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宗馥莉,有多狠?

2025-09-16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作者 |  知远
来源 |  智谷趋势Trend
1564字 阅读时间3分钟

所有人都严重低估了宗馥莉。


当你对娃哈哈的关注还停留在“豪门内斗大戏”时,宗馥莉已经悄然布完了一场更大的局。


1


过去70多天,这位娃哈哈的新掌门仿佛消失了。


没有公开讲话,没有媒体露面,甚至被曝出“至少一个多月未出现在公司了”。


但水面之下,刀光剑影,从未停止:


她果断注销了父亲生前倾注心血的浙江宏振智能芯片公司;


她一夜之间切掉了天猫旗舰店的旧运营权,那是“杜建英系”的重要阵地,转身就上线全新直营店;


她关停18家分厂,许多都与杜建英及其子女有关,同时,在西安掷下10亿,新建智能化生产基地;

……



然后,没有征兆地,她忽然高调出现。


前脚接受《财经》专访,后脚就把杭州的法院给投诉了,只因不满法院审理股权纠纷进度。


父辈那套“花精力跟政府打交道”的哲学,她不仅没有学习精髓,反而站到了父辈反面,跟地方叫板。


一连串的动作,让吃瓜群众看得眼花缭乱,以为又是一出“豪门内斗、争产撕逼”的经典戏码。


但如果你只读到这一层,就真的太低估宗馥莉了。


2


她不是在争家产,而是,在给自己、给娃哈哈这个三十多年的民族企业,抢夺时间。


大家都知道,2024年娃哈哈卖得好,拉齐了10年前的巅峰业绩。


但是,没有一个产品能永远靠情怀活下去。


更何况,宗先生的布鞋破了。



而对手,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甚至是元气森林,没有一个会给娃哈哈喘息的时间。


这种局面宗馥莉清楚,娃哈哈的经销商们也很清楚,毕竟去年2月之前他们也还在苦闷,手里的货要怎么卖出去?


而这些,仅仅是娃哈哈面临的外困。


还有内忧:遗产争夺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积蓄已久的老问题:复杂的股权结构、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老化固执的渠道模式、青黄不接的产品……


就像镜像工作室写的,一个烟酒店的小老板说:


农夫山泉的业务员一周跑店三次

华润怡宝的业务员一两周一次

而娃哈哈的业务员,上次见到还是两年前


这就是父亲宗庆后留下的帝国:庞大,却也疲惫不堪,四处漏风


3


所以宗馥莉说,“二代接班,意味着你不但要接住好的,也要接住不好的”。


于是从接班开始,她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外界关注的是她如何洗清队伍,但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细微之处:


比如宗庆后喜欢员工长篇大论的述职,但是宗馥莉要求汇报不要超过数百字,更讨厌假大空的PPT;


宗庆后重用老臣,崇尚“家文化”,但是宗馥莉提拔年轻人,看业绩说话;


宗庆后对员工关爱有加,让娃哈哈员工享受了持续了20多年的班车接送,还有各种节日礼包和补贴;


宗馥莉取消班车、缩减福利,年终考核变成季度考核,连基层的铺货员,都有月度走访KPI。


她说,“组织要为战略服务,机制要为优秀者让路”。


4


大船转向,总有人跟不上队伍。


有人说她冷血,有人说她激进。


但她说:“我们要做的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在原有的蛋糕上争抢”。


而把蛋糕做大,走得更远,“不能靠情绪,而是靠稳扎稳打”。



不同于宗先生把“爱国”当营销工具,什么坚持不上市是坚守实业,不割韭菜;虽为“首富”,却在镜头前常穿布鞋、坐二等座。


宗馥莉却认为:


“把事情做成,比把故事讲好更重要”。


所以宗馥莉毫不犹豫砍掉不赚钱的产线和业务,哪怕那是父亲的心血。


对宗庆后时代被推崇的“联销体”,更是直接大刀阔斧,躺平的,串货的,统统逐出队伍……


吃瓜群众在意的是遗产怎么分,


可是宗馥莉早已越过纷争,直面真正的战局——如何让娃哈哈活下来,并且赢下去。


她说,“不要朝三暮四,不要总想着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在自己的行业里持续投入,把它做大、做强,看似朴素,但真正能坚持下去的,其实很少”。


所以宗馥莉需要的不是同情,也不是赞美。


她只需要——时间,去扛起肩上的责任。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图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