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创富港"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来源:刘润(ID:runliu-pub)
第一次在私董会上看到那位96年出生,但已经年入10个亿的创业者时,我有很多话想问。有些,是关于:96年出生?比我小了整整20岁?哎,年轻真好!想当年我......嗯,还好,我打住了。还有一些,是这些年我经常在这个号上和你聊的,比如商业逻辑,比如创业体感,比如:这么年轻,白手起家,还是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下,你是怎么从0做到年入10个亿的?靠努力吗?靠更努力吗?现在的年轻人,有的远远不止努力。有些难关,可能你、我、很多人都遇到过,但他把难关过掉的方式,挺有意思。然后呢?然后和过去的2000多天一样,依然,迫不及待地想和你分享。但这次,除了和你一起看看外面其他优秀的人的做法,启发启发自己,或许我们还可以一起多做一件事:看他怎么打自己的那一手牌,过自己的那一些难关的同时,也想想自己。如果在23岁那么年轻的开局,拿到和他一样的牌,遇到和他一样的难关,你会怎么打?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在想的时候更独立、更沉浸,不受那些光鲜title的影响,得出自己的答案,我向那位小伙子提了个很过分的请求:“能不能请你全盘分享,但又深藏功与名?” 他慷慨地答应了,甚至还自己给自己起了个代号:潘潘。天哪,那么年轻就直接出来创业?男生选择做美妆?美妆这片海有多红,谁做谁知道,那么多大小品牌,还是在今天的大环境下,这怎么打?太过分了。别急。别急。牌还没发完。在2019年正式创业开公司前,潘潘的手里,还有另外三张牌:“对品牌一无所知”,“对供应链一无所知”,“对管理一无所知”。嗯。更过分了。但很多创业的人,可爱就可爱在,现实越过分,他打得越漂亮,不是吗?提问:如果你是1996年出生的,2019年刚创业时,你才23岁。你会选择什么行业?这个问题,从高考怎么报志愿,到校招怎么选行业,已经有很多人聊了很多遍了。有人说做AI,有人说做自媒体......但选择的思路无非是:自己擅长,最好还很感兴趣的 + 未来有前景,最好还是蓝海的。我问潘潘,当时,你一个23岁的男生,怎么会选择做化妆品呢?进入化妆品行业,并不是因为当时做出了多好的战略分析,经过了怎样的结构化思考。纯粹是因为,2018年他大学刚毕业时,公司让他做的第一个品类就是化妆品。而他,没办法选择不做,就选择:把一个很小众的产品,睡眠面膜,在淘宝上做到了品类第一。真厉害。那后来出来创业,是不是就是把这条你已经有了经验的路继续走下去,继续在淘宝上做化妆品?为什么?创业起步时,什么都不确定,在淘宝做到品类第一的经验,几乎是手上唯一确定的牌,怎么舍得说不做就不做?恰恰是因为他刚刚创业,团队、资金、资源...都才刚起步,他判断如果那个时间入场淘宝的话,除非比别人强很多,否则很快就会没气。所以,他选择放弃淘宝,换个时间点更适合自己的平台。他发现当时有一个平台,推广商品的效率非常高,能一次又一次地把商品,精准地推荐给真的对这个商品有兴趣的人。最重要的是,这个平台当时,还没有那么多卖货的人。于是,马上投入,马上研究,这个平台的玩法是什么?怎么在这个平台上卖货?甚至,还拉上了身边的亲朋好友,成立了好几个分公司,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卖货。2019年的抖音?今天,很多人都把2020年,叫做抖音电商的“黄金元年”。能在2019年进入抖音,运气真好。怪不得他能赚到钱。潘潘说,这个问题太好了。因为当时在抖音上能不能赚到钱,选品非常重要。怎么选?他没有选择“哪个爆了选哪个”,或者“哪个毛利高选哪个”,而是摸索出了一套自己在抖音的选品逻辑,主要有2步。如果,今天抖音上都在卖洗面奶,那无论你的洗面奶多厉害,你的流量竞争都注定非常大。所以,大家都在卖洗面奶的时候,你除了卷洗面奶,还可以去卖更少人卖的沐浴露。当时在抖音上面买东西的用户,有大概20%买回家之后,别说使用了,连打开都不会打开。在传统电商平台,更多时候是:你需要什么,搜索什么,买买买。但在内容电商平台,更多时候是:你看到什么,对什么有了兴趣,买买买。