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为什么很多人消费券抢不到或者抢到不愿用?

2024-10-05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作者 | 北      风 
来源 | 北风雪林
2306字 阅读时间6分钟







  国庆节前,四天的大涨,让大A 从人人嫌弃的“缅 A”升级为人人夸赞的”A 少”

  过去两年,大家”苦日子难熬”的感觉也冲淡许多。

  不过大家心里都明白,大A 暴涨,解决的是民众信心问题,只是经济下行难题的第一道药方。当前经济的最大难题是需求萎缩,消费不振。

  相比较股市救市政策的立竿见影,”促消费”政策却难起水花。

  提到促销费,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给老百姓直接发钱。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内经济困难时,曾经以给困难人群发钱的方式,让整个社会的消费增长。

  不过向民众发钱,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危机时的最后大招,会有恶性通胀的风险,所以我国谨慎的决策层通常不会考虑。

  不发钱,又想刺激消费怎么办?我们过去几年有过相对成功的尝试,那就是”发券”.。

  今年上半年国常会宣布经济政策时,以及上个月最高层研究经济问题时,也都提到了工业品以旧换新等提振内需的政策。

  上个月,全国税源和经费最充沛的上海,率先发放5亿消费券,被认为是全国即将效仿的第一枪。

  可最近几天,上海当地网友控诉消费券"门槛高”,“抢到也不愿意花”的声浪很大。

  北风生活在湖北,在许多专家梳理各省市提振内需消费政策时,湖北省发布的”3C 消费券”也被屡屡提及,作为典型。

  今天我就借上海消费券以及湖北”3C 消费券”,谈谈大家吐槽“抢不到”或者”抢到不愿用”的问题。

  在上海网友最爱抢的是餐饮券或者住宿券,我网络搜索了一下,发现吐槽券难抢的很少,可见上海市确实是真金白银足额发放的,但大多数网友吐槽的是抢到也不愿意用。

图源:相关政策介绍平台

  上海的餐饮券有四挡,满300减50、满500减100、满800减200满1000减300。一些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朋友,可能觉得上海人餐馆吃饭,一餐300~1000是常态,这个比例很合适。

  实际上并非如此,以我多年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差旅经验,发现一线和省会,除了通勤困难和房子贵,真正的日常用品和基础食品价格,比三四线城市成本更低。

  所以上海除了极少数精致人群,很少有人一餐吃一千块。一餐吃800~1000的这群人,也不会固定时间等着拼手速抢券。

  上海的工薪阶层吃饭,甚至普通家庭聚餐,也会选实惠的餐馆,控制在300以内。

  大概只有一种情况,会吃800~1000的饭,那就是中产以上,或者相对高薪的同事同学聚会。可是这样聚会的场合,你结账时拿个券出来喝前台弄核销,那画面是不是很尴尬?

  所以上海这次发出的四档餐饮券,普通人抢到券不会吃这么贵的饭,吃到这么贵的人,就没时间也不好意思抢券了。


图源:相关政策介绍平台

  上海的住宿券也是四档,满300减50,满600减130,满900减220,满1200减300。

  这些住宿券有两个特点,不是国庆旅游期间使用的,同时外地人上海出差也抢不到这种本地人的券。

  所以这是给上海本地人走出家门,住同城宾馆提供的消费券。

  上海本地人,非节假日什么情况下有”开房”需求呢?

  300的最低门槛,已经将常规的连锁与快捷就酒店排除在外了,其他600、900、1200这三档,差不多是顶级星级酒店的豪华套的价格了。

  和餐饮一样的问题,上海本地有”开房”需求的,会谨慎用券,也很少选300以上的宾馆,另外那些个人订房选择600~1200的用户,他们是守着固定时间拼手速抢券的人么?

  更糟心的是,这种餐饮券,住宿券,还不是无门槛哪家店都能花,而是指定一些”合作商家”才能使用,这种定点消费无疑进一步劝退大多数人。

  许多人质疑,上海搞”抢券错配”的背后,是不是有黑幕或者贪腐?或者故意跟国家政策对着干?

  上海弄出这么糟心的“消费券”两个原因,一个是地方政府财政不充裕,一个是”补贴与税源”的深度绑定。

  对照过去几年的全国各地历次消费券刺激消费,会发现2020年四季度那一次最”实惠”,效果最显著,最近几年的要么“抢不到”,要么”抢到不愿用”。

  因为2020年四季度的那次全国各地促销费,中央明确为”疫情防控时期稳经济措施”,所以是可以用地方防疫专项贷款的,是防疫支出的一部分。

  后来的历次消费券,都是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做主主导,在土地财政失灵的背景下,都希望”小钱办大事”,政府尽量减少消费刺激政策的支出。

  政府减少支出,刺激政策又要出台,钱谁出大头呢?当然是”合作商家”,这就像大型电商平台的促销主要是合作店家的”支持力度”一样。

  不过政府不是用合作商家直接支出的方式,而是”税收转移支付”。上海这次消费券和住宿券,就没有小餐馆小酒店能用的。

  因为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还在,那些一餐饭一百多的小馆子,住一晚一百多的小宾馆,每月都有免税额度,各种减免和抵扣之后,纳税额度很低。

  那些一餐饭800以上,住一晚900~1200的星级酒店,就是地方服务产业的”纳税大户”了,这次政府的消费补贴,就是要落到这些”纳税大户头上,最终通过税收回到地方财政,相当于给这些第三产业的纳税大户“补贴免税”。

  这就是为什么上海与过去几其他地方的刺激消费券,都有指定商家,最后宁愿空转,也没有”惠及更多实体”.。

  所以我们要明白,接下来的消费刺激,只有中央直接出钱的,或者明确转移支付的,才有可能是惠及大众和惠及所有小型餐饮住宿的。

  只要是上面要求各地财政主导刺激消费,一定是宁愿空转多发几轮造势,或者通过中大型消费企业税收循环,是不可能”无门槛很实惠”的消费的。

  上海消费券的高门槛,"抢到不圆愿花”背后是中央和地方主导政策的差异,各自税源与比例的差异。

  湖北3C 消费券的背后,则是另一套深层逻辑,今天这篇只写上海就很长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就点赞分享,我明天透过湖北的,分析背后影响覆盖全国的底层逻辑!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