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文科生的第二春,是学中医吗?

2025-07-08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作者 |  小林
来源 |  雷叔说事
2705字 阅读时间5分钟

01


董小姐的事让大家质疑文科生也能读医学院吗。


除了4+4制度外,还真能。


最近一个消息就说,你们高中选文科的,可以敞开了学医。


重庆中医药学院在2025年招生章程里,给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这5个专业放宽了限制,选科方面新增了历史类。


图片


2024年时,必须选物理和化学。


图片


安徽中医药大学也如此,中医学等4个专业不提科目要求了。


图片


一年前,他们可是规定学生必选物理化学这两门。


图片


时代转身了,你发现它不打招呼时,意味着快赶不上它脚步了。


就像一份聊天记录里,某招生办老师说,中医学专业从24年的物化捆绑改为现在不限选科了。


图片


最后有没有做到不知道。


但此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友好,表示中医学专业也不限科目选报了。


图片


河南中医药大学步子迈得最大,好几个中医学专业都不设防了。


图片


个例增多,规模效应就产生了。


媒体统计发现,30多家中医院校宣布自2025年起,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养生,中医康复、中医骨伤等专业取消选科限制,文科生可凭借历史类选科背景直接报考。


也不是只在一些高校放宽。


有的省份热烈欢迎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学生了。


江苏和浙江说,2027年起本省考生想报全国普通高校的中医学类专业的话,随便报,不限首选科目


这并不最早的,其实山东今年开始就解绑了。


图片


那还等什么呢,踊跃报名吧。


对此,2024届的大学生有话说,朝令夕改是把我当日本人整吗?

02


因为有人发现文科生与中医学天然契合。


他们解释说,中药学要过目古书典籍,所以文言文必须好;


又要掌握繁多的医学知识,必须会死记硬背,不都是文科生的强项吗?


还有人借鉴张雪峰的舔论说,都在给对象输出情绪价值,有什么不同呢。


图片


但很快这种天生圣体的洋洋得意就变成了一声唏嘘。


首先,大学里要学理科的。


高数、生物、化学等等都属于中药学学生的《蓝色生死恋》。


图片


这种大量数理化课程的考试,期末可不轻松啊。


其次,就业也是一个谜。


一则2022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网图显示,浙江某中医药大学的就业率显著低于其他高校。


图片


还有一份去年5月中旬的某校通知里说,某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的落实去向率不到20%


图片


这似乎证明就业不乐观,不过反驳的依据也很多。


比如有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说,上面那个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去向落实率达到了95%。


图片


翻翻其他学校的统计,也是少则85%,多则90%起步。


图片


这些数据该如何看待呢,就考验学生的火眼金睛了。


关键在于危机中看到转机。


福柯的规训、韦伯的价值理性、福克纳每五句话才奖励自己写一个标点的做法,更适合衣食无忧情况下的讨论。


而普通人对学术没有太多要求,岁月静好就行。


这时候学中医,再去中医院上班,怎么看都是一份体面工作。

03


另一边,很多文科生要没书可读了。


最近复旦校长说,复旦文科生占比达到30~40%,太高了,未来要降到20%

他啥时候去降不知道。


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经在2024年就说停止文科本科的招生了。


图片


南方科技大学晚一些,2025年在所有招生省份均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


图片


隔壁不远处,深圳理工大学2025招生章程,也明确只招收选物理+化学的考生。


还有一些院校干脆裁撤专业了。


西北大学裁撤汉语言、财政学、广告学等以文科为主的7个本科专业。


图片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2年,53所高校撤销了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不是首当其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年里被114所高校撤销。


图片


这事美国也干了。


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陆续取消了若干文科院系课程。


塔夫茨大学、瓦萨学院和贝茨学院近50%人文专业被取消。


英国、韩国有的高校也宣布逐渐停招部分文科专业。


图片


不能怪学校冷酷赶人走,很多时候是学生自己不想读。


美国教育机构的统计显示,2021年时历史、宗教和英语专业的入学学生数量仅千禧年的一半。


图片


因为大家都不忘“JUST DO IT”的初心了。


哥伦比亚大学2002年至2020年间,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从10%下降到5%,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上升。


斯坦福大学给出2023年毕业生的学位授予报告里,贡献本科毕业生最多数量的两个专业是计算机、人类生物学。


图片


而一些文科专业学生人数“惨不忍睹”,诸如考古学、亚裔研究、拉丁裔研究、小语种专业的学生人数只有一两人。


文科不会完蛋,但文科生可能会灭绝。要怪就怪文科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吃香。


一份梗图里,几个文科的就业率比四大天坑专业都低。


图片


段子当然是段子,不需要数据佐证。


如果你去爆料帖子里看,现状真不妙,当然这也不好佐证。


图片


唯一带点靠谱数字的是智联招聘的报告,里面说2024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43.9%,明显低于理工科的。


图片


所以各种红牌专业名单里,都以文科为主。


图片


而且工资还可能很低。


一个北大中文本硕的毕业生从事出版行业,40岁前当主编,年收入也不过三十万。与此同时,211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三年内就能实现这薪酬。


这算好的。


你一定听过这样的的故事。


 一位小城的文科状元,报了金融专业,自身能力又强,但当她把20年高光时光走完后,能做的只是当一名电话销售。


图片


这依然不是最糟。


你也一定听过,在一些地方文科只能拿一个最低工资。


图片


普遍不好找工作的时候,你更不好找。


但冷门文科硕士毕了业,推着手推车在书店干活,一日怒刷两万步,恐怕还是会想一个问题:暴富在哪里?


图片


很多人会建议去做教培,教小班时薪四五百,实现蜜雪冰城自由。


要不是想像这位院长说的:


咱们学文科一个巨大优势是做领导,那种很大很大的领导。


图片

04


在为啥大学离不开文科的问题里,很多人会说,即使AI无比强大了,但我们的内心还是需要浪漫与慰藉。


图片


的确如此,我们不能为了享受物质生活,所有人都投身到能短平快变现的专业。


这是主动被资本做了局。

而且,将文理二元划分、试图分高低的想法,本身就来源于一种“文科教育”的匮乏;


另外,法学、商科与人文学科也有一定差别,医学要不要放在理工科里也是问题。

但这些疑问,都得给一个问题让位:

如今,能有一份班上就是幸福的。
图片


经济下行时,为工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那理工科的就业前景相对好一些。


更别说,人们渴望能够年轻时退休。


大家都会追求一种不被物质支配的松弛感,但即使衣食无忧,想完全做到也不容易。


该焦虑还得焦虑。


‌就像《纽约客》采访了文科衰退背景下的师生,还是有很多人绝望。


一位英语系的资深教授告诉记者,我们感觉自己在泰坦尼克号上。这个烂梗的意思是,在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研究怎么抢座位毫无意义。


我想起二十多前的一篇报道。


一位硕士对3000元的工资不满意,他犹豫时,有文科硕士自贬身价说,“2000块,我啥都能干。”


图片

我建议如果不能体面就业,至少别玩命卷同仁。

大家身上都该有一件隐形长衫在的。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图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