比如,今天都在抖音上卖防晒喷雾,用户刷到了两个视频:视频A:一瓶防晒喷雾,像以前的淘宝商品详情页一样,把产品细节和你一五一十说明白。说我是SPF50+,说我能强效隔绝紫外线。视频B:一瓶防晒喷雾,瓶盖很特别,遇到紫外线会变色。拿到太阳底下去晒三分钟,透明色会慢慢转成紫色。再比如,今天都在抖音上卖牙膏,用户刷到了两个视频:视频A:一支牙膏,像以前的电视广告一样:把牙膏在牙刷上挤出一个长条,刷完喊一句“没有蛀牙!”视频B:一支牙膏,挤出来膏体亮闪闪的,全程也不聊牙,而是聊“天哪,这是把整个星河都装进牙膏了吧?”这,就是潘潘在抖音选品时,会额外看重的点:“可视化”。同样一款产品,如果它没有视觉化的内容表达,它就不可能激发起用户的兴趣。为了让“成交”来得更猛烈点,不但在选品时更倾向那些具备“可视化”优势的产品,他和他的团队,还会想方设法,让商品的“视觉冲击力”来得更猛烈些。在抖音上卖瓶盖会变色的防晒喷雾,不但拍“瓶盖变色了”,他还会:把喷过和没喷过防晒喷雾的瓶盖,分别拿到太阳底下去晒三分钟,给你看变色前后的强烈对比。在抖音上卖星空牙膏,不只拍“把牙膏挤出一条到牙刷上”,他还会:把一个针孔摄像头直接怼进牙膏管口里拍,让人感觉像是在封闭的宇宙里窥到了一整个浩瀚星空。潘潘说,2019年,他的公司团队里总共20几个人,几乎全部都在做内容。比如:根据时间点选择平台。根据供需关系选择产品。根据平台特点选择做什么、怎么做。也许,背后很有资源,有高人指点的人能。也许,天生很聪明,就是能比别人先一步洞察先机的人能。但如果这些都没有,至少有这三样的人,还有机会:有一双“能看见关键问题”的眼睛,有一双“敢想敢干,说做就做”的手,有一颗“相信自己永远有得选”的心。2019年,潘潘的公司,有了20多个人,销售收入超过了1个亿。帮品牌带了那么久的货,我是不是可以开始,做自己的产品了?提问:在巨头一大堆,新兴品牌也一大堆的美妆赛道,你的第一个产品要选什么,才不会死?比新奇更新奇的概念产品?比高科技更高科技的硬核产品?产品一出来,没有死,而是一个月就卖出了100多万件,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他说,没那么复杂。当时有个平台,里面有很多人会分享美妆产品。他就去看那些分享。哪几篇分享的点赞最高,尤其是那些粉丝不高,文章点赞还特别高的低粉爆文,就重点看那几篇。这么看,能看出什么?这样,不如你先看看下面这3篇:第一篇爆文里,聊的是一款韩国冰淇淋泥膜,所有人都在底下评论“这个好喜欢,哪里买?”第二篇爆文里,聊的是一款像水晶一样质地清透的面膜,很多人都留言“太美了,一眼爱上。”第三篇爆文里,聊的是水杨酸的成分,很多人在热烈讨论怎么刷酸护肤。“冰淇淋”+“水晶质地”+“水杨酸成分”=那款月售百万的冰淇淋面膜爆文,之所以会爆,不是因为博主的粉丝多,而是因为击中了足够多的用户的需求。爆款产品,也一样。潘潘说,什么点赞高,什么就是用户的需求。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你能靠的,不止是开发团队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也不一定要大费周章做问卷调查,你还可以,去你的用户所在的地方。我还能说点更实际的。我问潘潘,这款冰淇淋面膜,现在还在卖吗?没有了。这样的爆款,基本都是卖两三个月后,就不能再卖了。没有壁垒时,你能抓住的机会,只有短暂的“供需失衡”。那怎么做得到?就算你选品快准狠,但生产呢?光跑工厂抓生产,都要忙死吧?不。潘潘说,跑工厂的话,每天要跟他们谈一毛钱价格还是两毛钱价格。太累了。找一家做白牌的供应商合作,由他们负责生产。自己则发挥优势,负责给思路,做营销。当时在抖音,10000个用户被内容吸引到店,却只有1个人买单。不但好奇为什么这1个用户买单,更好奇为什么这 9999 个用户没有买单?观察之后,他们发现,大量的用户在下单前,总会有些疑问:这款面膜真的这么好用,一敷上去皮肤角质真的都没了吗?这个产品评价到底怎么样?这个牌子靠谱吗?......疑问一出来,逃逸就开始了。用户们会纷纷从抖音退出来,点开淘宝或其它购物平台,去上面搜索。看看店铺,看看评价,或者至少看看这个产品有没有在卖?太可惜了。但是,你又不是平台,又不是用户本人,你一个商家,能怎么办?让用户跳到淘宝输入关键词时,能看到淘宝上也有店都在卖。并且,翻了几页,大几十家店,都在卖。甚至,搜到第二页,第三页...