班,这3个职场真相不能忘!

2024-05-08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敏敏  编MBA智库琉

最近爆火的电视剧《承欢记》,一开头就给职场人上了一课。


杨紫饰演的麦承欢,只是接个电话的功夫,转头就被同事陷害了。


原本做给男朋友的搞怪蛋糕,竟然被同事故意摆在迎接新任总监的会议桌上。


图源《承欢记》


被冤枉的麦承欢一时语塞也没解释,结果就是,总监直接把蛋糕盒盖往桌子上一扔,让麦承欢走人。


都说职场如战场,麦承欢这样的遭遇,让人不禁感叹职场现实且残酷,一个小小的蛋糕,竟然成了她职场生涯的一道坎。


作为女主角,麦承欢当然没被开除。但是现实不是偶像剧,没有霸道总裁爱上你,作为普通打工人,懂得职场规则,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3个职场扎心的真相,助你在现实的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


01

最好的同事关系,不谈感情多谈成长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有些人初入职场,就把同事当成了交朋友的头等对象,一腔热血,掏心掏肺,无话不说,结果收获真友谊的很少,被自己曾经的热情当“刀子”刺痛的倒挺多。


更有甚者,职场多年,依然循环往复。


所以,在职场交朋友错了?


著名的明星经纪人杨天真,在综艺《毛雪汪》上分享过她职场初期的一段经历。


她入职的时候负责过一个艺人,为这个艺人做了很多工作,两个人感情也很好,关系非常不错。


然而有一天她接到老板的电话,老板说这个艺人要换掉她,她当时很震惊,还哭了。


她很不理解,自己一直当成朋友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


老板对她说:“如果你一直把她当朋友,你会难过一辈子。”


后来她认识到,都是自己的问题,如果一开始,能更好的管理同事关系,没有对关系的妄念,就不会有后面的难受了。


《小王子》中有句台词:


想要和别人制造羁绊,就要承受掉眼泪的风险。”


不是在职场交朋友有错,而是职场的本质是竞争,是讲价值。你拿真心去考验人性,“掉眼泪”的风险不言而喻。


但是反过来,你不跟同事讲感情,就事论事,你们一起把事情合作得非常好,就算有些小摩擦,一起解决了问题,还收获了成长,你们的关系反而会更近。


电视剧《安家》中就有这样的故事。


房地产公司的金字招牌房似锦,受公司委托,空降上海门店,相比做事更讲究人情味的老店长徐文昌,房似锦的铁血让众人苦不堪言。


她让每天划水摸鱼混底薪的女同事大夏天穿上人偶服去人流盲区发传单,对迟到的同事严格执行公司罚款制度,还要开除严重违反公司纪律的同事......


过程很残酷,但事实就是大家的业绩有了很大的提升,钱多了,店员们的士气也被调动起来。



我们不难发现,在职场中,往往不抱着交朋友的心态去跟同事相处,专注于在合作过程中创造价值,实现成长,同事关系自然变得融洽。


有人在网上向商业架构师张琦老师提问:怎么跟同事搞好关系?


张琦回答说:“你要明白你去公司的目的。你去公司是为了获得收入、经验、成长或人脉,是为了增加自己未来的筹码,而不是去跟同事搞关系的。”


与其把时间花在跟同事搞关系、交朋友上,不如多提升自己,明确自己的职场定位,清楚自己的职场目标,当你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关系就主动来了。


想做一朵花,才会担心春天会离开,成为春天,就能永远有花。


02

警惕成为他人看法和评价的奴役


在职场上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担心别人说自己爱出风头,不敢主动发表意见和创新的想法;同事随便一句评价,就能掀起内心的惊涛骇浪;甚至为了避免冲突,不得不做一些违背内心感受而取悦他人的事情......


