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SaaS财报季:巨头暴跌20%,AI对传统软件有挤出效应?

2024-06-04
文章转载自"ToB行业头条"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巨头们在新形势下的新思考

来源  /   后浪new  (ID:houlangnew)  

作者 /   十鸢星奈  



Salesforce季报后暴跌20%:分析师提出了很好的问题,GenAI的不确定性是否影响了客户6-12个月的软件支出,是否蚕食了传统IT预算?客户可能在为下一代平台做准备,对现在的软件销售造成挤出?

2024Q1 salesforce出现了18年以来首次业绩不及预期,并将2025财年收入指引调减至同比增长8-9%,这是史上首次降至不及两位数的增速,股价应声暴跌20%。管理层对新环境的认知:

  • 和其他SaaS一样,2023Q4的强劲预订趋势戛然而止,2024年迎来的是漫长的交易周期、交易规模的压缩、严苛的预算审查

  • 客户普遍寻求周期更短的项目,所以专业服务收入不及预期,但同时被产品侧的强势需求对冲

  • 2020年sf规模只有现在的一半,疫情催化陡峭增长后,大量购入软件的客户开始合理地消化和整合这些软件,sf认为后疫情时代的整合、更新、淘汰需求已非常明显

  • 欧洲业绩不佳,美国也开始有相同的趋势,加拿大、印度、日本表现强劲

巨头在新形势下也阐述了很多新思考和应对措施:

面对需求瓶颈,更要聚焦找对killing point,而不是塞给用户更丰富的“全家桶”,sf看好的杀手锏是数据云,并坚定认为客户的AI建设是分步走的,“数据准备”是第一步。本文开头的问题,sf在肯定AI会成为增长动力的同时,一再强调模型的先进性是在变化且可以赶上的,但数据永远是稀缺的黄金和燃料。sf观察到客户正在汇集数据,认为这是AI变革的前兆。数据云平台即将步入10亿美元收入大关,是“有机增长”最快的产品。

和国内一样,sf在海外也看到大量供应商向客户宣传AI:“你可以这样做,你可以那样做,你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我是数据湖或数据能力的提供者,只要采用这个,我就能提供你所需的AI”,但结果是在企业中没有人使用。事实证明,要让AI发挥作用得做大量的艰苦工作,首先就要建立高度规范、大规模、联邦化、高可用性的数据源,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能力。和国内一样,sf认为存量应用的AI化才是主旋律,其庞大的用户群每天都在使用Sales Cloud、Service Cloud、Tableau、Slack这些产品矩阵,将这些产品和AI能力连接起来就会看到奇迹。

需求不振,需要提升销售漏斗储备,每个季度都必须以更高的漏斗开始,传统情况下储备2倍漏斗,但现在向渠道传达以3倍储备,并且要对商机做更深入的审查。

保持强劲的ACV主要策略是多云销售,Q1的TOP50交易中有一半客户购买了多个云平台。

不过国内科技公司upsales的路径可能有点区别,国内的N个云平台本质是完全可以相互独立存在并使用的,海外的土壤则让sf各朵云之间形成了以数据为燃料的相互依赖使用。

调整定价和收费模式,比如数据云是按用量收费,服务云按用户量收费,UE+则是混合定价。

销售策略的调整必然造成ACV波动,在调整销售策略时要评估容忍度,sf在2023Q1由于调整太多没有完全实现目标,但经过快速对稳定性和波动性的平衡,在下半年还是收获了不错的成果。

Veeva:GenAI对大客户IT规划造成干扰,是延长项目周期的因素之一,但强调AI干扰是短期的,客户仍将聚焦于核心系统的采购。

医药CRM龙头Veeva以6.5亿美元收入收官Q1,同时将全年收入指引下调了3000万美元至27.1亿美元,当天跳空低开,收盘时下跌10%。Veeva连续几个季度多次下调指引,分析师质疑这是否预示着Veeva开始步入增速<10%的低增长阶段,CEO将主要原因归咎于大客户决策流程拉长导致项目延期,进而导致服务收入下降明显。

Veeva认可GenAI打乱了大客户的IT规划,但对其小客户没有明显影响,因为小客户有紧迫性更高的事情要解决。Veeva对AI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2点:

一是"AI扰乱"会影响传统IT项目进度,但不会阻止更不会取缔【刚需】系统的建设。Veeva拿COVID时期类比,疫苗、疗法、居家工作等事情导致了干扰,暂时分散了对核心系统的关注,但后来又重新聚焦回来。

二是Veeva的AI产品策略非常有边界感——使客户和他们的合作伙伴能够开发AI应用,Veeva自身并不急于进入AI应用开发,而是专注于做好自己的核心系统。

和Salesforce一样,Veeva也强调了干净的数据是基础,所以4月推出了Direct Data API,提供并发一致性数据比普通API快约100倍。

Veeva认为GenAI应用的开发必须有非常明确的场景、要有针对性,但应用层的创新需要来自四面八方,而不是一家独大。所以先聚焦于核心系统和基础层工具。





专题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