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钱会流向哪些行业?
2023-12-26
文章转载自"ToB行业头条"
来源 / 定焦 (ID:dingjiaoone)
作者 / 唐亚华
即将告别2023,回望这一年,创业投资圈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相对前几年的创投热潮,2023年算是冷清的一年。由于过去几年的投资退出不算理想,很多投资机构或“子弹”不足,或正在重构投资逻辑,犹豫观望,鲜少出手。而且,最近几年,资本泡沫褪去,创业门槛被提高了很多,加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场景逐渐到顶,市场上活跃的创业项目大大减少。但2023年也有不少领域或初登舞台就大放异彩,或稳定上升并日趋火爆。比如,AI井喷式爆发,大模型竞相追逐;硬科技依然是政策和资本追捧的“潜力股”;出海成了大多数企业追求增量的法宝;理性消费的浪潮下,不少高性价比的消费项目也涌现了出来。对于马上到来的2024年,投资人保持谨慎的乐观。AI热潮的延续是确定性的,探索更多AI原生场景,将AI的应用从消费领域扩展到生产制造领域,从软件延伸到硬件上,都是有潜力的方向;消费也是永恒的话题,高性价比的品牌、线下体验型消费项目有机会迎来爆发,国货出海也将是一大趋势;而以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仍旧在发展红利期。如今的创业门槛虽高,但高精尖人才和普通从业者都有适合各自的机会。创业者要做的是,不焦虑、不盲目,立足自身优势和业务本身,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潮流,搭上时代的快车。AI的新战场:
2023年,AI几乎成了贯穿全年的热门创业投资赛道,AI的超能力已经初步被验证,而且其潜力还在不断被开发。基本可以确定,2024年,创投圈AI热会延续。新的机会在哪里?AI原生场景的探索、从消费端向产业端转移、从软件向硬件扩展,是几大方向。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向我们表示,2023年虽然AI很火,但资金端和资产端都比较收敛,真正活跃投资的VC不多,大约有二十来家,项目领域也不算广泛,集中在大语言模型和AI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如算力等上面。在他看来,明年资产端和资金端开口都会更大,会有更多的VC投资和更多领域的项目涌现。至于具体方向,王晟看好的是多模态大模型和AI原生应用。“多模态大模型可能会向动态视频方向去突破;在应用上,创业者可以去游戏、社交、娱乐、情感陪伴、培训等领域找到AI的原生应用和场景。我们希望能够涌现出来很多过去没有的应用,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美团、滴滴、拼多多,而不仅仅是把AI当成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AI目前的落地和商业化在一些细分领域已经能看到了。红杉资本前投资人、科技创业加速器QAQ合伙人杜雨举了一个他最近看过的早期项目作为例子。他介绍,这家公司用AI机器人做心理咨询,因为AI能够24小时服务客户,到了晚上通常心理咨询师睡觉了,但很多抑郁的人在这个时段更需要咨询和陪伴,这时候AI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且这个项目从成立之初商业化就做得很不错。杜雨指出,AI的下一步趋势是从消费端往产业端转,从消费场景拓展到产业和工业场景,AI在生产制造环节也能让工厂的批量生产更加高效,同时AI对于新材料、生命科学、半导体等产业领域将起到推动作用。长期关注美国硅谷创业投资的美国盛达国际投资公司(Granday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 )创始人吴巍补充,AI在工业和制造、医疗、金融领域的应用接下来将会进一步发展。“工业和制造方面,AI和机器学习在工业自动化、预测性维护、质量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投资者可能会寻找那些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AI解决方案。”同时,医疗保健行业对于AI的应用有着广泛的需求,包括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医疗图像分析等。他看好为医疗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公司,这一类的标杆公司有:Tempus(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来改善癌症诊断和治疗)、IBM Watson Health(在医疗保健数据分析和认知计算方面有解决方案)。