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长期缺钱的人,身上有4个明显的迹象,藏都藏不住

2024-12-04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作者/十点小嗲  编辑MBA智库琉琉

这几年,其实大家可以深刻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


消费降级的风潮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人开始趋于理性,捂紧钱包。


“能省会存”看似成了最优的金钱观。


可背后,却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有的人省钱,是因为“存钱认知”,为了在风险来临时生活能有保障;


而有的人省钱,却是嗜钱如命,放弃了原本追求的幸福和快乐。


但倘若,一个人处于长期缺钱的状态,不可避免的会消极,缺乏自信,从而养成以下这4种错误金钱观。


最后越省越穷,影响一生。


01


省下教育子女的钱,留下的是遗憾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热议视频。


河北一位母亲,带着自己女儿风尘仆仆地乘绿皮火车。


买的是站票。


据这位母亲说,自己是故意买的“慢车+站票”,让女儿一路站到终点。


视频配文还写到: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下次继续。


而反观她的女儿呢?


在视频画面中,可以明显看到,女孩靠在座位上给母亲翻了好几个白眼。


我能理解这个母亲的心情。


很多父母都出生成长在匮乏的年代,觉得苦难造就了他们勤俭、顽强、上进的好品质。


于是之后哪怕经济条件允许,他们也执着于让孩子接棒感受自己曾经的不易。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一张站票能感受出多少生活的苦呢?


无非就是站得腰酸腿疼,然后内心更坚定“下次要买个一等座”。


而对于这个母亲来说:


明明可以两个人一起坐着,欣赏沿途生活百态,观察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


结果除了“女儿一路的白眼”,加上“心底的怨恨”,什么也没留下。


视频下,有位网友的留言也很扎心:


“女儿大学毕业想和同学出去旅行,我逼着她退票马上找工作,想着生活不易,让她努力踏实早点适应这个社会。


但是现在想想好天真啊,也好心酸啊,我不应该这样教她。


我应该教她努力与踏实是永远没错的。


只是除了光埋头苦干,也需要在丰富的旅行开眼界、拓认知。”


在这个时代,我想没有父母会在孩子“看得见的教育”上省钱。


该报的班只多不少,该交的钱一分不少。


但此外,却奉行“能省则省”的原则。


可是,真正的教育,往往是那些看不见的细节。


是那些“以身作则”的日常。


刻意的节省,除了让孩子产生内耗和自卑外。


因为“穷思维”而导致的缺志向、缺眼界、缺认知,才是真的给孩子未来人生留下隐患。


富养孩子,尤其是精神富养,其实未必要花很多钱。


至少不会给她制造心理障碍,可以带她增长见识,也教会了她乐观生活。


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他们的人生才能有更多选择。

02


省下富养身体的钱,拖垮的是家庭


网上有个很火的讨论:


你见过最无用的节俭行为是什么?


有网友回答:


“我婆婆,舍不得一块变质的猪肉,把全家送进了医院。”


中秋假期,网友一家回乡下陪公婆过节。


婆婆很高兴地说要包饺子,一边从冰箱拎出一块猪肉。


网友看着那肉颜色不太对劲,就说这肉别吃了,好像坏了,并随手拿了出去。


结果那天中午的大葱饺子吃下去后,不到下午四点,一家人就集体上吐下泻。


公公本来体质就差,因为剧烈呕吐脱水,直接进了抢救室。


医生诊断,就是食物中毒。


不能进医保,医药费花了好几万,就连中秋节也是在医院度过的。


事后,婆婆才承认是她把那块肉又捡回来了。


而那块肉,本就是婆婆从很远市场买回来的一块劣质猪肉。


买回来了就算了,还因为怕费电,一直没有放到冰箱。


直到猪肉在外面实在放不住了,隐约散发异味,才挪进冰箱。



而这一次,婆婆想着人多,大家一起吃,每个人吃几个,根本吃不坏。


于是偷偷捡回来,加了双倍的姜蒜、料酒、大葱,做成饺子。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水果要先吃快烂的,于是一直吃的是烂的;


煮了新菜要先吃剩菜,然后每天都是加热的剩菜。


吃出胃病,再花钱治病。


感冒,仗着平时身体素质硬不拿药,最后拖到肺脓肿,差点切了半个肺。


生病却不肯吃药,怕花钱,结果最后省小钱吃喝,花大钱住院。


人在没事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以为“富养身体”那是老人、病人才需要做的事。


殊不知,人这一生:


拿命省钱很容易,可是拿钱换命却真的很难。


我知道,大家都很不容易,现实的生活压力逼迫我们要努力打拼,要勤俭节约。


可是努力归努力,节俭归节俭,一定要记得保重健康。


分清楚优先级。


衣服可以少买一件,大餐可以少吃一顿,但省什么都不能省健康。


好好富养自己的身体,不止是对自己的疼惜,也是对家人最好的回馈。

03


省下人情往来的钱,失去的是人心


常听人说,人情往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可任何事都是一体两面。


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若是有来有往,相互走动,这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若是不守规矩,光进不出,其实早在不知不觉中失了人心。


