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本文深入解读了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的5条微博内容,文章3500字,预计9分钟读完,相信你会有启发。
这些微博,可以看成是张一鸣的“认知地图”,记录了他十几年来的心得,每一条对我都挺有启发。但是231条下来,一共1.7万字,信息有点多,今天我挑选5条,结合我的感受,给各位说道说道。你可以观察一下,一个人的能力强弱,就是体现在习惯找方法,还是习惯找借口。“找方法”和“找借口”看起来是两种行为模式,但其实是两种思维模式。习惯找方法的人,把注意力锚定在“做成”上,因此思维更开放,更积极。从脑科学上讲,由此可以激活脑神经回路,形成更为敏捷的思考能力,也因此更容易找到好方法。习惯找借口的人呢,是把注意力锚定在“失败”上的,因此思维更狭隘,更消极。这类人,遇到困难,就会分泌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这玩意是情绪低落,恐惧退缩的元凶,也会让大脑自动关闭一些脑区。不是有句话说么,爱找借口的人,都是发现困难的天才。这其实都是“皮质醇”惹的祸,你越逃避,越找借口,越是会喂养这玩意,让你次次都想逃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你想摆脱,就要把注意力放在“方法”上,而不是“借口”上。
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前段时间,接待了一个来面试的,30多岁,以前在内地某国有银行。他说,刚刚毕业时,有两个选择,另一个就是来深圳某家通讯企业。一开始确实还可以,待遇很好,但是这几年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他明显感觉到银行业正在摆脱对人力的依赖。安全感没了,剩下的只有危机感。而且,银行的待遇一天不如一天,这都多少年了,也没涨过工资,指标却越来越多:基金,存款、理财、贵金属……想来想去,他决定离职,交辞职报告的时候,人力资源告诉他要“排队辞职”,因为要离职的人太多了……他这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都想逃离这个曾经的“安全港湾”。他们这波离职的人还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分散到各行各业,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在银行几年的经验,出来后还没一个应届毕业生有竞争力……”你看就是这样,稳定的东西往往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环境一旦变化,越稳定反而越脆弱。所以,年轻时真的不要太追求安逸和稳定,尽量选择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来做,去培养自己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现实中,很多管理者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无论对人还是对事儿都太理性,这看起来没啥,但是问题挺大。因为低层次的管理是管事儿,高层次的管理是管人,更高级别的管理是管人性。员工出去后,我问那领导:“你觉得这么简单的道理员工会不懂吗?”大家都是成年人,什么道理不懂啊,如果对方表示不懂,只能说明对方不想懂,不乐意懂。你讲一万遍道理也是没用的,人家在情绪上是不接受的。聪明一点的管理者,都懂得先去处理员工的情绪,再去处理具体的事儿。不通透的领导则是相反的,就喜欢一板一眼的和你摆事实,讲道理。还动不动展示一下自己的语言逻辑,不是123,就是“总分总”,其实员工都快腻歪死了。所以,作为管理者,对事儿严谨一点,讲究逻辑,这没错。但是对人,还是要会调动别人的情绪。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人是感性动物。

“不装”不仅仅是品行的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点。这段话让我想起一件事,20年前陕西某村庄的辣椒,因为品相好,火遍大江南北,甚至很多外商都来购买。村民们也都纷纷转型来种辣椒,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很多人开始在辣椒里做手脚。这些玩法竟然奏效,销量不降反升,于是更多的人参与,大家都赚钱赚得很开心。但是没多久,采购者们发现了问题,都不来了,大批的辣椒没人要,只能烂在手里。甚至直到现在,很多食品厂还有要求,禁止采购那个区域的辣椒。发现没,很多赚钱的方式是在给自己挖坟,今天不埋改天埋。中国经济发展三十年,是一个野蛮生长的过程,很些人靠胆子,靠信息差、靠不正当手段,完成了原始积累,这是事实。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好人赚钱的时代”。无论是善和恶一旦被传播出去,都是几何倍数的放大,“善”的福报更大,而“恶”的后果也是成倍的。只要脑子没问题,就应该知道“做恶”是件很不划算的事儿。二是,我们已经从“增量市场”时代进入到了“存量市场”时代。这几年所有做市场的人有个共识,客户就这么多,已经瓜分完了,很难再有新的增长。你去看看十几年前,营销圈的热词都是这类的:“份额增长”、“蓝海市场”、“裂变”……但是现在呢?都是变成了这类的:“复购率”、“终身价值”、“NPS(客户推荐系数)”……这说明啥,说明已经没啥增量了,要在存量里做文章了,伺候好老客户,才能在“存量里找增量”。在这种背景下,你必须要当个“好人”,把口碑做好,把服务做好,老老实实,别抖机灵。你当然也可以不做“好人”,但是你的“存量”很快会变成好人的“增量”。
如果放到几年前,我会觉得是一句鸡汤,现在却很认可。我有一篇文章,讲到过一个“营销理论”,他印象很深。事实上,那个“营销理论”并非我的原创,我只是分享而已。人的记忆是通过联想来完成的,如果你分享的是好东西,别人在想到这个好东西时,也自然会想到你。因此,我现在做直播时,会分享我看过的好书,免费寄给观众,我还会推荐好的公众号或者视频号。按说这些号主和我是竞争关系,但是人家做得好,就值得分享,也因为我分享了,观众才觉得我的直播有价值。其实,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分享,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理念,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由衷的赞美……在分享这些好东西时,你内心也在重构,变得豁达和舒畅。你应该遇到过那种如沐春风的人,他们的内心往往就是豁达和舒畅的。
以上5条,是从张一鸣微博中随手摘出来的,做了些解读,对或不对,都是我真实思想的记录。其实张一鸣231条微博,都是一个风格,全是一些基础的原则,如果你想找到石破天惊的秘籍,可能会失望了。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恰恰是因为不遵守这些基本的原则,总想寻一条秘密通道。前期你或许可以偷懒取巧,但是越到后期,你越会发现,曾经偷的懒、取的巧,会耗费你更多的钱、时、力,最终达到一种“守恒”状态。所以,我们要对那些基础的原则保持敬畏,抵御诱惑,长期坚守,就像张一鸣的一条微博:坚持原则很多时候是经济的,可以看做是一种短期浮亏,但长期受益的投资。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本文作者:良大,最懂流量的商业顾问。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点击“在看”,坚持分享,表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