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建议,都没有参考价值?

2022-03-18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插座APP


决策模型,是指决策者在决策的过程中考虑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我们在寻求别人建议或别人寻求我们建议时,都不可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结论,所以尽可能给出决策模型的做法是最好的。这篇文章3500字,预计花9分钟读完,其实,你的人生由你主宰,与别人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定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作者 刘润

编辑 | Frigg

源 刘润(ID:runliu-pub)



作为一个商业顾问,经常会有人来问我的建议。


公众号上也经常有读者给我留言,描述他所面临的问题,想听听我的建议。


从职业方向,到同事关系,到商业选择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


但是对于大部分问题,我其实没有办法给出具体的建议。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聊聊“寻求建议”这件事。



向别人寻求建议的时候
因为信息环境不充分
能得到的也只会是决策模型



当你需要寻求别人的建议时,那一定意味着你面临决策了。做决策就需要有选择,选择A,选择B,或者选择C……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之下,没有人把选项摆在你的面前。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自己找到选项。


但不管有没有选项,寻求建议本质上,是需要做决策。那么,做决策需要什么呢?


梁宁老师说得特别好,做决策需要两件事情:第一,是信息环境;第二,是决策模型。


充分、客观的信息环境,是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如果你所处的信息环境里,有严重的信息缺失,甚至信息扭曲,那你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基于充分、客观的信息环境,你就可以发散出很多可能的选项。然后,再通过决策模型找到最好的那个选项。这就是做决策的过程。


决策模型有很多种,凭直觉拍脑袋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很多人在寻求别人建议的时候,都只是想寻求一个确定的结论:你就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就好了。


可是,结论的背后有两件事: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信息环境是自己私有的,只有你自己知道。这就意味着,别人在信息环境缺失的情况下,不可能给你一个确定的结论。


比如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公司的CTO(首席技术官)不太行,我要不要干掉他?


这就很难回答了。


因为我不了解你的公司什么情况?你现在营收什么情况?CTO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想干掉他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你有没有替代者?你觉得他不行,但他真的不行吗?……


需要大量的沟通,我才可能了解做出这个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环境。


如果我跟你说,你要是不喜欢这个CTO你就干掉他吧,这就是特别不负责任的一个回答。


虽然这个回答背后,也是有决策模型的。决策模型就是,干不干掉一个人,就看你喜不喜欢。


在寻求别人建议的时候,你不能期待对方给你一个结论,因为他并不掌握信息环境。你只能期待什么呢?你只能期待对方给你一个决策模型的建议。


什么是决策模型的建议?如果是第1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如果是第2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如果是第3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


这就是决策模型的建议。


比如,第1种情况,如果CTO能力根本就不行,但是他是个老将,他的手下比他更有能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你是一个恋旧的人,你应该给他设立一个虚职,给足薪水,但是把CTO职位让出来,这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第2种情况,如果CTO水平很高,也没有道德上的问题,只是跟你性格不合,那你就应该求同存异,给他一定的空间。


第3种情况,如果这个CTO拿着公司的资源在外面开自己的公司,那你就应该立刻干掉他,甚至是保留证据,未来可能要起诉他。


……


当然,这些决策模型可能并不全面。


但是,向别人寻求建议的时候,你要知道,因为信息环境不充分,你能得到的也就只会是决策模型。




给别人建议的时候
信息环境越是私有
就越应该给决策模型的建议



同样的道理,你在给别人建议的时候,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因为信息环境不充分,你也给不了结论性的建议,你只能给决策模型的建议。


尤其是关于个人选择类型的问题。比如我应不应该辞职?我该选哪一份工作?我大学应该学什么专业?


这些问题的决策模型其实不复杂,但是特别取决于每个人的信息环境。


这个时候,你不能说你就应该辞职,你就应该选这个工作,你就应该选这个城市这个专业,因为我本人觉得特别好。这都非常不负责任。


那你应该跟他说什么?


应该说决策模型,信息环境越是私有,你就越应该给决策模型的建议。


比如关于报大学志愿,很多人问我,我应该报哪个城市?我应该报哪个大学?我应该报哪个专业?到底怎么选呢?


