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栩先生 编辑/MBA智库琉琉
春节档的几部电影,大家都去看了哪些?
可以在评论区说说观感。
但要论声势和票房,非贾玲的《热辣滚烫》莫属。
今天,学长不和大家去讨论那么多电影的是是非非。
毕竟,我也不是专业影评人。
我只是换个角度,和大家一起来分析思考一下,贾玲的减肥和普通人的关系。
图源网络
贾玲为了新电影《热辣滚烫》减了100斤,整个人由内而外的面相和气质都变了。
这件事,戳中了不少人的内心。
觉得贾玲这么自律,自己很受激励,也可以这么自律,在2024年减个几十斤下来。
这正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
你可以和贾玲学怎么搞营销,学怎么管团队,学怎么从一个相声演员成为一个有实力的商业大佬、公司老板。
但千万不要去跟着学什么自律。
这是在缘木求鱼。
因为,支撑贾玲减肥100斤的,不是她有多自律。
你去跟着这个思路学自律,很可能会因为挫败感变得更加不自信、不自律。
学长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贾玲减肥100斤之前,各种娱乐新闻、媒体早就吹过其他很多明星的“自律”了,什么闫妮、大S、彭于晏。
内容也都很一致,先晒几张大长腿、腹肌、S腰什么的,然后就是结论:这些明星之所以能做到如此身材好,就是因为自律!
言下之意,这些明星虽然工作忙、应酬多、年龄不小,还能通过减肥、健身等,保持这样的身材,你上你也行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类似这样吹捧明星自律的文章突然开始在朋友圈刷得铺天盖地。
标题大部分也都是一个风格:
XXX(明星)逆天长腿/腹肌/体重上热搜:你有多自律就有多优秀。
我不完全统计了下,类似的所谓“明星自律”的典型,至少包括了:
“莫文蔚的腿”、“闫妮的腿”、“闫妮的马甲线”、“萧蔷的身材”、“大S的体重”、“杨幂的体重”、“钟汉良的颜值”、“许晴的臀”、“陈意涵的孕照”、’“周冬雨的腿”、“章子怡的腰”、“彭于晏的腹肌”、“林俊杰的肌肉”……
现在又多了一个重磅案例:贾玲新电影减肥100斤。
看看,多励志。赶紧学啊。
以上就是那些肤浅的营销号经常吹捧的内容。
但你会发现,如果你真的按照这个思路去被“励志”了,被激活了,然后吭哧吭哧“自律”了。
多半坚持不了一个月就得半途而废。
更严重的,这样被某个电影、某篇营销文刺激产生的“自律尝试”——“中途失败”,一旦形成惯性,还会严重摧毁你的自信心和自控力,更加会觉得自己本就做不了什么事情。
学长在长期的自律练习里,很早就发现:
自律的锻炼或者说自控力的强化,是一件很脆弱的事,但摧毁自律却非常容易。
所以,一定要真正理解自律的底层逻辑,用科学的方式去锻炼,而不是人云亦云,浮于表面。
为什么我会说吹捧贾玲减肥100斤的那些文章和视频,并不能帮你真正理解自律。
是因为,几乎所有吹捧明星“自律”的文章,关注的点和拿得出手的证据,都是某个身体部位。
体重、腹肌、腰、腿、臀、胸……除了这些,还能有什么?
凡事就怕细琢磨。
说白了,那些铺天盖地的所谓“明星自律”,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
你身材保持得好,就是自律。你身材不行,就是不自律。
但少有人去思考,自律难道就是这么简单这么肤浅的健身,保持好身材?
很多科研人员通宵达旦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长期伏案写作,可能不修边幅,可能身材走样,这种严格的学习和研究难道就不是自律了吗?
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夜以继日复习考试,一刻也不敢耽误,一点也不敢分心,再难再累也要坚持下去,这就不是自律了吗?
其实,那些明星们之所以要把保持颜值和身材放在那么重要的位置,能够那么“自律”地控制体重和饮食。
是因为,那就是他们吃饭的本钱哪!
