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刘强东砸10亿聘神厨!一盘菜100万!

2025-07-25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作者 |  钱游
来源 |  电商最前线
2771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一个月前,刘强东公开表示:

“允许我卖个关子,一个月之后跟大家见面。我们也期待这种商业模式能够真正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能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的、安全的食品。”

一个月后,京东全新的商业模式露面了,全行业为之一震!



100万一盘菜

刘强东重金聘请神厨


就在近日,刘强东一个月前透露的“全新的商业模式”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京东旗下首家外卖自营门店“七鲜小厨”已于7月20日正式投入运营,门店主打线上点单服务,提供外卖配送和到店自提两种方式,现场不设堂食区域。


图源:微博


据了解,七鲜小厨的最大特点在于“外卖加自提”的双线模式,所有菜品由专业厨师在明档厨房现炒现做,消费者可以清楚看到食材和制作过程。


图源:微博


相较于平台式的外卖聚合,京东试图做的是从生产到销售全面可控,24小时直播后厨,从而提升用户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


这种对烹饪过程的可视化处理,也回应了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卫生透明化的强烈需求。



在开业当日,京东还同步宣布了一项规模空前的招募计划,将投入10亿元现金,用于吸纳来自全国的菜品合伙人。


对此,京东方面表示:已有7千人报名,开发菜品凡被选中的合伙人都将获得100万元的现金保底分成而他们的职责则是提供菜谱配方和参与前期研发,剩下的生产制作与配送环节均由京东和七鲜小厨来完成。


这种轻资产参与方式打破了传统餐饮创业对门店、人力和运营成本的高门槛,餐饮个体可以直接借助平台实现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复制,而不需承担开店风险。


在招商层面,京东的首批合伙人名单已经颇具规模。


包括费大厨、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朴大叔拌饭等知名餐饮品牌均已确认参与。


这些品牌多年来在各自领域都有成熟的产品打磨经验,他们的加入为七鲜小厨首批菜单的品质提供了强大背书。


值得一提的是,东哥还是忘不了开饭店。


在刘强东大学四年级时,第一次创业开了家川菜馆。他看到学校附近餐馆转让,花24万盘下来,本以为能赚钱,结果踩了不少坑。


对员工特别好,涨工资、改善住宿伙食。但自己忙着学业,把采购、收银都交给员工,没成想管账的和大厨串通,瞒报收入、虚报采购成本,甚至偷偷带朋友来免费吃。


不到一年,餐馆就亏光了本钱,还欠了 16 万外债。


图源:微博


最后他只能关掉店,这笔债后来靠他工作好几年才还清。


时隔20多年后,重新杀入餐饮,看来东哥还是不忘初心。




七鲜小厨不做预制菜

刘强东野心暴露


如果说此前京东对零售的革新主要发生在物流价格层面,那么这一次,它正试图以“直营式餐饮工厂”的方式,把餐饮纳入其产业体系。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其意图,不只是卖饭,更是彻底给外卖赛道来一次产业升级。


刘强东在外卖上的思路,本质上是回到京东最擅长的核心优势——供应链体系。


 传统外卖平台的运作方式其实很简单:平台只负责把商家和用户联系起来,自己并不参与做菜或者食物生产。


久而久之,这种模式只能靠给谁多点流量、收谁少点佣金来维持竞争力。


而这次京东选择自己开店、请厨师、管食材、盯流程,相当于从头到尾把外卖这件事全包了。


它不再只是帮商家卖饭的渠道,而是变成了亲自下场定标准、控质量的一方。


从价格上看,七鲜小厨的菜品集中在10至20元区间,而且不做预制菜,并未试图进攻客单价三四十元以上的正餐场景,而是对准了“幽灵外卖”和“黑外卖”这类低价市场。


图源:小红书


这是一种非常策略性的定价选择,京东没有选择与正餐厅正面对抗,而是意图通过品质和透明化来替代掉现有平台中那些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低品质外卖。



此外,七鲜小厨在商业模型上也有所突破。


目前主流外卖平台往往采取“二房东”模式,即由平台提供场地,由商家承担制作和运营成本,平台则从中抽佣。


京东则明确表示,租金、人力、物流、品控均由自己承担,合伙人只需提供菜品研发方案。


这种从供给源头直控到消费者手中的自营模式,降低了合作门槛,也让平台对品控有更强掌控力。


京东试图通过这一模式,改写目前平台对品质控制力弱的问题,同时压缩外卖成本结构,最终提升效率。




京东绕路进攻

美团紧急反击


面对七鲜小厨的突然落地,美团方面也迅速做出回应。


在京东宣布10亿元投入同日,美团通过官方公众号公布了拼好饭“万家品牌”计划,提出未来将为全国范围内的一万家餐饮品牌提供流量扶持、品牌定制与系统支持,显然意图用平台赋能能力增强餐饮生态粘性。


图源:美团拼好饭


目前,拼好饭已覆盖全国超百万商家,日订单峰值超过3500万单,体量可谓庞大。


在这一背景下,美团的新一轮计划明显带有防御性质。


不同于京东以直营门店切入,美团依旧坚持开放平台逻辑,在流量和技术能力上为品牌服务。


从生态完整度上看,美团的策略更接近传统互联网平台,但面对京东重资产下场,它能否维持这一结构的稳定性,仍存在不小挑战。


除了拼好饭,美团也在持续深化其“浣熊食堂”项目,探索线下标准化门店。


图源:微博


这一项目于去年底开始试点,目前在北京、杭州等地已有10家门店投入运营,吸引了超百家商户参与。


虽然和京东七鲜小厨在运营模式上类似,但“浣熊食堂”仍以平台主导,商家仍需独立承担经营压力。


而七鲜小厨更像是一家餐饮工厂,由平台统一出资控盘,合伙人以“菜”为核心参与,决策权、风险与回报机制都截然不同。


不可忽视的是,美团仍然掌握着外卖流量的主阵地,在流量、配送能力以及用户心智层面具有绝对优势。


但京东此举的意义,不在于立刻抢走份额,而是以一种全新方式向行业展示“外卖还能怎么做”。




外卖大战进入2.0

既卷价格更卷品质


京东七鲜小厨的出现,不只是又一个品牌开出新门店,而是整个外卖行业的竞争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的信号。


过去十年,外卖平台在不断打磨流量模型、补贴策略与骑手体系,而忽视了最根本的食物本身的品质。


京东这一次选择从供应链起步,自建厨房、自控原料、自营配送,正是对传统平台轻资产模式的一次对抗与纠偏。


这样的发展趋势背后,也暴露出餐饮行业一个老问题:虽然平台能靠流量让大家下更多单,但它并不能真正掌控每道菜的品质和安全,做菜标准也不统一。


而京东的做法,是直接跳过中间商,将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统一纳入自身体系,解决了品控问题的同时,也建立了新的行业标准。


图源:微博


从投资结构上看,京东在此项目上的押注远超此前的任何零售新业务。


三年百亿资金投入、一万个门店规模,显示其志不在小胜,而是希望打造一套可持续复制的外卖新模型。


可以预见的是,京东的七鲜小厨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冲击美团在市场份额上的领先地位,但它的存在已经对行业构成压力,逼迫原有平台思考自身在产品控制力和服务闭环上的薄弱之处。


在这个意义上,七鲜小厨也许成为推动外卖行业发展进程的又一个变量。


而真正的战争,现在才刚刚开始。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图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