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京博国学(jingboguoxue)
荀子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宇宙犹如一位无形的织工,用法则与规律的经纬,编织着万物生灭、世事轮回、运转不息。
当我们深入探寻时,会惊觉所有的发生都绝非偶然,每一个事件、每一次相遇、每一种经历,都仿佛是法则运转的必然结果。
法则一:"你所收获的一切,均是与你能量层级相契合的回报。"
《道德经》有言:“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吸引更美好的人和事,因为一切都是相互匹配而来的。
楚灵王熊虔通过弑君篡位登上王位。他野心勃勃,妄图雄霸中原,在掌握政权后,行事张狂、骄恣得志。
他擅自使用楚王旌旗,在外交场合高规格使用国君礼仪,甚至想借机袭击郑国。
在会盟诸侯时,他不顾道义,强迫诸侯听从自己,还以不恰当的方式处置庆封,想以此立威,却反被庆封当众揭短,颜面尽失。
每个人所能收获的,往往与自身的实力和努力紧密相连。
如果一个人所拥有的超出了自身能力的范畴,那必将陷入重重麻烦之中。
名声不应盖过才华,财富不可超越功德,地位不能高于能力。否则,祸患必然会悄然降临。
你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以及经历的每一次相遇,其实都是与你当下的能量相契合的。
倘若你渴望拥有更好的爱人,那么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以与之匹配;若期望成就更好的事业,那就需要积累更多的德才来支撑;想要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首先得成为他人的有力支撑与帮助。
一旦你改变了自身的能量层级,你的整个世界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法则二:“所有经历,皆为成长的契机。”
生活,从不按剧本上演。然而,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经历,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学会正视每一次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生命对我们的馈赠。
拥抱变化,勇敢地走出舒适区,你会发现,每一次的尝试与突破,都是自我成长的见证。
晋公子重耳因宫廷争斗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期间历经卫、曹、宋、郑等多个国家,遭遇过冷遇、饥饿甚至生命危险。这是极其艰难的处境,但重耳没有抱怨命运,而是坦然接受。
他在流亡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广结贤才,如狐偃、赵衰等人。他改变了自己对困境的看法,把流亡当作一种磨炼。
我们或许无法与命运正面抗衡,改变其既定的轨迹,但拥有一种无价的能力——那就是在经历中不断自我超越与成长。
这种能力既不源自过去的成就,也不局限于当前的境遇,它植根于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实践之中。
因此,我们应以一种开放和接纳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每一刻的发生,深信每一次经历都是命运精心安排的礼物,必将在某个转角处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助益我们前行。
法则三:“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你。”
《荀子》中有句话:“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
意思是说,只有内心先有追求某事物的渴望,然后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只有去做了之后,才能成功。
当我们内心渴望某样东西时,它会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坚定和执着。这种渴望会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去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
稻盛和夫,一个从普通员工成长为世界级企业领袖的传奇人物,他曾提出“心之力”的概念,他认为,内心的渴望与信念是驱动个人和组织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许多人或许并不了解,稻盛和夫本是技术出身。为了攻克镁橄榄石黏合的难题,他将生活的全部重心转移到了车间。他日夜吃住都在那里,甚至与陶瓷同眠,整日整夜、无时无刻不在思索解决之法。
直到有一天,他不经意间踢翻了一桶石蜡,石蜡沾在了裤子上。就在那一瞬间,他仿佛得到了 “神的启示”:这不正是绝佳的黏合剂吗!随后,他立刻着手用石蜡进行黏合镁橄榄石的实验,没想到难题竟就此攻克。
稻盛和夫后来总结道,“以我自身的人生经验来看,我将‘心不唤物,物不至’作为自己坚定的信念。”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然而,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我们才能让内心的渴望变成现实。正可谓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写在最后
万物皆循因果律,世间万象,无一不源自前因后果的交织。
每一件事情的出现都有着其特定的缘由。
你的所思、所言、所行皆是 “因”,有什么样的因便会结出什么样的果。这是宇宙的法则,更是人生的至真道理。
牢记因果之理,以善念、善言、善行,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