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10月5日,是全球果粉疯狂的一天。
那天,iPhone 4s全球首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苹果旗舰店门前,队伍如长龙般排开。
人群中,一个名叫吴培燊的小伙子,激动地拿到了新手机。
然而,拿到手机后,他很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iPhone的玻璃背板很容易摔裂。于是,手机壳成了他不得不考虑的必需品。
但当他在网上搜索手机壳时,却怎么也找不到既美观又有个性的款式。
作为一名设计师,吴培燊决定亲自解决这个问题。他想:能不能设计一款既能保护手机,又能表达个性、与众不同的手机壳呢?
吴培燊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传播设计专业,曾在香港电视台担任设计师。凭借多年的设计经验,他坚定了要打造一款独具创意的手机壳的决心。
“身为设计师,我想创造强韧耐用又具时尚美感的产品,并将其作为表达自我的画布,让每个人肆意出彩。”吴培燊说。
● 吴培燊
灵感来得很突然——当时,社交平台Instagram正风靡全球,吴培燊灵光一闪,为什么不把自己喜欢的照片做成手机壳呢?
彼时市面上手机壳种类不多,且造型单一,既然这是自己的痛点,那么也一定是大众的痛点。这是一片未被发掘的蓝海。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好友杨子业,两人当即一拍即合,决定联手做出一款可以定制手机壳的APP。
吴培燊负责设计,杨子业则负责技术,两人白天上班,晚上就凑在一起研究。
● 吴培燊(左)和杨子业(右)
最终,他们开发出了一个名叫Casetagram的APP。
在这个APP上,用户可以用自己的照片定制手机壳图案,也可以自己设计,然后支付 35 美元,就能得到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手机壳。
35美元,就一个手机壳来说,并不算便宜,毕竟当年一只iPhone 4s也不过199—399美元。
2
一天,吴培燊打开APP,发现服务器宕机了。
一查原因,原来是一天之内大量用户到访,导致处理器超载瘫痪。
很快他们发现,是一个顾客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晒出了他的定制手机壳,并热情推荐了Casetagram。
这位顾客,竟是英国顶级网红厨师Jamie Oliver,在Instagram上坐拥几百万粉丝。
一时间,粉丝们纷纷涌入下单。
名人效应的第一把火,点燃了Casetagram的全球征途。
吴培燊意识到流量的重要性,他开始在Instagram上给网红发消息,推荐自家的定制服务。
这招很管用,“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让这些人购买我们的产品,如果他们喜欢我们的产品,他们很可能会分享给他们的粉丝。”
当时,社交平台刮起了一阵Casetagram的风潮,人人以拥有定制手机壳为时尚。
3
做“手机壳中的爱马仕”
然而,好景不长。
由于技术门槛低,Casetagram很快被模仿,别人不仅照搬照抄,还卷价格。
同类产品之中,Casetagram35美元的定价,变得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他们依然卖定制手机壳,但更贵了。
一只售价50-150美元,是普通手机壳的10倍还多。
可即便如此,CASETiFY在短短几年间,就创造了累计销售超1500万件的“恐怖战绩”。
小小一只手机壳,凭的是什么?
一是奢侈品级别的高端定位。
● CASETiFY与电视剧《鱿鱼游戏》联名
第四,注重社交媒体与明星营销。
作为一个脱胎于社交媒体的品牌,CASETiFY从一开始就懂得流量传播的巨大影响力,不管是Instagram还是TikTok上,都有它活跃的身影。
精准投放KOL,紧跟时下潮流的热点,不错过每个热门话题和节点,与年轻用户建立精神联结,让#CASETiFY成为全球年轻人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
最后,在售后服务上,CASETiFY也下足了功夫。
承诺“10天无条件退货或换货”,提供六个月产品质保服务,半年内出现泛黄或损坏都可以免费换新。
在线下门店,支持现场拿货,还专门开设了充电区和休息区。
设计力+科技力+营销力多维创新,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想不出圈都难。
4
贝哲斯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手机壳市场规模达154.76亿元,全球手机壳市场规模达到999.11亿元,预计到2028年,全球手机壳市场规模将达到1290.68亿元。
吴培燊坚信,“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其实,CASETiFY最狠的一招,莫过于它让年轻人相信:
花500块换个壳,不仅是给手机换件“衣服”,更是给平庸日常,一键加载了个性十足的“人生皮肤”。
在这个追求极致表达的时代,一个小小手机壳撬动的,是价值千亿的情感经济。
这,或许才是CASETiFY“点壳成金”的真正魔法。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