贾玲减肥100斤,据说是在第一部电影《李焕英》爆了的时候,就立下的flag。
说是只要《李焕英》票房破了多少多少亿,她就减肥100斤。
但我更相信,在那更早之前,她就已经有了想要减肥的念头。
无论是为了身体健康、为了形体更美、为了今后结婚生子,还是那个时候她就已经有了拍一部这样电影的念头,她的减肥都应该有一个更底层的动机。
而不太可能仅仅只是和网友打了一个赌。
从营销的角度看,这种打赌更像是一个噱头——那时候的《李焕英》已经肉眼可见地要破票房纪录了,所以她要打的这个赌,应该本就是她要做的。
盲目地吹捧或者模仿他们的这种“自律”,既不符合实际,也很难长久。
我们去简单复制这种明星的“自律模式”,很可能短时间内有激励效果,产生一些变化。
但时间长了,你很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
因为,你所看到的明星“自律”,都是他们的表象。
透过这些表象去看本质。
自律的背后,其实是三样东西,一是动机,二是目标,三是惯性。
自律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所以,开始自律之前,一定要先动脑筋去想明白:自律到底是什么?
你只有理解了自律的底层逻辑,才可能明白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那些看起来极为困难的事情。
为什么你去学,就坚持不了。
这就像是考试抄别人的答案。
我们抄了学霸的答案,在一次考试里可能会有明显的“进步”,但因为不知道解题的思路,迟早会被打回原形。
自律的第一个关键点:动机。
没有强有力的底层动机支撑,什么样的自律锻炼都是不靠谱的。
动机解决“why”的问题。
也就是,你为什么要自律,怎么才算是你的自律?
对明星而言,颜值、身材、体重,这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他们在舞台上赢得关注、欢呼和赞赏的本钱。
他们身材好、颜值高,就可以上热搜,可以走秀,可以赚钱,名利双收。
这才是他们的“自律”里,最底层最基本的动机。
而要达成这个效果,当然要坚持健身、瑜伽,甚至是变态般的饮食甚至药物控制。
这和你如果高考成功,就能够进985/211,享受更好教育、将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所以才要“悬梁刺股”、“卧薪尝胆”般自律苦学一样。
为什么贾玲的“减肥100斤”,咱们大多数人,学不了?
因为多数人,你减个多少斤,一般情况下,对你的生活起不到那么大的“质变”作用,动机就不会那么强烈。
反倒是那些曾经在体检中被什么血脂、血糖指标吓到,或者因为高血压什么的晕倒过的人,可能会将减肥、减脂什么的坚持下去。
无他,因为有了更直接、强烈的动机。
自律的第二个关键点:目标。
目标解决“how”的问题。
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才知道要向着什么方向去努力。
贾玲减肥的目标是“100斤”吗?
不是。
是借助减肥的机会,翻拍一部电影。
同时,将减肥的过程记录下来,作为电影的宣传点。
减肥只是她这个“大目标”里必须要完成的工作而已。
想象一下,你本来可能就需要减肥(动机),而且还可以借这个机会拍一个电影出来,这个电影还可能会爆火,名利双收。想想这个目标的诱惑力就有多大。
和贾玲减肥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当年的印度影星阿米尔汗为了拍电影《摔跤吧,爸爸》,先增肥再减肥的过程。
那部电影很多人可能也都看过,所以我就不多聊了,大家只用知道阿米尔汗为了拍电影里中年发福的“爸爸”,是先增肥了几十斤;之后为了拍年轻时的摔跤手,又减重了几十斤。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对阿米尔汗而言,当时的增重比减重还要更困难。
整个过程非常辛苦,艰难程度完全不亚于减肥过程。
之所以要再讲一下这个故事,是因为今天很多人一谈到自律就会认为,自律就是自我约束,是改掉不好的习惯。
其实,这只是自律的表象,是自律的表现方式。
一个真正自律的人会意识到,有时候连“好的习惯”“不好的习惯”都只是相对的。
对于要扮演年轻角色的阿米尔·汗而言,保持良好的身材是自律的体现。
但对于要饰演年老发福角色的阿米尔·汗来 说,坚持变胖才是最自律的一件事情。
我想说的是:关于自律,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别的,而是“目标”。
自律不应该是无谓的自我约束,而应该是围绕目标所做的自我约束。
没有了目标,每天跑5000 米、早睡早起、注意饮食……这些习惯最多只能算养生,谈不上真正的自律。
一定要把你的自律用到更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关于自律,不要一开始就进入怎么睡觉/怎么走路/怎么微笑这种小节,而是要从大局,从建立更远大的目标入手。
没有事的时候,早睡是一种自律。
但当你为了更大的目标,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的时候,说不定每天坚持晚睡反而成了一种自律。
阿米尔·汗压根不会“在每件事情上做到自律”,他做的是:选择那些对目标最为重要的事情,然后在这些事情上建立惯性,实现极度自律。
当我们谈自律的时候,不少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制定一个事无巨细的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这个计划要求自己,标准化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实际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始终需要专注做最重要的事情。
自律也是一样。在每件事情上都苛求自律,不仅没有必要,也根本做不到。这种做法或许可以算“苦行”,但不是真正值得提倡的自律。
好了,现在有了动机、有了目标,我就能坚持自律了吗?
