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豆瓣9.0高分,强烈推荐这6本书给你

2022-04-23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白岩松曾说,“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这篇文章3400字,预计花9分钟读完,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一定能丰富人生。



作者 | 铁木君
编辑 | Frigg
来源 铁木君(ID:tetemu)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大家催了好久的好书推荐终于来了。


这次强烈推荐给你们6本书,虽然种类有点多,但我相信总有一本适合你目前的状态。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一聊》




前段时间女朋友在看《女心理师》,看了几集之后,我也打算找本心理学的书研究研究。


筛选了很多本之后,一段简介吸引住了我。


不论我们的身份如何,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


于是,我忍不住打开了它。时隔多天,我看完之后,脑海里只有一句话:


“抑郁症”是我们所有一切的杀手。


想起去年轰动全网的“鹿道森事件”中,他也是因为校园暴力和原生家庭备受折磨,最终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作为解脱。


但是我们不要美化自杀,可能会有人模仿,用最后一跳博得世界最后的善意跟关注。


而这本书披着“治愈”的外衣,却一针见血指出问题:


面对生活巨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痛苦,我们无法去指责它,更不能用逃避来解决问题,而是要直面它。


最喜欢书里说的观点是:


“虽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但,我们常常不能意识到:有时真正难相处的,是我们自己。没错,有时候‘自身即地狱’。”


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你们带来力量,平心静气地去剖析自己的痛苦、去接纳不太完美的自己。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绝叫》




这是我读过的书中,人生遭遇最悲惨的一位女性人物。


主人公阳子小时候就不受父母喜爱,内心极度缺乏爱;依赖丈夫,结婚后却遭遇婚内出轨,被家暴;信任上司,工作时却被上司pua,最终丧失自己的底线,用出卖肉体走捷径获取更多的业绩。


用阳子的一生,诠释了“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只有自己才是最靠谱的”。


在现实中,大部分女孩子被世俗定义成好的宿命就是——“找个好人家嫁了”。


特别是毕业之后,过年总会被父母苦口婆心说:回来找个收入不高但稳定的工作,再物色个门当户对的男生,嫁了这辈子就不用愁了。


一直在强调女性要当一个好妻子,找到一张靠谱的饭票,人生才是完美的。很多事业成功并且单身的女性,反而被贴上“大龄剩女”“不结婚就是不成功”的标签。这是在扼杀女性独立的机会。


之前看过一句话:


“其实你不是废物,只是他们给你贴上‘废物’的标签,再把它撕下来,你便觉得自己得到了救赎。”


pua的本质,也是如此。


所以,不如先抛开自己的性别,忘记自己可以依靠别人,让自己耐造点。至少在濒临崩溃的时候,靠自己,还能坚持下去。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一生的旅途》




你知道怎么判断自己的格局大不大吗?一个人如果一直在执行层面上,他的视野会越来越窄。


每天盯着芝麻大小的事情,自我价值的发挥自然也会受到限制。


如果你也是这样,这本书刚好可以扭转你的思维。


当你不断能从不同纬度,看待事情发展时,你就已经在成长了。


主人公艾克在面临换届的时候,为了避免不把前任CEO拉下水,把目光放在了未来发展上。


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资本,投入在打造高质量品牌内容上。最大限度地拥抱科技,利用科技为打造更高质量的产品创造条件。必须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企业。


采用了清零模式,而不是纠缠于过去的一些鸡毛蒜皮。


之前跟一个从事几年编辑的朋友聊天,得知他到现在还是在做文案的工作。

我还是有点吃惊的,并不是看不起写文案,只是他还一直停留在成长初期的阶段。


在聊天过程中,他跟我抱怨的基本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领导修改他提供的标题,自己又不屑市场上的谐音梗,觉得很low。但他把自己写的东西给我看,我也没觉得高级到哪里去。几年前助理做的事情,他现在身为副主编,还在重复着做。


在他身上,我没有看到一点管理者的思维,反而像一个工具人一样,没有多余的开发价值。


相反的,有个大学同学从运营,做到了管理者的职位,之后攒足了经验跟金钱,再选择了自己创业。将自己学到运营技巧,营销方法,运用到了自己创建的电商上。


对此,罗伯特·艾格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表述:


“人们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以此来掩盖他们对清晰连贯的大格局缺乏把握。”


把格局打开,不要被眼前的利益牵绊住,长期的发展才是值得花精力跟时间去投资的。


希望我们都能够不断审视自己,在职场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贪婪的多巴胺》




为什么浪漫的爱情会变淡?为什么成功的人一般都不觉得自己很成功?为什么心心念念买回来的东西就后悔了?


