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读者·叶瑾 编辑/MBA智库琉琉
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句无心的话,可能让人心生芥蒂;一句伤人的话,可能让友谊产生裂痕;一句炫耀的话,可能招来无谓的嫉妒。
我们总是容易在熟人面前放松警惕,觉得“都是自己人,说什么都没关系”。
殊不知,最亲近的人往往伤你最深,也最容易被你的话语所伤。
这5句话,千万不要在熟人面前说,否则后悔莫及!
我的朋友张先生去年投资成功,赚了不少钱。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投资眼光多么独到,收益多么丰厚。
当时在场的李女士正遭遇投资失败,损失了大半积蓄。张先生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她的心。
自此之后,李女士再也没参加过聚会,这段十年的友谊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炫耀带来的快感是暂时的,但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永久的。
人性中最难以克服的就是嫉妒心理,这是深植于人类基因中的生存本能。
在古代,资源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生存概率,因此人们对他人获得的资源会本能地产生关注和比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最容易对与自己处境相似但稍微优越的人产生嫉妒心理。
这就是为什么熟人之间更容易因炫耀而产生隔阂——你们有着相似的起点,你的成功反而凸显了他的“失败”。
分享喜悦时,重点放在过程中的努力和感悟,而非结果上的数字比较;
多说“我很幸运”而非“我很厉害”,用谦逊的态度淡化优越感;
在分享前,先考虑在场每个人的处境,做到心中有数。
真正的成功不需要用言语来证明,你的生活状态自然会让别人看到你的实力。
小王有个很好的朋友小李。
有一次,小王直言不讳地批评小李的丈夫不负责任,理由是经常加班不顾家。
虽然小王是出于关心,但小李听后立即变脸:“你不了解情况,他加班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从此两人关系变得尴尬,再也没能回到过去的亲密无间。
批评对方的亲人,等于否定对方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
当我们选择伴侣或朋友时,这个选择就成了自我价值的一部分。攻击这个选择,就是在攻击做出选择的人。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听到批评自己亲近之人的话语时,大脑的反应与受到直接攻击时相似,都会激活防御机制。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对方说得有道理,我们也会本能地反驳。
用提问代替批评:“你觉得这样处理好吗?”分享经验而非给出指令:“我遇到过类似情况,我是这样处理的……”尊重对方的选择,即使不理解也要保持尊重。
真正的关心不是指责,而是理解和支持。
在给出建议前,先问问对方是否需要,这才是尊重人的表现。
同学聚会上,大家聊得正开心。赵先生突然对钱女士说:“还记得你当年追求班草被拒绝哭鼻子的样子吗?”全场哄堂大笑。
钱女士顿时脸色苍白,那是她青春时期最痛苦的回忆,如今在众人面前被揭开,让她无地自容。原本欢乐的聚会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拿别人的痛苦取乐,暴露的是自己的浅薄和缺乏同理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和不愿提及的往事,这些伤痛经历构成了一个人的脆弱面。
当你在公开场合揭露这些伤疤时,不仅造成了当下的难堪,更唤醒了过去的痛苦记忆。
心理学上的"疤痕效应"指出,过去的创伤经历会在心理上留下永久印记,任何时候被触及都会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聚会前回想每个人的敏感点,提前规避;发现话题走向危险区域时,及时转移话题;永远不要用别人的痛苦来烘托气氛。
高情商的人懂得,真正的幽默是让自己成为笑点,而不是让别人成为笑料。
陈女士是个热心肠,经常对朋友说“有事找我”“包在我身上”……但当朋友真的找她帮忙时,她总是各种推脱。
最初大家觉得她可能确实忙,但次数多了,朋友们开始疏远她。最后,连最好的朋友也不再相信她的任何承诺。
轻易承诺又轻易失信,是在透支自己的社交信用。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但信任却变得越来越稀缺。每一次失信,都是在消耗别人对你的信任储备。
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会无意识地为每个人建立“信用账户”。守信行为是在存入,失信行为是在支取。当账户余额不足时,关系也就走到了尽头。
承诺前先评估:时间是否允许?能力是否足够?使用“可能”“尽量”等缓冲词汇,避免绝对化表达;如果做不到,提前告知而非等到最后时刻。
诚信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一旦失去,再难重建。对待熟人更应该言出必行,因为你们的关系经不起多次失望。
刘先生在和同事吃饭时,吐槽了部门主管的种种不是。没想到隔天这些话就传到了主管耳中,原来在场的同事中有人悄悄录了音。
刘先生不仅失去了晋升机会,还在公司寸步难行,最后不得不辞职离开。
背后议论他人,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信誉。
当你谈论别人的是非时,听者会在无意识中给你贴上“不可靠”的标签:今天你能在我面前说别人的不是,明天你就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不是。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将对话题内容的评价无意识地转移到对话者身上。也就是说,当你批评别人时,听者会下意识地认为你是个爱批评他人的人。
想要议论他人时,先问自己:这话是否非说不可?碰上自己不想谈的话题,尝试转移话题:“我们聊聊别的吧”;如果要评价,尽量说优点而非缺点。
高质量的对话应该聚焦于观点和解决方法,而不是人和问题。把谈论是非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你会发现生活变得简单而美好。
言语是把双刃剑,能暖人心,也能伤人心。
与熟人相处,更应该把握分寸,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要因为关系好就口无遮拦,不要因为熟悉就无所顾忌。
恰当的沉默是金,恰当的言语是银。
学会说话只需一年,学会闭嘴却要一生。从今天起,做一个谨言慎行的人,守护好每一段珍贵的关系。
当你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句话是真的吗?是必要的吗?是善意的吗? 如果不符合其中任何一个标准,那就选择沉默。
智者先思而后言,愚者先言而后思。
最后,请点个,多多转发今天的文章,愿我们都能在言语上多有智慧,少留遗憾。
-THE END-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每晚相约,陪你看故事、品人生。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