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聊了1000个候选人后发现,干得好的职场人,都有这4个特质

2019-08-23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文/小欧姐      编辑MBA智库琉琉


前两天,跟一个HR朋友聊天,她说:“咱们每天面试,见了这么多人,虽然千人千面,但仔细想想,一个人在职场上发展的好不好,其实都是有迹可循、有规律的。”


的确,无论什么年龄、什么职位,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并非某些具体的专业技能,而是更底层的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在接触的大量职业经理人中,我们发现,那些能一路向上的人,往往都具备这些特质:


1

积极主动


去年,我们曾操作过一个难度很大的职位,帮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寻访一个部门负责人。


之所以难,是因为岗位本身的要求就很高,加上直属上级又非常强势,之前面试了很多人,他都不满意。


3个月后,我们推荐的人选成功入职。而如此顺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归因于候选人的积极主动。


这个候选人,是一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女士,但骨子里,却非常懂得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


面试过后,本来客户对她的资历也有些犹豫,但她几乎每周,都会主动给见过的面试官发信息,有时是简单问候,有时是了解职位进展,有时是分享自己对公司、对行业的想法。


就这样,她依靠自己得体而有分寸的积极主动,赢得了公司管理层的信任,最关键的,让对方看到了,她的乐观精神和面对困难的韧性,从而坚定了对她的信心。


纵观职场上那些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积极主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无关乎年龄、地位、背景。


积极主动的人,总能用更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困难,也能用更有效的方式,来抓住机会。


在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作者也将积极主动,列为了第一个习惯。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


太多人只是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积极主动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境遇,他们都愿意再试一下,他们总是想办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2

愿意“吃亏”


职场上,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一方面,员工抱怨在公司没有上升空间,一方面,公司真的有了空缺的管理岗位,又非要花大价钱去市场上招聘。


为什么公司就不愿意提拔自己的员工呢?


前段时间,我们帮一家公司寻访一个研发经理的岗位,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公司研发部门现在有4个主管,按说,有了空缺的经理岗位,可以直接提拔其中一个,但领导层,还是执意要从市场上寻访新的人选。


我们也很好奇,难道这四个主管,就没一个能胜任经理岗位的吗?


研发负责人说到:“虽然这几个主管,都在公司很多年,经验都很丰富,但是,他们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想问题。


说实话,他们拿着主管的钱,就操主管的心,没有一个人能想想,如果自己是经理,会如何做。”


这个负责人的话,可谓一语道破关键。


很多职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公司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让我拿着主管的钱,操着经理的心,我傻吗?


表面看,这样的想法的确精明,但实际上,确是无形中断送了自己的晋升之路。


从事一份职业,不是做生意,如果一直“待价而沽”的心态,掂量着拿到的工资多少,再决定自己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辛苦,注定永远只能停留在基层。


而这些人,往往会被那些眼光长远、懂得“先付出,后收获”、甘愿先让自己先“吃亏”的人,落下很远。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

目标明确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研究人员找来一批年轻人,这些人无论从出身,还是智商、环境,都没有太大差别,唯一的不同,在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上。


这些年轻人中,27%没有人生规划;60%有比较模糊的规划;10%的人有短期规划,只有3%的人,有长期规划。


25年后,研究人员再次找到当年的实验对象,结果发现:


有长远规划的人,几乎都成为了社会顶尖人士;有短期规划的人,大部分成为了医生、律师等精英人士;只有模糊规划的人,基本处在中下层,过着普通的生活;而那些完全没有规划的人,则成为了社会最底层,整天抱怨社会不公,怨天尤人。


在职场上,一个人心中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对他的职业轨迹,同样有着重大影响。


甚至,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能让一个人爆发出惊人的毅力,完成看似不可能的转变。


之前有个候选人,就非常励志。


今年40多岁的她,已经在美国工作了十多年,是美国一家500强公司的财务经理。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她并非天生学霸,实际上,她的初始学历只是大专。


大专毕业后,她在一个四线城市的小公司里做财务,偶然一次机会,认识了一个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


留学生和她讲的美国的工作和生活,为她打开了一扇窗,思索再三后,她决定出国留学。


没钱、英语几乎零基础的她,用三年的时间,白天工作,晚上复习,屏蔽了所有社交活动,每分每秒,都在为自己心里的目标做准备。


终于,三年后,她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在大学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之后顺利进入一家大公司,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我们常常说,阶层越来越难跨越、普通人要想逆袭越来越难。