我的回答是:重要性:城市 > 学校 > 专业,这就是决策模型。


听到这些,对方可能会说,你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啊,你说我到底应该选哪个呢?


这个时候,我就没有办法回答了。


因为我不了解你的具体情况,哪怕你简单介绍了两三句你的一些情况,但是我还是不了解你所有的信息,比如你的兴趣,你的价值观,你的个人偏好等等。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决策模型。


你看一看,你是不是首先有能力去选最好的城市?如果不能,那么你在相对差一点城市里是不是可以选最好的学校?如果还是不能,那你就选专业吧,一个好的专业,在就业时其实也可以很有竞争力。


至于具体你应该选哪一个,那就要看你的情况了。


你要自己通过决策模型,得出自己的答案。所以,给别人建议的时候,信息环境越是私有,就越应该给决策模型的建议。




在同样的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下
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也会不一样



那信息环境不私有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给出结论性的建议呢?至少我自己不会。我一般会这么说: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


比如,平时一些创业者、企业家来找我做咨询,我们需要聊很长时间,这期间我会问大量的问题,其实就是为了获得信息环境。


作为咨询顾问,脑子里面装的都是决策模型。


在了解了充分的信息环境之后,如果我根据决策模型得出了结论,这个时候,我就会跟对方说: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之后,其实还有一个东西,叫做:价值观。


我是一个对风险比较偏好的人;而你可能是一个对风险非常厌恶的人。我是一个更愿意尝试新东西的人;而你可能是一个喜欢长久做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


同样的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之下,如果我们价值观不同,那我们所做出的选择也许就会很不一样。


所以,“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还有价值观的支撑。它背后的含义是:这只是我的选择,供你参考。


因为我们价值观不同,你不一定非得做出跟我一样的选择。




决策是你自己的
只有你能对自己负责



所以,向别人寻求建议时,不要期待能够直接得到结论。


对方能够给到你的,最多只是决策模型。


你需要把自己的信息环境带入决策模型里,再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最终的决策。做出决策之后,不管结果如何,你都要为自己的决策负全责。


给你建议是对方的情分,而做出决策是自己的责任。如果决策所带来的结果不好,你也千万不要觉得,是别人给你的建议,别人就应该负责。


比如,你去问别人这个股票值不值得买?对方说,这股票我买了点,因为什么什么,我感觉最近要涨。于是你也买了。然后,亏了。


这时候,你跑去跟对方说,当初我就是听了你的建议才买的,现在亏了都怪你,你赔我钱。


这就不应该了,做出买股票这个决定的是你自己,你就要承担全部的责任。


记住,不管别人给了你什么建议,决策是你自己的。最终能够负责的,也只有你自己。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写在最后



很多人在寻求别人建议的时候,都只是想得到一个确定的结论:你就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就好了。


可是,结论的背后有两件事:一是信息环境,二是决策模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信息环境是自己私有的,只有你自己知道。这就意味着,别人在信息环境缺失的情况下,不可能给你一个确定的结论。


能给你的只是决策模型,同样的,在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因为信息环境可能不充分,你就要谨慎给出结论性的建议。


信息环境越是私有,你就越应该给出决策模型的建议。而即便信息环境很充分,也不要轻易给出结论性的建议。


因为这背后还有一个因素:价值观。你可以说: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李笑来老师说过一句话: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大多数人在不了解充分的信息环境时,就喜欢给出结论性的建议。所以他们的建议不太具备参考价值,你可以听一听。


而少数人会考虑到信息环境,给出结论性或者决策模型类的建议,通常具有参考价值。


但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大不相同,最终,你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决策。


得到别人的建议之后,你要知道:


给你建议是对方的情分,而做出决策是自己的责任。不管别人给了你什么建议,决策都是你自己的。最终能够负责的,也只有你自己。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商业类头部公众号《刘润》、50万学员《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国内知名商业顾问。



点击“在看”,听取更多声音,并具备做决定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