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王健林被限高!万达85座广场易主,500亿交易背后的真相

2025-10-03
文章转载自"淘工位"

曾经的中国首富,如今却被限制高消费,这场商业大戏比电视剧还精彩。

天眼查APP最新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案件流程显示,此前大连万达集团、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因此案被强制执行1.86亿。

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股权冻结信息达47条,还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达52.62亿元。王健林名下有42家公司,其中仅10家处于存续或迁出状态,其余公司则已被吊销或注销。

🔥 债务压顶:142亿被执行,900亿短期负债如何破?

万达的债务危机远比表面看起来更严重。根据案件流程信息,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涉及此前一起1.86亿元的强制执行案件。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股权冻结信息达47条,被冻结股权的标的企业涉及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共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已达52.62亿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整体的债务结构。据大连万达商管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400.84亿元,短期借款约38.89亿元,长期借款约1064.6亿元,应付债券约61.91亿元,流动负债合计约914.2亿元。

这样的债务压力下,万达不得不加速资产变现

🏃‍♂️ 断臂求生:85座万达广场易主,熟人局救场

万达最近两年最大的动作就是:卖!卖!卖! 从2023年开始,万达已出售多个项目。2024年初,又售出了7个项目,加上此次的48个项目,全国至少有85座万达广场的所有权发生了变更

这场资产大甩卖的最新进展是:今年5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执法二司批准太盟、高和、京东、腾讯组成的私募基金,收购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100%股权。

随后,8月25日,“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正式成立,总出资额为224.29亿元。腾讯在其中的出资比例为45%,约100亿元左右;京东的出资比例22.2%,约50亿元左右。

为什么说是“熟人局”? 腾讯和京东的出资额,大致与他们2018年接盘港股万达商业私有化股份款项相当。当年的340亿元参与万达商业私有化股份投资,还有融创与苏宁,但这二家企业处于债务危机中,现在只想要现金救命。

这笔交易的结构相当巧妙。据了解,交易完成后,尽管这48座万达广场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但其日常运营仍将由大连万达商管负责。这意味着万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轻资产”转型。

💸 资源置换:股权抵债,万达广场成硬通货

在这场复杂的交易中,万达广场的股权几乎成为了一种“硬通货”

除了苏州宽遇基金外,近期还成立了其他投资实体。如深圳智薯投资合伙企业,整体出资为16.07亿元,其中万达占比55%,腾讯系占比约45%;北京泓睿潘达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整体出资额为8.05亿元,其中万达占比约55%,京东占比约45%。

这个结构看起来就是,一个整体资产包中的份额,用于抵偿此前债务,个别万达广场的部分股权,用于支付债务利息

这种操作手法反映了万达广场的独特价值:尽管万达集团面临流动性危机,但万达广场作为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商业资产,仍然被市场认可。

根据“万达商业管理”微信公众号可查的2023年年中数据,2023年上半年,大连万达商管总租金收入为263.2亿元。若根据租金100元/平方米/月、出租率98%来计算,513座万达广场年租金约为567亿元。

这才是万达能够不断“卖卖卖”的底气所在

🧐 转型之路:从重资产到轻资产,王健林还有多少牌?

曾经的中国首富王健林,前几天现身新疆克拉玛依考察文旅项目,此前他一年未公开现身了。这一举动似乎表明,尽管面临债务压力,万达仍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万达的核心资产是万达广场。根据大连万达商管官网信息,截至2024年底,万达在全国开业513座万达广场(包括轻资产运营),商业运营总建筑面积为7090万平方米。

但这些万达广场并非全部由万达自持,参考2023年3月末数据,万达自持的万达广场占比约60%。也就是说,经过连续出售后,万达自持的广场比例进一步降低

根据中金公司《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4年度)》,截至2024年6月30日,大连万达商管实现营收268.5亿元,其中投资物业租赁收入145.51亿元,商业管理收入98.02亿元。

该报告称,“发行人(大连万达商管)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结构、融资能力和现金流基本稳定,未发生影响偿债能力的重大不利变化。”

万达的“轻资产”转型之路似乎正在推进中,但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阵痛。

🤔 危机中的生机:险资抄底,万达广场价值依旧

在这场资产大出售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保险公司成了接盘主力军

比如阳光人寿在此次交易中出资约44.54亿元、持股比例约19.86%。在此之前,其已先后收购至少6座万达广场。

为什么险资这么积极?因为万达广场位置好、租金稳定,长期收益可观,特别适合保险公司这种“求稳”的大资金。

与此同时,太盟作为专业投资机构也积极参与。太盟投资集团是“珠海万达”(IPO失败的万达广场商管公司)的主要投资者,在380亿投资中占据180亿元份额。

此次48家万达广场股权出售中,太盟集团继续投资,同时拉上了太盟中国所在地苏州国资站台背书。太盟是这一系列交易最重要投资人,也是超级协调人。

这些专业投资机构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万达广场这类商业资产的认可

🎯 尾声:断臂求生,万达能否迎来转机?

王健林和万达集团的故事,是中国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曾经的“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到如今的断臂求生,万达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商业环境的变迁。

如果债务人、投资人、金融机构能够持续携手接盘万达,而王健林也愿意一直卖卖卖,万达平安落地指日可待

但对于曾经的中国首富王健林来说,这个过程无疑充满了无奈与挑战。被限制高消费,对于一位曾经站在商业顶峰的企业家来说,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影响

万达的案例也给所有企业一个警示:无论规模多大,现金流管理和债务控制都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在商业世界里,昨天的辉煌并不能保证明天的生存。

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FOCUS ON US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