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我们讨厌开会,讨厌的究竟是什么?”

2022-03-23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插座APP


人在职场,无法避免开会。有人说开会是职场酷刑,听领导训话,当老板演讲的观众。那些没有结论的会议,浪费了我们的精力,消磨着我们的激情;那些“拖堂”的会议,占据了我们本该休息的时间。这篇文章2900字,预计花8分钟阅读,开会这件事,还能怎么进步?



作者 | 小眠宝

来源 | 插座APP(ID:chazuomba)



我们讨厌开会
讨厌的究竟是什么?



工作3年的晓丹,在没进入职场前,不会想到“开会”这件事能让人这么崩溃。

 

她的领导和老板都特别喜欢开会,两句话可以沟通清楚的事,也要组织个会;早会打鸡血;晚会喝鸡汤;项目复盘会见证互相扯皮、推诿、甩锅;周会、月会完全是消磨时间。

 

最让晓丹崩溃的是,很多次会议能从下班开到晚上9、10点。次数多了,只要听到领导说:“我最后再讲5分钟”,晓丹就知道这是世上最漫长的5分钟,一两个小时刹不住车。

 

有人说开会是职场酷刑,你或许也有与晓丹一样的经历。

 


其实,我们并不是讨厌开会本身,而是厌烦那些花里胡哨、浪费时间、扯远跑偏、没有结论的无效开会:

 

PPT做得无比精美,还有动画效果,开会时PPT照着读,重点内容说不清楚;


白天被会议包围,晚上才能开始做事;


会议冗长,上面的人跑题了,下面的人分心、走神、瞌睡、干活,总之各忙各的;


不给时间准备,临时拉你去开会,到会后才知道会议主题,在七嘴八舌中没得出结论;


开了几个小时的会,让你整理会议纪要,瞬间头大;


……

 

会议本是集思广益讨论行动方案、推进工作而诞生的一种工作方式,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和产生决策的地方。

 

如今在很多公司却沦为了领导、老板自嗨演讲,立威,批评员工的舞台。


以“领导”为中心的会议,不仅让员工厌烦,也在不断消磨员工的工作激情,浪费了参会人的时间,更是在蚕食企业的未来。

 

会议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开一场会要花公司多少钱?你算过这笔账吗?

 

一个常用的计算公式是:

 

会议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 × 2倍 × 开会人数 × 会议时间(小时)

 

公式计算出的是显性成本,还有很多隐性成本不能忽视,比如机会成本,因会议产生的差旅费,会议前的准备时间、所费精力,会议使用资料的成本等等。

 

TED经典演讲《让“偷走”你时间的人滚蛋》中,演讲人曾发布过一项来自美国的统计:

 

每年有超过30亿次会议被举行,高管们40%-50%的工作时间都花在会议上,近34%的会议最终都是浪费时间。如果换算成美元,“每年因会议浪费时间造成的损失近370亿美元”。

 

在职场上,时间就是资源,是成本,是金钱,而管理层的时间更贵,如果用在无效会议上,损失可想而知。

 

所以,如何开好一场会,对企业意义重大。作为打工人,远离无效会议,提升自己开好会的能力,也能助益自己的职场进阶。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开会是一种能力

不是所有人都会

 


林轩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做运营经理,平时会被拉进各种群开语音沟通会。一会儿点开这个文档,一会儿回复那个需求,聊天页面打开了一堆,杂乱无章,让他焦头烂额。脑暴会经常变成茶话会,没有结论,留待下次再讨论。

 

在林轩看来,想要开好一场会,简单、高效地处理问题,真的太难了!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开会也是我们应该提升的重要能力。

 

掌握开会能力的人,在跨部门的会议中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开会更是横向拉通资源的重要机会。平时工作中与高层领导可能没机会接触,但在会议中针对议题提出优秀的行动方案、能控场、会组织的人,势必会给领导留下更好的印象。

 

总而言之,会开会的人,混得不会太差。

 

知名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就曾说过:


“开会是一种能力,不是所有人都会。”

 

提高会议效率和品质,开会这件事不仅不讨厌,还能让你在职场脱颖而出。

 

那么,如何开好一场会呢?