另外,吴巍提到,金融科技领域将继续受益于AI的创新,包括信用评估、风险管理、交易自动化等方向。吴巍认为,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应用深度学习技术的创新公司会受到投资人青睐。现在很多车企开始把大模型用在智能驾驶和机器人领域,还有一些智能家电公司也在尝试将AI的一些功能结合到家电上。在和创业者交流的过程中,杜雨发现,不少创业者对新技术或过于焦虑或抱有太大希望,他认为,创业者首先心态要稳,先回归到业务本身,少一些技术焦虑,同时要认识到技术的局限性,AI是辅助业务的,不要指望本来业务一般有了AI之后就能翻盘,从而舍本逐末。AI能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但它很难解决业务本身的短板,从底层去改革业务。另外,他建议与实体产业关联密切的企业拥抱AI的时候,需要先提高业务的数字化程度,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最后,他认为要给更多年轻人机会,“在AI的这一波创业中,有年轻化的趋势,传统产业很多时候其实卡在了老一辈企业家的认知障碍上,拥抱新技术,相关的决策可以更多地放权给年轻人。”不过,AI的创业机会也分为走资本化道路的创业和适合普通人的生意。VC愿意投资的项目,通常需要强壁垒、高成长性。“AI领域如果要走资本市场做上市公司,更适合科技型人才”,杜雨说,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做的创业不一定是资本市场能给很高估值的模式,但是它可以是一门生意,比如,给AI做语料标注,这种劳动密集型模式,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投资人可能不会看,但这方面的创业者至少在最近一两年里能挣到钱。消费关键词:
消费永远有市场,只是不同的时期用户消费心理不同,消费行业永远待探索。资深消费领域投资人陈默默接下来比较关注的是AI在消费场景的应用。她解释,AI在消费领域主要是两端,一个研发端,一个投放端,这两端本身就是数据驱动,只是原本由人来数据化,现在用AI能更好地提效。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的研发环节用AI加快筛选和研究效率。投放端包括内容剪辑、投放效率动态监测和复投,在服务端和内容端,都可以用AI驱动,赋能消费品牌。最终,AI会让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更快产生。在陈默默看来,这个机会有可能是某个消费品品牌的,也有可能是第三方服务公司的。挑战在于,需要这样的公司同时对技术、产品和用户有比较深的理解。到了消费体验型领域,陈默默提到,今年演唱会等很火爆,明年她依然看好线下体验型消费项目,尤其是重体验、重互动,和消费者产生深度链接并提供精确满足用户需求产品的方向,比如各类更细分多元的服务项目,或者互动体验内容及相关的产品等。具体到消费的细分行业,坚果创投创始人、诸葛开店创始人展豪看好的是高性价比的连锁餐饮。在他看来,近年来的流行趋势不应该叫消费降级,而是消费清醒,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很多东西本身,越来越理性。他投资的项目中显露出了几大趋势:店面小型化、装修简约化、爆款集合。他解释,以前消费者觉得去一家大店吃饭很有面子,消费清醒之后大家认为,店面只要能满足需求就行,这时候,店面小型化就变得合理且经济;装修上,现在流行的工业风、侘寂风、性冷淡风,非常简约,商家把钱都用在食材上,消费者会觉得买到的东西足够有性价比。此外,展豪注意到,现在单品爆款店不如爆款集合店的效果好。据他介绍,现在每一批客人平均是2.6个人,三个人一起进店吃饭,可能想吃拉面、盖饭、饺子的都有,爆款集合店能同时满足几个人的需求,门店的复购率也会更高。他把这种店概括为“麻沙拉黄”,即麻辣烫、沙县小吃、拉面、黄焖鸡米饭的集合,几种经典快餐或日常小吃放在一起,再加点卤味、小吃、烤串就是休闲分享餐,类似的店比如南城香。展豪投资的项目村上一屋之前主做日本料理,近期考虑到顾客可能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调整成了亚洲融合菜小馆,里面有冬阴功汤、朝鲜部队锅,菜品丰富度提升,人均客单价降低,一个月后销售额就恢复了。不过,他建议餐饮行业的初级创业者这个阶段不要再去做餐饮品牌,因为餐饮的门槛已经被越拉越高。“这一行淘汰率极高,最终能跑出来的餐饮创始人大多都非常厉害。餐饮小白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