终于下定决心,付款下单的那个店铺,也是你的店铺。2020年,潘潘的公司,有了50多个人,销售收入超过了3个亿。嗯,每过一个月就换一个产品,会不会太惊险,太累了?或许,是时候沉淀一些自己的资产,能穿越周期的那种。“我这个年龄,如果每一波都赚流量的钱,可能在近五年内我还能赚得到。但是这个钱,没有复利。一旦红利消失,可能什么都没有了。”潘潘说,所以2022年开始,他们又进行了一次转型,开始筹备做自己的品牌。至少,得有一个真正有代表性,能被用户一直惦记的好产品吧?一直为其他品牌卖货的潘潘,开始真正迈出步子,去各地跑供应链,和大小供应商聊。真的是这样吗?潘潘继续往上游走,找到了很多国际化的大厂,又听到了第二种声音:潘潘说,后来,他们做产品,不先和工厂聊了,而是先去和用户聊。潘潘说,他做眉笔时发现,很多用户对于眉笔最大的痛点,其实并不是:“这支眉笔到底成分是怎么样的?”。今天,在眉笔这个行业里,很多人都在强调自己的概念:我的成分是何首乌,它的成分是角鲨烷...然而,在眉笔的用户评论里,很多人聊的根本不是这些,而是:手太残了。每次画眉毛都会抖。不是把眉毛画飞了,就是把眉笔画断了。什么根根分明?什么清晰有型?太难了。不画成蜡笔小新去上班就不错了。前2种,都类似“铅笔”,一个长得像普通铅笔,一个长得像砍刀。它们有个共性:铅笔再细,和毛发比也还是算粗,很难画出“根根分明”的自然效果。但是,第3种,类似“毛笔”,也叫液体眉笔、水眉笔。它的笔触特别细,可以更容易画得“根根分明”,只是市场上的水眉笔,当时还是有一个问题:要一根一根画,太考验技术了,一般人容易手抖,怎么办?改良。小朋友学写字时怎么办,大了用眉笔也能怎么办。比如,在眉笔的笔身上,模拟姿势矫正器,设计3个凹槽,让人拿在手里更稳。再改良。以前画眉毛的时候,发力点在手肘,那就把笔头设计得再弯点,把发力点变成手腕。这样,既能根根分明,又不怕手抖。用户的问题不就解决了?这个故事的结局,用一句话就是:后来,这款眉笔,在很多平台长时间霸榜。潘潘说,如果当时我们一上来,就选择超级大类目的话,那我们很难有机会。所以,我们选择,不和工厂聊,不困在零和的博弈里内卷。而是,去和用户聊,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垦新的细分赛道。他的经验是,要避免自嗨和打水漂的赛道,主要看2点:找到用户有需求,但同行还没有满足的价值位。然后,高效地去满足。说得真好。还记得一开始,潘潘在2019年时,手里的那另外3张牌吗?“对品牌一无所知”,“对供应链一无所知”,“对管理一无所知”。2023年,27岁的潘潘,已经有了3个品牌,年销售收入超过10个亿。潘潘说,就算有了水眉笔这样的超级单品,但不管前期声量有多大,一旦守不住,那么等于给头部做嫁衣。我们在营销上投入的每一分钱,都只是在帮头部教育市场。可是,怎么守呢?当我们的这些东西,一旦进了头部大品牌的法眼,吸引他们入场后,我们这几十个人的小团队,怎么打?但是,这不影响牌桌上的人,像过去的每一次一样,继续把牌打下去。
真实的世界里,从来不止“出生于96年,年入10个亿”。而是夹在“出生于96年”和“年入10个亿”中间的,那一次又一次的“怎么办”,和一次又一次的“不知道”。从帮别的品牌卖货,到做出自己的产品,再到拥有自己的品牌。比我小20岁的他,还很年轻,但已经走过了不短的一段路。这条路,和今天的创业者一样,都有一个又一个的关卡,并且,关关难过。但是,创业者可能赛道不同、背景不同、脾气不同、运气也不同,但如果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大概就是:我问他,一路走到现在,你现在如何理解创业?怎么打好你的牌的?二,结合自己的优势,去找到用户需求在不断增长的趋势行业。三,在这个趋势行业里,去找到用户有需求,但同行还没有满足的价值位,高效地去满足。他的理解,他的办法,他的思考和行动,是不是每一次都能带来百分之百确定的增长?好在,总有一些人,正在一关又一关里践行这句话的下一句:-THE END-
创富港业务咨询:
点击手机号码,即可一键拨打
13220165856(微信同号)
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客服小姐姐微信
▼
/ 推荐 阅读 /




关注创富港视频号, 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