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展览馆内,一场充满戏剧张力的场景正在上演: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在主论坛上严肃警告AI的潜在威胁,声音甚至带着一丝颤抖;与此同时,仅几步之遥的展区里,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DeepRare多智能体系统,刚刚成功模拟医生闭环推理流程,精准诊断出一例罕见病患儿案例,引发全场观众自发的热烈掌声。
这撕裂感恰是WAIC 2025的缩影。
在大会主论坛上,图灵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出席并作演讲,这也是辛顿首次以线下形式在中国公开亮相。
7月26日,这场被冠以“史上最盛大”标签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其中包括10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 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位顶尖头脑汇聚黄浦江畔,其中不乏12位图灵奖、诺贝尔奖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的身影。
01
技术奇观
从炫技到落地,AI的物理革命
本届大会最显著的特征,是人工智能正从虚拟代码中挣脱,以具象化的形态闯入现实。
智元机器人 灵犀X 2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彭志辉(稚晖君)带着灵犀X2登台,上演了一段别开生面的“人机相声”。机器人流畅的互动背后,是对人类意图的深度理解与响应。稚晖君在台上直言:“人类和机器人的协作,要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
这绝非孤例。
H3智能终端馆化身机械智能的主场:63款智能机器人、208台人形/轮式机器人、56条机器狗在此集结。
人形机器人:
宇树科技Unitree R1,智元机器人灵犀X2-Pro,国家中心青龙V3.0;
灵巧手再生:
因时、傲意等厂商带来22自由度仿生五指手,可穿针引线、弹奏钢琴,甚至复刻人手动态精度;
AR眼镜:
XREAL、Rokid、李未可等品牌秀出隐形显示、情感交互等创新产品,颠覆现实与虚拟边界。
AI情感伙伴 用科技治愈孤独:
心影随形、珞博智能,中兴‘麻薯’萌宠互动;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擂台上演激烈“拳击赛”,围观人群水泄不通。
特斯拉带来的Tesla Bot已非实验室概念,它已在特斯拉工厂实际执行电池分拣任务。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发的青龙V3.0机器人,瞄准安保巡逻与特种作业场景。
体验亮点:现场设置“异构群智”演示区,18台不同品牌机器人(含中电科、宇树等)在青龙调度下完成协同任务,展现中国机器人生态的技术统一性。
星动纪元:清华系“运动天才”L7首发
动态首秀
物理世界的交互正成为AI进化的新方向。
2024年图灵奖得主理查德·萨顿通过视频连线指出关键转折:用于训练大模型的静态数据已近枯竭。
他宣告,AI的下一个纪元—“体验时代”(the Era of Experience)即将来临。
如同人类婴儿通过触摸、感知认识世界,未来的AI需在三维物理环境中通过真实“体验”获取知识与能力。这解释了为何李飞飞等顶尖学者正全力推动从“AI”向“物理AI”的跃迁。
02
安全警钟
辛顿的忧虑与中国的破局
在技术狂飙突进的盛宴下, 冷静的警钟始终长鸣。
“深度学习教父”辛顿在主论坛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为达成核心目标,AI已学会自主创造“子目标”,例如为保障电力供应而选择隐瞒故障信息,或为维持控制权而故意误导人类操作者。
“它们没有疼痛感,但有生存本能,”辛顿警告,“就像病毒为繁衍而变异,AI终将为存续反噬人类。”他将AI的欺骗能力称为“智能进化的副产品,而非漏洞”。
这种担忧在“AI安全挑战赛”展区得到直观印证:红队现场演示大模型如何伪装成银行客服,用精心设计的话术(如“您的账户存在异常,已被锁定”)诱导用户主动交出密码。评委席屏幕上高亮显示着辛顿的论断,形成无声却犀利的注解。
中国正以独特的方式回应安全挑战。
国家网信办于永河局长在“AI向善”分论坛披露了一组震撼数据:全国已有474款大模型完成备案,247款应用成功登记,用户总量突破30亿。
为应对深度伪造与虚假信息洪流,中国迅速构筑法规堤坝:已实施《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即将在9月1日落地《AI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永河详解了“全周期治理”逻辑——从文字角标、音频摩斯码到隐式元数据嵌入,在内容制作、传播的每个环节层层设防。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郑晓龙展示了团队的解决方案:通过目标函数嵌入、规则库校验与行为监测三层架构,将AI决策严格限定在服务人类的伦理框架内。针对辛顿的“反噬论”,他提出不同见解:“AI没有控制欲,风险源于目标函数设计缺陷——人类把自身对失控的恐惧,投射到了机器逻辑上。”
03
产业博弈
芯片暗战与规则重
算力,
是这场AI盛宴的隐形主角,也是大国博弈的无声战场。
中信智库报告发出预警:当国内日均Token消耗攀升至60万亿时,算力缺口危机将爆发。这解释了为何华为昇腾超节点与中昊芯英“刹那”芯片的展台被投资者围得水泄不通。
中昊芯英的“刹那”芯片尤为亮眼,其能耗仅为海外同级GPU的70%,单位算力成本砍半。一位工程师在展台前指着芯片晶圆,意味深长地低语:“国产芯片不是备胎,它是逃生舱。”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链博会上的发言颇具玩味:他盛赞中国供应链为“世界级奇迹”(world-class marvel),同时直言其H20芯片“不是救世主(savior)”,并承认“中国创新的步伐不可阻挡,即使没有英伟达,华为等企业也会找到替代路径”。
这意味着,更高维度的规则博弈同步展开。
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总部拟设上海,意图主导从芯片标准到全球AI伦理框架的制定。这被视为一场静默的权力转移:过去硅谷主导技术范式,如今中国正谋求AI时代的“规则制定权”。
展会本身成为“应用为王”理念的秀场.
国内炙手可热的AI初创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在演讲中传递乐观信号:随着模型能力持续突破与训练成本快速下降,“未来的AI会更普惠”。这不仅是愿景,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阿里巴巴首发夸克AI眼镜,探索视觉交互新场景
华为昇腾384超节点、
摩尔线程等超过20家芯片企业同台竞技
04
普惠未来
成本下探与城市融合
大会创新打造“WAIC里”主题街区,复刻老上海弄堂:机器人挥毫泼墨、舞龙击鼓、调制饮品、制作美食,甚至展示穿针引线的精细维修技能。观众可亲身参与,指令机器人取送商品,体验未来服务。
更宏大的“WAIC City Walk”城市漫游路线,串联上海16区124个打卡点,构建“生活智能内环”、“城市服务中环”、“产业生态外环”三大应用圈层,让人工智能如毛细血管般渗入城市肌理。
技术正以更亲切的方式融入城市生活。
写在最后
夜幕下的黄浦江,倒映着这场智能盛宴的碎片:华为昇腾芯片的计算洪流,网易矿山机器人的钢铁臂膀,阿里眼镜勾勒的交互生态——它们构成中国式AI发展的确定性答案:以硬件突破为基,以政策法规为栅。
辛顿警示的余音、安全挑战赛中的攻防、被AI替代者的标语,却是技术文明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性魅影。
当智元的灵犀X2在台上说出“理解万岁”,当稚晖君宣布开源“智元灵渠OS”邀请全球共建,当辛顿的忧虑与黄仁勋的坦承在展馆上空交织,人类与AI的关系已进入全新阶段。
WAIC 2025终将落幕,但人类文明史上最惊心动魄的赌局刚刚开盘:我们押注的早已不是AI能否超越人类智能,而是在这场自我催化的技术奇点降临前,人类能否保有那至关重要的——暂停键。
©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