其实,路不是没有,只是不容易走。那些目标明确的人,都是把别人恐惧、犹豫、迟疑的时间,直接用在了行动上。


就像这个候选人,总结自己当初为什么能做到如此跨越时,曾说:


既然认准了这条路是对的、想要的,那剩下的,就是如何走的问题,反而简单了。


的确,我们往往发现,做一件事,最累的,不是做的过程,而是反复游移不定、做心理建设、沟通情绪的过程。


而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毫不迟疑地坚持朝着目标走,即便身体辛苦,但心里也是坚定和充实的。


这时,即便走得慢,也迟早会到达目的地。


最怕的就是那些今天看着这个好,明天又学人做那个的人。这样的人,就好像一个不专心的挖井人,到处挖一挖,结果只能是,光出土,不出水,一事无成。

4

更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有一个候选人朋友,现在是一家大公司的销售负责人。


乍一看,他的职业发展,可谓一路绿灯,年纪轻轻就得到了多次晋升,在别人还在苦苦争取主管的职位时,他就已经是分公司的负责人。


但,由于对他所在的公司很了解,我知道,这背后肯定有不同寻常的地方。


因为早在几年前,他所在的公司,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他曾任职的研发部。


能进入这家公司研发部门的,都是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当时在面对裁员时,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不解、抱怨、失望甚至绝望、和公司抗议、反复谈判甚至打官司。


但唯独这个候选人,没把精力放在和公司纠缠上,反而快速地转入了公司的业务部门,变换了赛道。


多年后,当已经成为公司销售负责人的他,回顾自己当初的选择时,说到:


面对公司的决定,我知道抗争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这次的变化,让我看到了我们所在行业研发基础的薄弱,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状况都很难改变。


而销售部门,是创造利润的部门,无论大环境如何,任何公司都离不开销售。相比较其他销售人员,我有更扎实的技术背景,我去做销售,几年后,不会比别人差。


就这样,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数,他没有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上,而是快速转换了思维,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抢占了先机,走入了职业发展的快车道。


心理学上,把和他有类似处事方式的人,称为“内部控制型”。


研究表明,有这样特性的人,往往在工作中更富创造性,有跟高的收入,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体重和生活,以及把控人生方向。


因为,无论外界环境和条件如何,他们都更相信:命运是由自己来控制的。


而与之相对,“外部控制型”的人,则更容易把自己所遭受的一切,归因于环境、机遇等外部因素,更容易抱怨和找借口。


其实,在职场上也好,生活中也罢,并没有人是只凭运气,就能够一路畅通。


那些在我们看来“很走运”的人,并非真的更幸运、成功的概率更大,而只是在别人已经放弃时,继续尝试,在别人抱怨时,寻找机会。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5


心理学家理查德·魏斯曼,曾专门研究过“运气”这件事。


在做了大量的相关实验后,他发现,那些拥有好运气的人,都具备这样几个特质:


更擅长创造和留意机会;


更愿意听从本能的召唤;


对未来有更积极的期待;


对挫折抱着一种弹性态度——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从中寻找积极的可能性,并静待积极的结果出现。


你看,这些特质,没有哪个是天生的,也没有哪个是我们不能学习和做到的。


改变和突破,从来不依赖外在环境,面对未来,再主动些;遇到困难再坚持些,你也可以成为有好运的那个人。

-THE END-

未来,竞争不再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模式与模式之间的竞争!

市面上有很多管理学的方法,但它们只给你具体方法,并不教你思维。


《逆向盈利》6大板块,让你从思想到行动焕然一新!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扫码购买


线下价格9800元

线上特价只需199元

现在,成为MBA智库课堂VIP

 即可免费听这门《逆向盈利》课!


MBA智库课堂VIP

1年内免费学习100+门精品管理课

覆盖个人进阶、管理精进、格局跃迁等5大体系

智库课堂精心梳理的20+技能模块

 助您轻松搭建知识体系,终身持续获益!



●本文由MBA智库(mbalib)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小欧姐。MBA智库专栏作者,资深猎头顾问,曾任500强HR,累计沟通上万名职业经理人。和你一起吐槽职场奇葩事,学习大咖成长史,公众号:小欧姐微职场(ID:xiaooujiewzc)。


MBA智库好文精选:

● 一个人格局太低的3个迹象

● 罗振宇王菲刷屏:牛人们的成功,都具备一个共同点

● 《哪吒》凭啥这么火?背后3个底层逻辑洞察人性!

● 华为发布鸿蒙、"大陆人吃不起榨菜":比无知更可怕的是,你还坐在井里看未来


好看你就点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