作家简影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大学暑假时,一位亲戚给她父母打电话、发消息,让她帮忙给孩子补补课,说到最后按照市场价付工资


她想着闲着也是闲着,就答应了下来。


没曾想到,这成了她那个暑假最后悔的事。


小孩基础差,每一科都惨不忍睹,本来还只是补一补数学,后来变成全科辅导。


整整两个月,她冒着大热天就往亲戚家跑,平均每天四个小时。



结果到了结课的时候,亲戚一句费用不提,就给了两箱牛奶,她也不好意思开口主动要,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更令人无语的是,第二年暑假,这位亲戚又找上门,又是让她去补课。


她委婉地拒绝了,没想到,过了几分钟,对方直接来了一句:


“如果你实在没空,就把孩子送到你这里来。”


那一刻,她顿时感到一股无名火冒上心头,二话不说就把该亲戚拉黑。


生活中,很多人会觉得,大家都是亲戚朋友,关系这么熟了,免费办点事不难吧。


于是去别人的城市旅游,张口就要借宿对方家里;


找对方帮忙办事,嘴上说着回头一起吃饭,却不提当下就有空闲。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只索取不付出的好事。


尤其是中国人素来讲究“礼尚往来”。


这一来一往,不止是单纯的金钱交易,更是感情的相互维系。


哪怕再没钱,也不能在人情上过度节省。


恰到好处,有来有往,才有助于稳固关系、增进感情,也才有可能遇到贵人,改变命运。


04


省下投资成长的钱,毁掉的事自己


看过一句话:


“为何有人越省越穷?


因为他一直担心自己没钱,急着想赚快钱,对短期内看不到收益的新机会裹足不前。


且因怕自己没钱,对花钱有强烈的负罪感。


不敢多花钱自我投资,最终也失去赚更多钱的机会。”


其实,对任何人来说,金钱上一时的短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穷。


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满足当前所需,每天精打细算,最终在穷忙中越陷越深。


看过一个故事。


甲和乙曾在同一家单位上班,当时单位有一个进修名额,但是需要自费。


很多同事都劝他们两放弃,又要自己掏钱,回来后位置还可能不保,怎么看都不值得。


犹豫再三,甲还是选择了去进修,而乙招架不住劝说放弃了。


进修期间,果然很快就有人顶替了甲的位置,而甲回来后不得不重新谋生。


然而故事到这并没结束。


甲在进修期间,不仅知识和视野被打开,学习过程中认识的同学,个个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时不时带给他新认知。


如今几年过去了,甲离职创业,公司越做越顺利,很快成为行业内的龙头老大。


而留下的乙依旧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还要时刻担心裁员的风暴什么时候落在自己头上。



面对未知的生活,选择保守,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坏事。


只是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没有人敢保证自己能够随时保持察觉,能够不被抛下。


更何况我们普通人,手里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如何应对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关注力放回自身,越是艰难的时刻,就越要挤出时间和金钱,为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


不论是投资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认知水平。


还是投资自己的技能,多一个技能,给自己多一分从容和底气。


这些能够稳定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且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才是最保险、最稳赚不赔的生意。


人,即使是饿着肚子,也不能让灵魂饿着。


学会对自己大方一点,精进自己,让自己越活越值钱。


05



看过一句话:“穷一时是运,穷一世是病。”


无论贫穷或者富有,其实本质上都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


人可以穷一时,但倘若长期缺钱,那一定是自身出了问题,要及时改正。


人这辈子,辛苦赚钱,努力存钱。


不是因为爱钱,而是希望:


在父母年老时,自己有能力承担;孩子需要时,自己有能力分担;


风雨来临时,能随时留好退路,不用低三下四,也不用看到那么多苟且。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钱和没钱的人生真的不一样,金钱,永远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但真正的省钱不等于抠门,就要严苛自己,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无论是该省省,还是该花花,都是在为了长久的幸福做准备。


最后,也请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认真赚到钱,认真存下钱。


因为,活着真的很贵。

-THE END-



MBA智库&优势星球联合南开大学现代管理研究所、吕峰领导力共同发起——

《职场人发展现状》问卷调查


长按二维码立即填写问卷


感谢大家贡献力量,参与调研

问卷共计51题,预计8-15分钟~

为职场人发声,也为自己做一次职业发展自评!


● 作:十点小嗲。本文转自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 "同事不想让我的狗坐我的车"上热搜:你高高在上的样子,真丑

● “离职后,前司要求随叫随到”:不当软柿子请牢记这3点,否则很难翻身

● 普通人如何赚到大钱?告诉你3个学校不教,富人不说的真相

● “听得懂话”的女理发师火了,同行却嘲讽倒退10年,撕开多少人性的不堪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