 

提及“会开会”的公司,一定少不了亚马逊。他们的“六页纸开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第一页:会议背景(What we do?)

第二页:解决什么问题(Why we do it?)

第三页:我们怎样做(How we do it?)

第四页:如何验证(Validation)

第五页:讨论分析(Discussion/Analysis)

第六页:总结(Summary)

 

虽说是六页纸,但并不是要写满六页纸的内容,而是聚焦在开好一场会的六个步骤。避免开会时偏离主题,沦为表演,没有结论和行动方案。

 

亚马逊开会不允许用PPT这一点,也可以学起来,开会不必花里胡哨,解决事情才是关键。

 

除此之外,简化参会人员,不需要参会的人不让来。苹果和谷歌都这样开会。

 

在一次会议中,乔布斯突然停了下来,他指着洛丽说:“你是谁?”

 

洛丽表示她是被要求参加这次会议的,因为她也参与了营销项目的部分事务。乔布斯听完后礼貌地请她出去了:“洛丽,我认为我们不需要你参加此次会议。多谢。”

 

谷歌开会原则中有一条是:每次参会人员不能多于10人,而且每个人都必须给出想法,如果没有想法就不应该参加。

 

无论是复盘会,项目上线会,还是脑暴会,不管开什么会,对会议的时间也应严格把控。


比如规定每个人发言15分钟,多一分钟都不给,聚焦议题,紧扣重点,防止跑偏,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一视同仁。

 

高效开会有多重要,我们知道了。开会的方法,我们也学到了一些。


如果有一套工具,沉淀这些开会的方法,那开会就不再是折磨我们的酷刑,而是提高工作效率,获得工作成就感的享受时间。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开好一场会,是一种进步 



为了开好一场会,互联网大厂率先掀起开会革命。

 

借助公司HR推行的产品钉闪会,让晓丹头疼的开会情况,终于得到了改善。开会前,会议主题清晰明了,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也得到了限制,大家终于可以为了决策一件“事”去开会。

 

时间久了,晓丹从这个小产品上,也总结了不少产品使用心得。

 

会前:要明确主题目的,会议背景,责任人等

 

钉闪会吸取了亚马逊、华为、阿里巴巴及制造、零售等各行业的优秀开会方法论,沉淀为模板。不同的会议主题,用不同的会议模板,事半功倍。

 

这些模板可以从流程上明确会议主题、会议背景、责任人等有效会议要素。开会前10分钟,大家各自分别看一遍设定的议题、资料,有时也可以针对材料提前将自己的评论留言,以便开会时直接进入讨论,避免一脸懵地无效开会。



会中:All in one 共享协作,变文档为事项、知识、人的阵地


钉闪会还在会议界面进一步整合了语音聊天室、群聊等功能,会议讨论都能在一个界面完成,不用再跳进跳出单独打开各种视频会议、群聊、文档窗口,沉浸式的开会体验,可以提高大家的专注度。

 

会后:自动生成待办、会议纪要,关联责任人,形成闭环

 

开完会后,会议纪要自动生成,相关待办事项直接关联到负责的同事。甩锅?没机会的。

 

哪怕你因有事没参加会议,也能通过“钉钉闪记”回顾全程的会议内容。



钉闪会还打通了知识库、OA(办公系统)、项目等功能。会议完成后,可以沉淀到知识库成为知识,保存在“团队空间”,或者归档到OA变成文件留存。

 

以“事”为中心的协同体系,让开会这件事变得简单、便捷、高效,不让人讨厌。

 

数字化是当前的趋势,钉闪会助力组织释放数字生产力的背后,是要让我们个人的优秀被看见,个人的创造力被激发。

  

最后,祝愿每个职场人都能高效开会,到点下班。





小眠宝,插座APP作者,有温度没套路,专注职场成长,陪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本文首发于成长充电第一站——插座APP(ID:chazuomba),陪有梦想的人一起成长,欢迎关注。




点击“在看”,高效开会,到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