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惊人的吸引力法则: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2022-05-09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你知道吸引力法则吗?它指的是当你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时,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吸引过来。这篇文章2500字,预计7分钟读完,每个人遇到的人和事,都是自己身上的特质吸引而来的,只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才会遇到更好的别人。



作者 霞光满天

编辑 嘉嘉

来源 百草园书店(ID:Bai-Cao-Yuan)



苏轼有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海茫茫,有些人擦肩而过,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而有些人,却走进了心,相知相守。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每个人遇到的人和事,都是自己身上的特质吸引而来的。


梧桐树种下,金凤凰自来。


人生于世,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心心念念的美好。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庄子 · 秋水》有云: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夏生夏亡的虫子,无法跟它说清楚冰天雪地;常年住在井里的青蛙,亦很难让它理解大海的广阔无垠。


人亦如此,遇什么人,说什么话,真的很重要。


有一次,孔子与子贡坐马车出行。


不料,半道休息时,马儿把路边的庄稼啃得一塌糊涂。农夫很生气,就把马扣下了。


子贡前去交涉,一通之乎者也,还赔了不是。可农夫却似乎什么也没听到,还是很生气。子贡急得满头大汗。


孔子见状,就让马夫前去说和,结果几句话就搞定了。


其实,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以子贡的学问去对话农夫,就像是对牛弹琴,徒增烦扰;而农夫与马夫,却是相得益彰。


马夫说的很简单:别跟畜生生气啊,它哪懂什么道理?


我和它如此熟悉,让它做事都还需要用鞭子抽,更何况它不认识你。一匹马,它哪能判断你的庄稼能不能吃呢?


农夫一听,哈哈大笑,就把马放了,还夸孔子是圣人,连手下的马夫都这么会说话。


《后汉书》中说: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身边的人是负能量的,自己也会牢骚满腹;身边的人正能量的,自己也会积极阳光。


换言之,爱好相近,脾性相投之人,自是容易相互吸引。


乐观豁达的人,往往结交积极向上的人;爱耍心计的人,多与居心叵测的人周旋。


爱艺术的人,喜欢扎堆美术、音乐、乐器圈;爱运动的人,则与踢足球、打篮球、登山等人来往甚密。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个人交往的人群,往往反映了他的价值取向。与雄鹰翱翔者,必是俊鸟;与虎豹合谋者,必为野兽。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



看过这样一段话:


想要拥有一匹马,最好的办法不是去追逐,而是用追马的时间种草。来年绿草如茵时,自有一批骏马等着你挑选。


人生亦是如此,想要进入高质量的人际圈,潜心丰富自己,胜过取悦他人。


只因每一个习惯取悦的人,大概率都很忙,却很难有结果。


像众所周知的方仲永,小时候是个神童,不断地被父亲领着到处显摆,最后却荒废了学业,落得个“泯然众人矣”。


取悦,是极大的自我内耗。


你若没有实力,取悦谁都没有用;丰盈自己,强大自己,才是人生路上的捷径。


西汉的董仲舒,年少时酷爱读书。


为了让孩子有地方休息散心,董太公决定在后宅建一座花园。


第一年,花园雏型落成。正是春日好风光,姐姐们多次邀董仲舒外出游玩,他却摇摇头继续读书。


第二年,花园多了一座假山,小伙伴们更是玩得开心,都在呼唤董仲舒加入,但他头也不抬,继续潜心学习。


第三年,花园全部完工,美轮美奂的园子里挤满了人,时不时有人招呼董仲舒同观美景,但他依然在房内埋头学习。


这就是“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他不需要迎合他人,却能凭实力成为一代儒学大师,历经四朝,一生被重用。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凡事向内求。


你若绽放,蝴蝶自来;你若夺目,天自能感应。


一个人不需要改变世界,只需要改变自己。你温和,世界自会对你温柔;你冷酷,世界自是对你薄情。


一言而蔽之:当你变了,世界就变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成长自我的过程。


一个懂得去充实自己的人,自然会被生活善待:丰富自己,定会胜过取悦他人。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做更好的自己
遇更好的别人


古人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当你从根本上提升了自己,所念所求,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战国时期的苏秦,志向远大,师从鬼谷子(纵横家创始人)学习纵横椑阖之术。


学成出山后,他迅速变卖家产,四处游说,却屡屡碰壁。


彼时的苏秦,游说技巧不足,对列国形势认知不够,根本无法戳到各诸侯国的痛点。可以说,失败是必然的。


后来,苏秦再次发奋苦读,研读兵书,研究天下大势。


待二次出山时,夙愿得偿:苏秦全权负责六国合纵抗秦,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身居六国相位的外交家。


命运从来不会厚此薄彼,你享受到的,必得是你匹配的。


只有自己变得更好,才能遇到更好的别人。


听过一个小故事。


有个年轻人去买碗。他随手拿起一只,不断地与其他碗相碰,却只听到沉闷的声音。年轻人显得很失望。


店家见状,从柜子里取出一只碗说:


“试试这个。”


不料,随便触碰了几个碗,皆听到清脆之音,年轻人大感惊奇。


店家笑着说:


“你拿一个次品去试,再好的碗也是沉闷的;要想试出好的碗,必须是你拿去试的那个,也是上乘之品。”


碗如此,人亦如此。


有句话说: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共同托举着光辉的太阳,光照亮了路,热温暖了心,将所有同频的人和事渐聚渐拢。


很多时候,不是没有遇到好的人,而是自己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你若是柏杨,自会有俊鸟来栖;你若是大海,自会有百川来聚。


一句话总结:只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才会遇到更好的别人。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写在最后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能量相似的事物,总是会互相吸引。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决定了别人如何回馈你;你成为了最好的自己,自能遇得见更好的别人。


人这辈子,会过得怎么样,都只在于自己。


当你身无彩凤双飞翼时,所遇所见皆是晦暗无光;而当你光芒万丈时,世界自会五彩斑斓、和颜悦色。


点个“在看”,愿余生,我们都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同时也都遇见更优秀的人。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作者:霞光满天,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80后,热爱国学的沉淀,喜欢清新的文字。本文来源:百草园书店(ID:Bai-Cao-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