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知乎高赞: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想明白这4件事

2022-07-24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铁木   编MBA智库琉琉


有一期《爸爸去哪儿》,节目组要求爸爸们用一个玉米,一担糍粑等物品去换电视机,冰箱和婚纱回来。


听起来好像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从物品价值的角度上说,这两者的价值简直差太远了。


可是爸爸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们先将玉米换成了更有价值一点的东西,然后通过一次次这样的交换,最终换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人是矛盾的动物,可以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也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不断养成和习得的。


就像节目里的爸爸,用玉米换来了冰箱;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精进,从量子到巨物。


下面介绍的这 4 种核心思维,适合不断精进自己的你,一定要收好。



1
坏习惯不会凭空消失

只能被另一个习惯替代


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


习惯是无法消失的,它们已经被嵌入大脑结构中。如果你想消灭坏习惯,只能选择用好习惯来替代它。


也正因为如此,改变习惯的过程中常常十分挣扎:当压力出现的时候,我们正在养成的好习惯往往会消失,又反弹,回到最初的老样子。


尤其是吸烟酗酒、沉迷游戏、手机上瘾这些包含破坏性习惯。


一个同学的爸爸以前特别喜欢打麻将,每天睡觉了也不见他爸回来。而且从开始工作起,就养成了抽烟的习惯,二十年没有断过。


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还有来自家里的压力,他的爸爸决定戒烟戒赌。


最开始都失败了,一坐下就把手伸口袋里找烟,一到周末就在家坐不住。


后来是怎么戒掉的?他爸爸用了一种没那么痛苦的办法:就是一到周末就约朋友去野钓,平时买了很多口香糖放口袋里。


我们想戒掉一个坏习惯却戒不掉,很可能就是因为没有嵌入新的习惯来代替它,以至于又一次次被大脑反复调用。


那只脑海里吵闹的猴子终于蹦跶不起来了,现在我们找到了一只安静的猫咪来替代它。


知道了我们身体的这种「脾气」,那些你戒和不戒都痛苦的日子,终于有希望到头了。



同样地,一种感受也只能被另一种感受替代。


当你上幼儿园的表妹在哭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给她一个棒棒糖,或者一个温柔的拥抱,用开心和安全感替代她的哭泣。


可是当我们感到悲伤难过的时候,我们总是强迫自己不能悲伤,要振作起来;而找点快乐的事情做一做,找个朋友倾诉,其实是当下更好的办法。


我们安慰他人的时候是心理大师,却常常忘记将这样管用的方法对自己使用。


一些负面情绪是压抑不住的,但是你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感受来代替他。



2
不要只看到对方说了什么

而是思考他为什么会说这个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任何一件简单的事,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人,都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马东在这一季的奇葩说中也提到:我们讨论「事」的时候,实际上讨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人可以多简单,就可以多复杂。


多去思考任何一件事一句话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动机;明白任何一个观点背后可能的原因,引用了哪些科学理论,是我们提高认知的捷径。


我还记得跟女朋友过第一个七夕的场景:


那时候的我,觉得每天泡泡图书馆也挺好的,那天没打算送她礼物。


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和我讲起她室友一大早在寝室楼下,就已经收到了男朋友的礼物。


我继续吃,然后说:「这个男生不睡懒觉的吗?」


她又继续说:「对了,最近有个男生经常找我聊天,今天问我晚上有没有时间,好像要给什么东西给我。不会是要送礼物吧?」


我吃醋了,于是问她:「这个人谁啊,有没有搞清楚状况?你不会答应吧?答应也不会让你去的,因为我...」


吃完饭送她回了宿舍,我就反复地想,她中午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我突然明白了:


一开始她就是在暗示今天日子很特殊,想要我送她礼物,但我没听明白;第二个问题是在试探我究竟在不在乎她,然后再次暗示礼物。


后来晚上我们去市中心吃了个晚饭,她挑来挑去,让我买了那支最便宜的口红给她。


我们时常觉得人心难测,世界复杂,我太难了。可一旦掌握这种思维之后,与人相处和看待世界会变得简单起来。


而且我告诉小伙伴们,这种思维一点也不难。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和培养,提高精进我们观察细节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握了这种思维,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会是 Easy 模式,而那些不懂的人是 Hard 模式。




3
交流是为了通过说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非表达自己的情绪、观点


李宗盛曾说:「这世界是如此喧哗,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


在一场争吵中,好像先沉默先停下的人,就是输了。而事实上,一场口水战中,从开始的那一刻起,就没有了赢家。


一场争吵,只会消磨掉你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没有任何的好处,即使真理在你这一方。


无意义的争吵和说来就来的负面情绪,是我们生活中的黑洞,无形地消耗着你。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想让每一天都元气满满,多去关注一些让我们开心的事;尽量减少和他人无意义的冲突,远离那些喜欢挑起口水的毒舌和杠精。


况且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人们只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他们标榜的理性客观,很多时候只是在一个站定的立场下,寻找可以支撑它观点的论据。


人的偏见是一座大山,说服他人很难,改变自己是不是会容易得多呢?


不要跟最亲密的人争吵,家人如此,伴侣也是如此。


也许我们会跟父母有价值观上的不合,我们觉得他们的那一套老旧和过时;


但正是因为他们这些坚持到现在的习惯,把我们抚养长大,将我们的家庭维持到了今天。


我们会跟对象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也许你被误会了受委屈了;


可是吵赢了又如何,你赢得的了一个人的胜利,可你失去的是两个人的感情啊。


一个温暖的拥抱,比太多大道理更管用。




4
认识到自身的缺点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会因为做不好某件事而感到痛苦难过:「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做好,而我却不行?」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我们的大脑里对批评的记忆非常牢固,杏仁核也会因此释放更多的压力荷尔蒙。


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责怪和怀疑自己。


我们不是神,没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


你让姚明去跑马拉松,你让李佳琦去做菜,这些地方他们未必比我们做得好。


他们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我们会因为他们跑步做菜不如我们,就不欣赏他们了吗?


发现自己在一些事上做不好,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拒绝身体的诚实。


❶我们可以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这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每个被解决掉的缺点,都能提升你的自信心;补上的每一块短板,都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❷我们更加地了解自己了。知道自己这方面没有天赋也没关系,我不擅长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我们可以在自己更擅长的事情上发光发热。


听说一个人做自己最爱的事情的时候,身上会闪闪发光的噢。


最糟糕的选择,就是拼命地去否定它和掩饰它,而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恰恰是最多的。


这样不仅以后还会不断地栽倒在这个缺点上,还会让陷入自信心受挫的轮回之中。


就像《切尔诺贝利》里面说的:「遇到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让我们迎接,而不是躲避痛苦吧。


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认知,并非仅仅为了追求那些世俗上的成功。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生活,守护我们所爱的一切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更自信自如一点。


比如我的奶奶,她的学历水平不高,却是一位生活中的魔术师。


她总是能及时化解大家的矛盾,让每个人都舒服;也总能在过年的时候,把一大家子人整整齐齐地聚在一起。


她是别人眼里平凡的农村女人,却是我眼中生活中的智者,是我们家族里的 CEO。


大家都爱她,尊敬她,离开家乡也不忘常常打电话给她。虽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广东,离开过家乡,但她却拥有很棒的人生。


你,我也可以。


-THE END-


● 作者:铁木君。95后连续创业者,两家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冰河铁马团队投资人,一个血液会沸腾的写作者。本文来源:铁木君(ID:tetemu)。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BA智库好文精选:

 牛津面试题:“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你的回答,暴露了你的格局
 看完被禁播10年的神剧《天道》,我明白了决定普通人命运的3个底层逻辑
 用5%的努力,去撬动95%的事情:原来这才是“有效努力” !(深度好文)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