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刘强东第二款车来了!拿下无人驾驶!

2025-10-31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作者 |  钱游
来源 |  电商最前线
2523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就在京东和广汽、宁德时代合作推出第一款车型后,刘强东的第二款京东汽车也有眉目了!

不止是家用,不止是辅助驾驶,这次直接来到无人驾驶的时代。

央企长安官宣京东

拿下无人驾驶


10月27日,长安汽车方面透露,将与京东集团展开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度合作。


双方将围绕城市智慧物流车辆、无人驾驶技术及新能源车智能运营系统展开研发,共同推进全场景、多层级、模块化的汽车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


图源:互动易


要知道,就在7月27日,长安汽车正式升级为央企。


新成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亿元,标志着长安汽车从地方国企迈入中央企业序列,成为继一汽、东风之后中国第三家汽车央企。


图源:长安汽车


过去十年,中国的造车故事从热血烧钱走向冷静聚焦,而智造与流通的融合,恰是行业的下一个增量入口。



京东选择与长安牵手,表面看是智能物流车辆合作,实则是以物流场景为原点、以智能系统为杠杆,重新定义未来汽车在商业体系中的角色。


而在此之前,7月的国际交通技术展上,京东物流就发布了自研无人轻卡产品——京东物流VAN。


图源:京东物流黑板报


这辆外表低调的货运机器人,正是京东从零售向制造延伸的关键一步。


据了解,此前曝光的京东物流VAN配备高精度定位、多传感器融合、交互式预测、智能网联等十大核心技术,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


一次充电可续航160公里,最大载重达1000公斤,是目前业内载货量最大的无人轻卡。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京东造车与新势力们扎堆的乘用车不同,京东的目标极其明确——用无人化运输解决自己的痛点。它要做的不是“造车梦”,而是“造系统”。


京东的物流体系遍布全国,从仓到站、从站到门,每一公里都意味着人力与时间成本的消耗。而VAN的出现,意味着京东可以真正构建起“仓站门”一体化的无人化运输闭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全天候运行的城市物流网络。



有趣的是,早在今年5月,京东子公司就已申请注册“Joyrobotaxi”等商标,引发外界猜测京东要造整车。


图源:宇飞视界


但如今来看,京东并不打算卷入乘用车红海,而是选择了一条更符合自身基因的路径,那就是以服务电商零售为核心,以数据与场景为驱动,造会干活的车,而不是会炫技的车


这条路径的逻辑很京东:所有投入最终都要反哺主业。


物流VAN的研发,不仅优化了京东自身供应链的效率,也为其在智能硬件、AI运营系统和自动驾驶生态上积累了可商业化的技术资产。


怎么卖爆国民好车?

刘强东砸了10亿


京东的汽车野心,早已不止物流。


就在昨日(10月27日),京东汽车宣布启动“国民好车”交付中心全国招募计划,计划联合4S店、交付中心、综合服务网点,打造覆盖销售、交付、售后的完整网络。


图片

图源:京东汽车


与此同时,京东养车也宣布投入10亿资源,发起“一县一店”养车合伙人计划,进一步夯实线下服务体系。


这一系列动作,都在为了京东的“国民好车”落地铺路。


10月23日,京东汽车官宣由广汽集团、宁德时代联合推出的首款新车正式命名为“埃安UT super”。


图源:京东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车定位10万至12万元级别,采用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技术,主打可充可换、可租可售的灵活补能模式,预计将在双11期间独家上线京东平台。


在空间表现上,新车采用2750mm轴距设计,二排拥有905mm腿部空间与1385mm横向空间,前排座椅支持一键放平,整体乘坐体验可媲美B级车型。


官方称其为“以A级车平台,打造B级车空间”。


图源:京东汽车


在智能化配置方面,车辆搭载“华为云车机”系统,具备云端算力调用与TB级本地存储能力,可流畅运行大型应用,并支持手机App一键上传,实现人车互联的无缝体验。


在安全层面,新车配备倒车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能够在识别到后方障碍物或驾驶员误操作时主动制动,进一步提升行车与泊车安全性。


京东方面强调,其角色并非造车方,而是以用户洞察、营销渠道与供应链整合能力为主导。


这一点与华为模式有一些类似,不亲自下场制造车身,而是用生态能力帮助合作车企触达用户、打通数据闭环。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京东的造车逻辑,其实是一次从消费端反向定义制造端的尝试。


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京东拥有数亿级用户画像与交易数据,能精准洞察消费人群的购车动机、价格偏好与使用场景。这为它与长安、广汽等车企合作提供了天然优势。


图源:京东黑板报


图片

图源:京东黑板报


车企造车,京东有用户而且懂用户,两者结合,本质是让制造更懂需求、销售更懂体验。


就有业内人士认为,京东和长安的合作不仅仅是联合开发新能源智能车型,更意味着京东有望进入智能汽车供应链体系,从物流、能源到制造形成全面联动。


从物流网到智能车网

刘强东的野心有多大?


如果说2015年刘强东投资蔚来,是京东试探新能源浪潮的天使阶段,那2025年的长安合作,就是其正式踏入智能汽车产业链的落地阶段。


图源:小红书


从早期的整车交易、配件流通,到京东养车线下体系、无人轻卡、国民好车、换电合作,京东已经在买、配、养、用、换全链条上完成生态布局。


它并没有成为传统意义上的“造车新势力”,却在悄然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新势力


京东与多家车企的合作,既是京东供应链优势的延伸,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它或许代表着一个趋势:未来的车企,不再只是造车,而是能托举整个生态。


京东造车

给行业带来了什么?


京东的入局,正在为中国汽车产业注入新的变量。


目前来看,这个原本以制造为核心的传统行业,正被科技巨头们所彻底该改变。


中国汽车,于是也成为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代名词。



从“蔚小理”开启智能出行的试水,到华为在设计与智驾领域的深度赋能,再到如今京东携零售、供应链与电商体系切入整车销售与生态整合,汽车早已不只是造出来的商品,而是一场跨界融合的产业竞赛。


如今,传统车企在数字化转型的阵痛中摸索前行,外资品牌也不再高枕无忧。面对规模超10万亿元的中国汽车市场,新势力、科技巨头与传统制造正展开新一轮白热化角逐。


谁能在这场融合中突围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构与崛起,已不可逆转。


对整个行业而言,这不只是京东的新故事,而是零售巨头与制造巨头强强联合的新起点。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图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