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疫情,正在加速淘汰这4种人

2022-05-27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本文是资深高管教练高琳和意义时代研究院创始人朱丹在4月24日《疫情之中,职场逆袭上扬的秘密 》 主题直播中分享的干货整理。篇文章2600字,预计花7分钟读完,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作者 | 有意思教练

编辑 | Frigg

来源 有意思教练(ID:EmpowerLeaders)



想当然的人



疫情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隐藏着的、我们看不见的才是最致命。

比如我们都以为说,疫情期间那些做医疗的,医药的生意应该会很好吧?

估计就连他们自己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他们谈业务是需要进入医院,和医生等相关人员了解相关情况的,但疫情的原因,导致他们都进不了医院。

进不了医院,业务就无法进行。

现在的某些公司开始要求高管团队降薪,然后剩下的员工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所以,千万不要以直线思维方式对待这个世界。所谓“直线思维方式”,实际上就是想当然——就像疫情之前,我们想当然地以为“下次约”,下次就一定约得上一样。

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这一个维度,这个世界的发展可不会一直是直线型的、平滑的、可预测的。

意外总会在人不经意的时候,突然发生。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瞻前顾后的人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简单粗暴的分为三个阶段,生存期,职业期和事业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存期的唯一目标就是活下来。

能干啥就干啥。没有生存,就没有发展,饭都吃不上还要什么自行车?

而且,生存期并不单指刚毕业的新人初入职场的那段时间。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不出意外的话,生存期会贯穿我们整个职业生涯——

只要这段时间你需要通过赚钱来勉强养家糊口,你就处于生存期,不管是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出来自己创业,还是转型换行业,都属于生存期。

所以,生存期并不只是说初入职场那些人,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有可能重新回到生存期。

疫情三年,相信已经有很多人回到了生存期,那我们如何能够在生存期顺利地“活”下来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定要聚焦,不要有很多杂念。

在这个时候就不要想那么多了,就想“我要活下来”,然后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这件事情上。

什么面子里子的,都不重要。

没钱就去找工作——会写简历的就去广撒网投简历,不会的找人帮着改简历;有人脉的,联系内推,调动你所有能用的关系去投、去找。

生存期最怕的就是贪婪、瞻前顾后,不懂取舍。

就像现在上海疫情物资紧缺,有菜吃,有水喝,上厕所不用担心没有纸,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满足就可以了。

其他的,比如不吃转基因油、不想天天吃大头菜……这些要求就不要再提了,别给自己找不自在了,有些人连油和大头菜都没有呢。

可别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的,最后啥也没捞着。

所以,生存期就是把你自己的那个唯一的、首要的目标定下来,然后所有的选择、行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

如果幸运的话,你还会在努力生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擅长的或者喜欢的。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不懂规划的人



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打乱了我们的规划。

不懂规划的人,抗风险能力真的很弱。一旦生活遇到不可抗因素,生存途径被阻断,就有了生存之忧。

就像此次疫情之下的各种变故,不懂规划的:

有人被迫裁员,失业在家;有人迷茫当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有人行业不景气,不得不给自己放个“长假”……

收入没有了,但房贷、车贷,生活支出一样不少,每天看着银行卡里的钱只出不进,过着随时会朝不保夕的生活。

懂得合理规划的人,能迅速调整状态,继续前进,不仅很快找到了新工作,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也是因为提前有所规划,能够“晴天留伞,雨天不愁”,口袋里有存款,有余粮,内心自然不慌。

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对于个人而言,其实我们应对未来的风险,需要建立这么一个规划:抓住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职位,这就是低风险、收益确定的Plan A,同时分散一小部分精力去发展自己的职业第二曲线。

它并不一定是一个副业或者做斜杠,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搞副业,而应该是一个能够让你产生更高收益、同时有可能也会有更高风险的PlanB。

马云在湖畔大学复工第一天的演讲中提到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曾经做过一个演讲,讲的是企业如何渡过危机。

他认为,一个企业想要提高“抵抗力”和“持久力”的唯一办法就是高收益。

而这应该是在萧条到来之前,就应该尽全力打造的企业体质。

所以,不要等风雨来临才开始买伞,平时多备一把伞,自然无惧风霜雨雪,安稳而从容。

《菜根谭》中有句话: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只有懂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的人,等到风雨来临时,才有地方躲避。

丰年留粮,饥年不慌。凡事多留一条路,心里便多一份安全感。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不会自我投资的人



疫情迫使我们慢下来,给我们的工作按下了“暂停键”,可人生不会因此而暂停,这就让很多人的人生陷入危机。

但丘吉尔有一句话说得很应景:“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疫情期间正是很好的人生增值期,我们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学会自我投资。

我们的职业生涯是人生中最昂贵的一笔财产,只有带着“投资思维”去判断如何分配自己的人生资产,才能让它的价值最大化。

而不是干活不惜力,只知道使蛮劲儿。真正的高手,都是会借力打力的。

往大了说,你可以借市场的力。

市场是一双无形的手,所谓“风口”就是借助市场这双手,把你推向你想要的目标。

往小了说,这个“力”就是你的个人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而优势不是我们比别人强,而是让我们个人“会得更快,强得更强”,在职场中实现扬长避短。

而且,不要把工作只当成谋生的工具和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工作发现自己的优势,积累自己的经验技能。

然后不断去精进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在下一份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利用到自己的这些优势。

所以,工作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挣选择的权利。你用自己擅长的来换取钱和时间,再争取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资格,工作就不再是你的负担,而成为你借力打力的杠杆。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作者:高琳,有意思教练CEO, 职场畅销书《职得》、《故事力》作者, 最会讲故事的高管教练,英国工商管理博士。拥有20年世界500强高管经验,擅长讲故事、撒狗粮、熬鸡汤加干货。帮你获得内在成长,外在成就,成为自己故事里的英雄!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教练(EmpowerL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