如此种种,都是以外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觉得外界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在审判自己。


实际上,我们没必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


《反脆弱》一书中说:“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或者对我们言行的解读,更多的反映出他们是谁,而非我们是谁。”


如果不理解,且听我举个例子。


你在职场上业绩突出,有人觉得你优秀非常喜欢你,想靠近你跟你学习,也有人因为你厉害,把你当成假想敌,远离你,还到处说你坏话,怂恿其他人远离你。


实际上你一直是你,只是不同的人对你的反馈不同而已。所以别人的评价,别人发出的动力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上,更多的说明了别人是谁,而不是你是谁。


在职场上,不在意他人评价,方可所向披靡,如鱼得水。


电视剧《向风而行》中,空姐夏至策划的短视频出圈,让官微粉丝突破百万。


大家聚一起为她开心的时候,一个同事阴阳怪气的说:“你直接去公关部得了,做什么空乘啊,又累又受气的。”



氛围一下就凝重了。夏至一点都没有在意,迟疑了一会说:“对呀,我拍拍短视频,做做航空自媒体多好呀,这不是我的强项吗?”


随即给该同事切了一块蛋糕,轻松的缓解了场面的尴尬。


后来夏至真的做起了航空自媒体,吸引了大量粉丝,也被公司的公关部看好,做了岗位调动,做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清晰的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不会因为别人的夸奖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贬低而郁郁寡欢。


看到过一句很对的话:“如果你在意别人怎么看,别人的眼光就是控制你的武器。如果你在意别人怎么说,那个人的嘴巴就是奴役你的枷锁。”


做自己的主心骨,学会取悦自己、丰富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03

职场上越是敢翻脸,别人越不敢欺负你


在网上看到一个提问:在职场上最惨是哪种人?


有个高赞回答:“不是独来独往的人,也不是干活很多的人,而是那些频繁成为他人展示权威的对象。”


就比如电视剧《我是余欢水》中的余欢水。


不仅领导不拿他当回事,请个假都能被践踏一番,就连曾经的徒弟都能当众羞辱他,总之公司所有人都可以当众嘲笑他,不拿他当回事,颜面尽失早已成为了日常。



果然应了那句:“在职场上,当一个人开始踩你的时候,你没有反抗,接下来就会有无数个人开始踩你 。”


有人说底层生活的你我皆是“余欢水”。


让我想到我的同事,因为年过40,所以格外珍惜工作,对谁都客客气气,甚至有些唯唯诺诺。


脏活累活都会落到他头上,评审方案的时候,别人的方案轻松通过,轮到他,各种被挑毛病,领导甚至能动员众人集体否定他的意见,每周的总结会议,常常像是针对他个人的批斗大会。


同事私底下跟我们抱怨:“自己过得太压抑了,以前从没遇到过这么欺负人的队伍,要不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工作不好找......”


我们作为旁人,顶多安慰几句。


但是我想说,不能只见的对方残忍和自私,却不见自身的懦弱和不自尊。在作为“受害者”的关系里,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别人怎么对待你,受你自己的影响,是你允许的,是你教会的。


在任何关系中,无论对方是出于试探还是明确的欺凌意图,只要你容忍了这种行为,对方就会认为对你的任何举动都是得到了你的许可。


就像余欢水,即使公司所有人都不拿他当回事,也是习惯性接受,习惯性忍耐,换来的只是别人的变本加厉。


特别认可罗翔老师的一句话:“翻脸要趁早。”


一旦察觉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就要懂得维护自己,对自己负责,你是一个人,有手有脚,可以举起手抗争,可以迈开腿离开,做什么都比瘫在“受害者”的身份里强一万倍。


就像后来的余欢水,被误诊为癌症后,以为自己时日不多,放下了所有顾虑,对欺负自己的人都不客气。


职场上直接跟徒弟开撕,对抢自己功劳的上司也是一点不惯着,其他同事不仅变客气了,连公司领导的态度都发生了180度转变,还给其升了职。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当别人觉得侵犯你会损害到自己,即使是“豺狼虎豹”,也会收敛自己的獠牙。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职场上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别人才不敢随便侵犯你的边界。


写在最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一定要讲规矩。”


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懂得人性规则至关重要,这是自我保护的关键,也是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或许你曾经在职场中经历过挫折和伤害,愿你从今往后,拥有足够的智慧与勇气,去发现并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THE END-


●作:敏敏。图源:图虫创意。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牛津面试题:“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你的回答,暴露了你的格局
 看完被禁播10年的神剧《天道》,我明白了决定普通人命运的3个底层逻辑
 用5%的努力,去撬动95%的事情:原来这才是“有效努力” !(深度好文)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