大概率也不行。
你想想,为了期末考试你坚持刷题、认真看书的经历,虽然动机和目标都很明确,但其实也持续不了多久。
因为你没有建立起惯性。
所以,自律的第三个关键:惯性。
自律就像是推动一个大石头动起来,一开始很难,中间也很难,除非你提前准备好了轨道,让这个石头在动起来后在轨道上滚起来,就能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省力。
惯性是什么?就是支撑你长期且不费力的坚持下去的东西。
问题在于:怎么样才能找到这样的东西,具备这样的力量。
我在多年的自律实践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那就是初始力量+外部保障+内心状态。
初始力量,前面已经说了,就是去找动机和目标,你的动机有多强烈、目标有多吸引人,你的初始力量就有多大。
外部保障则包含至少两层意思:
一是外部的监督,比如贾玲和网友们打赌,“减肥”的flag已经喊出去了,众多网友都成了她的外部监督,撂挑子多不好意思。
二是各种外部的后勤保障,贾玲的减肥,是有极为专业的团队做保障的,这些保障团队除了带着她进行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减脂,还会帮助她制定专业的饮食计划、睡眠计划,甚至可能还有专业医疗团队在时刻监测她的身体状况,心肺功能,各种血液指标等等。
越是初期,越是有这种专业外部团队的帮助,你就越能轻松一点地建立起惯性轨道。
最后,是内心状态。
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况是自律的保障。
一说到自律, 很多人往往会想到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画面,规律的饮食、睡眠、锻炼,这些确实非常重要。
但前提是我们要清楚,这些行为并不等于自律,而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实现自律的保障。
试着冥想一会儿,你就会发现:如果你没休息好,很可能一会儿就开始犯困,甚至直接睡着了。
如果你思绪烦乱或身体不适,你会发现自己比平时更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经常会被其他念头或身体异常的感觉打断。
如果你饿着肚子,冥想完毕突然站起来的时候,甚至可能会有晕眩感。
如果缺乏身体的保障,你甚至连冥想这件单一的事情都无法完成,谈何自律!
新的一年刚刚开启,我为什么要借贾玲这件事,来和大家聊这么多关于自律的思维方法和干货?
因为,有太多人在新年开始就进入焦虑了。
很多事都想做,但都不知道该如何启动,更没有信心能做到。
这是典型的,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控制力。
因为缺乏对自己的控制力,所以才会担心定再好的目标,到了年底都会被打脸。
心理学上曾有过一个真实到残酷的结论:
25%的自律计划会在立誓之后15 周左右落空, 尤其是吸烟和其它成瘾行为的自我改变誓言最难信守。
接近25%的下决心者在第一周的后期就放弃了誓言, 尽管他们当初是计划坚持半年以上的。
有很多人特别喜欢选择一个诸如新年伊始的特殊时间, 以立新年誓言的形式开始自我改变,内容大多是关于克服不良习惯、重塑健康行为。
但其中有60%的人会在下一年立同一个誓言。
很残酷、也很真实。
大家都知道,栩先生是一个专注于成长和认知的号。
所以,我真心希望在开年之始,能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更多的读者,想明白自律的问题。
不要只看着人家贾玲成功减肥100斤,又借这事拍了部电影大卖名利双收,而感到羡慕嫉妒恨。
更不要被那些营销号、毒鸡汤忽悠一下,觉得向贾玲学习就能收获自律。
自律永远不是为了自律而自律,动机、目标和惯性才是支撑你长久坚持下去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很多人看别人那么自律,自己就是做不到,因为你不会真的知道他们的动机。
王健林、李开复每天只睡 4 个小时,章子怡吃泡面只吃 4 口,闫妮瘦成了一道闪电……这样的自律鸡汤我们喝的多了,但他们会告诉你他们这么做的真实动机吗?
我们要想自律,一定不要只去复制他人的模式,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动机,建立自己的目标,通过外在与内在,搭建自己的惯性轨道。
当你能够战胜自己,改变自我,就有了信心和意志的力量,就能保持永不懈怠、永不满足的状态,始终充满斗志和激情。
● 作者:栩然。发布 | 栩先生(ID: superMr_xu)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