这是因为多巴胺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最大化利用未来的资源,追求更好的事物。


恋爱谈久了,终究会归回平淡,因为一切神秘感会消失,变得无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追求时的热情,会高过在一起的时候。


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


特别是过了热恋期,我女朋友会经常跟我说一句话:你变了。一开始还不懂自己哪里变了,看完这本书,了解多巴胺之后;我也更加注重一些仪式感,或者跟她去尝试新的事物,维持彼此之间的满足感。


多巴胺像是一把双刃剑,会让我们不断追求新鲜感,甚至成为“出轨”的元凶。


但是你足够了解这贪婪的多巴胺,你会更好掌控自己的欲望,避免不必要的冲动,甚至会成为感情中的保鲜剂。


毕竟新鲜感这事,还是得跟旧人去体验新的事物,才是最合适的。


关于后面的两个问题,我也想给你们保留探索的空间,相信你一定能从书里找到答案。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之前看过知乎有个问题:消费主义的盛行,富人和穷人谁是从中受益者?


其实,消费主义带来的讨论,不仅仅是富人与穷人之间谁受益,而是正在重新定义谁是“穷人”。


在这本书中提到,新穷人不再是指没钱不上进的人,而是不爱消费,或者说一旦生活需求满足就终止消费行为的人。


通过贬低这部分人的价值,让高消费的人得到应有的虚荣心,刺激他们的花更多的钱,去维护自身的形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天都是在内卷中精疲力尽,却常常感到自己赚的钱不够多,自己不够优秀……人人都会体会到这种“不够”的感觉。


即使降低了欲望,但幸福本身已经被消费能力挂钩了。就像之前上过热搜的“女子毕业九年抠出两套房”,用她的话说:


我已经达到最低档次的财富自由,不是我挣得多,是我花得少。


这何尝又不是消费主义,只不过是从“冲动消费”过渡到了“物质消费”。(即买必需品或者增值品)


但却在本质上,打破了盲目跟风购买的怪圈。


我们摆脱不了消费,在各种刺激下,避开消费大坑才是关键。


时不时看看自己的余额,不断提醒自己不要乱花钱;保持存钱的习惯,哪怕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也能积少成多;明确自己所需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购买的商品,你会有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做到这些当然不容易,但只要每个人都努力这么做,总能淘汰不好的消费风气。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说起“收拾”,你会不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这仿佛是一件永远也完不成的事情。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收拾,但是总要来个“断舍离”,才不会有那么多冗余。


这本书里面教给我们整理的原则只有一个——留下自己怦然心动的东西。


以前我只把焦点放在“需要丢弃的东西”上,而对那些真正值得重视的“留下来的东西”,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


其实,何止是物品呢,看自己朋友圈通讯录,能联系的人的确不少。可是真正能让我们牵挂的,并且值得继续维持下去的,恐怕不会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拥有了让自己开心的本事,不会把快乐太多地寄托于他人,和不必要的物质之上。


希望你也可以。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推荐的6本书籍。


虽然不多,但是每本都是我用心去读,并且有收获的。我知道,在这个离不开手机的时代,很难静下心读完一本书。但在这里,想分享一段话给大家:


“读书是一个人的旅程,你的焦虑也许不会因为读了书就减少了;但你总会在知道很多人,在转折点的种种做法,从而给自己多了一个选项;


我们读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读到自己。”


共勉。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本文作者:铁木君,95后连续创业者,两家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冰河铁马团队投资人,一个血液会沸腾的写作者。本文来源铁木君(ID:tete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