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尖HR立马发现问题症结:用力过猛。满屏文字,根本看不到重点。
这也是很多求职者容易陷入的误区,为让自己的简历“活”下来,想尽一切办法“吸睛”。结果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导致自以为是的亮点,成了HR眼中的“槽点”。
尤其以下4点,值得注意。
简历像“抽象画”
以为是有特色,其实不忍直视
花哨的排版、彩色的图表、非主流的字体…以为是极具个性,实则却犯了简历大忌。
曾遇过一位求职者,在“打招呼”阶段聊得不错,就邀请其发来一份简历。结果,见到简历那一刻,大为震惊。
字体大小不一,段落的间距不是过大,就是过小。甚至还将不同颜色的字体混用,将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特意用炫彩字放大、加粗,活脱脱一副“抽象画”的即视感。
事实上,字体混搭的简历,很多时候只是求职者自认为的有特色,实则在HR眼中却是眼花缭乱,看一眼就想pass掉。
一份优秀的简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字体、格式这两大方面是很有讲究的。
简历的规范字体一般采用宋体或者黑体,排版格式最好遵循全篇保持单一字体的原则,用加粗突出重点部分的关键信息,同一页面强调方式不要超过两种。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简历最好保存为PDF格式,避免出现显示错误或排版错乱,进而白白损失机会。
简历像“脱口秀”
以为是幽默风趣,其实是闹笑话
“过往战绩是,曾因不满公司制度,带头抗议并成功,大获好评。”
“优点是肤白貌美气质佳,特长是能连续打游戏30小时不休息。”
“擅长Word安装与卸载、精通Windows开关机、会使用支付宝喂鸡”。
同城人事交流群,曾被一份像是“脱口秀”的简历霸屏。
离职原因更是叫人啼笑皆非,写的是“虽然老板跪下求我别走,但我觉得是公司配不上我的才华”。
群里的资深HR霞姐忍不住吐槽:“笑不活了,这哪是简历呀?分明是一份笑料。”
求职者将简历打造的像“脱口秀”,自以为“风趣幽默”能为自己加分,却不知这只是整了个“活”,给HR枯燥的职场日常添了点乐子。
简历像“自传”
以为是真诚,其实是信息过载
“高中担任学生会主席,大学校园歌手比赛5强,喜欢读书年阅读100本……”
一名资深HR透露,看过不少像“自传”的简历,从小学班干部,到大学主持社团活动,事无巨细进行罗列。对这样的简历,通常是直接Pass。
对此,深有同感。在公司协助招聘期间,我也曾遇到同款简历:满满的3页A4纸,把实习期间的琐碎日常写得满满当当,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也在所不惜。
虽说真诚永远是必杀技,但过度详细的信息罗列,只会让人觉得不专业。HR看到的也只会是,简历重点不突出且信息过载,仅此而已。
一份真正吸引HR的简历,在开头重点部分,就会写明自己的求职意向,且只保留与岗位强相关的经历。
所以在投递简历前,拆解招聘信息,并提取岗位需求的关键词,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然后根据提取出来的岗位需求,调整经历排序,把最相关的经历和成就置顶,进而实现个人与招聘岗位的精准匹配。
简历像“美颜”
你以为的适当PS,其实是虚假夸大
“独立带领团队完成千万级项目(实际是参与执行)。”
为争取机会,有些求职者会选择对简历进行一键“美颜”,希望能凭此给HR留下厉害的印象,结果反而事与愿违。
一旦遇到背景调查,或面试追问,极其容易露陷,直接扣光信用分。
求职时,适度包装自己的简历没有问题,但一定要结合实际,复盘自己过往的工作历程,并将成绩数据化,突出HR最想看到的部分,用客观数据描述真实贡献。比如:“作为核心成员参与XX项目,负责用户调研,贡献30%的客户增长。”
与此同时,尽可能用事实代替模糊表述。比如将“沟通能力强”替换为“曾多次调解部门冲突”等。
求职时,大胆突破传统简历的框架,追求创意固然不错,但也要知道,在每天海量的简历筛选中,HR能分配到每份简历的浏览时间只有10—30秒。
花样再多,都敌不过用心二字。以专业的态度,对待投出的每份简历,拒绝无效信息堆砌,避免低级错误,才真正有机会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