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西方哲学三大终极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这篇文章5300字,预计花14分钟读完,想明白这些问题,既认识了自己,也可以更加明晰未来的道路。作者 | 兰启昌
编辑 | Estella
来源 | 兰启昌(ID:lanqichang6)
一个生命,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经历了快乐和忧愁,体会过高潮与困苦,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论有多少资产,多少粉丝,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清晰的回答,内心就是无尽的空虚,总想着找东西填补。所有的成就,都是沙滩上的城堡,纸糊的王朝,一捅就破。终其一生,我们的使命就是接纳自我、认识自我、成就自我。
前两天,在一个社群中,看到有朋友发言,他说,在这个社群中很温暖,感觉自己被看见了,因为经常被人拍一拍。原来被别人“拍一拍”,会带来这样的心理感受。原来张小龙对人性的拿捏,是多么地准确。作为一个理性派,我总是追求效率,以前总觉得拍一拍没有提供什么信息,是一种社交打扰。现在我才意识到,原来拍一拍,就能让人感受到被看见。我开始学会使用这个功能了。一个在职场中不得志的男人回家责骂孩子、一个小孩在学校成绩不好总喜欢调皮捣蛋引发注意……背后的根源,都是他需要被看见。很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被看见”。当这个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能摆脱对小我的关注,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成年人有两类,一类是小时候就被看见,感受到充足的关爱。另一类人,从小没有被充分地看见,因此内心一直怀有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是对“我到这个世界来到底有什么意义”的不确信。这也是大家喜欢讨论“原生家庭”的原因,童年确实会对人的发展形成关键性的影响。但是,人类最伟大的特征,就是积极地塑造自我的能力。每个人的诞生,都是宇宙的奇迹。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健康、爱、财富的种子。如果你经历过不好的土壤,那就寻找另一片土地,获得阳光雨露的滋润。《无条件自我接纳》《被讨厌的勇气》这两本书,把这些问题讨论得很透彻。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特别实用的技巧——将“我”和“我的行为”“我的想法”进行分离。我可能懒惰,我可能脾气暴躁,我思绪常常涣散……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是肉身,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就连佛陀,也曾经感叹过自己没有控制好脾气。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别因为一个错误的行动,一个不好的想法,就否定整个人。要时刻看到自我的另一面,那个光明的、良善的、利他的、上进的、好学的你,这也是你。因此,每一个人都是综合的、立体的、全面的。本自具足。在自我接纳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选择志同道合的圈子。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你会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鼓励。再强大的个人,都是社会性动物,都需要社会网络的支持。就像在我的社群中,开始有些朋友不太敢分享,但后来慢慢地受到鼓舞,更多地进行复盘,更多地表达自我,走出了勇敢的一步。▲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认识自我
当一个人接纳自我以后,他的“被看见”的需求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心就像一片土壤,此时已经得到了阳光的照耀,人生的丰盛种子在等待萌发。在去生长、去创造之前,你需要探问自我:你是一颗怎样的种子?每一颗种子,都有独特的基因,都有时代、国家、家庭的因缘际会。因此,我们不需要模仿他人,而是要发展自己的独特命运。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喜欢强调补足短板。但,真正通向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将优势放大到极致,如此这般,财富和成功都是副产品。
什么是“优势”?优势来自于先天禀赋的赐予,经过后天的塑造,是你比其他人更特别的东西。这个世界上,识别优势最好的工具就是“盖洛普优势测试”。盖洛普公司由美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乔治·盖洛普博士于1930年代创立,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中,盖洛普在不断地研究一个课题:成功人士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研究方法非常特别,他们邀请各领域的人来评选,这个领域“最成功的的人”是谁,然后对这些被公认为最成功的人,进行调研。这次调研跨度大概50年,涉及到8万名各领域的最成功经理人,以及200万人的跟踪半结构化访谈。请注意,他们没有得出一个标准结论,说有哪几种特质的人就会成功。盖洛普优势测试的目标,是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最突出的优势,找到适合发挥优势的环境,然后不断发展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内心的幸福,同时赢得外在的成功。世界上竟有这等好事?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获得名声与财富。当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观念时,可能都不敢接受。我们习惯了“苦难出英雄”“宝剑锋从磨砺出”“坚持才能胜利”这样的教导,很难想象,人生可以是另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当我第一次听到巴菲特“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时,我的反应是:什么?上班为什么可以这么快乐?今年,我30岁了,我第一次体会到,和巴菲特一样的心情。这件事的缘起,是因为好朋友刘志斌。作为心理学家,他是清华大学业界导师、多家上市公司CEO的教练,对人的优势发展和心智成长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当我把优势报告发给他之后,我们在深圳南山的一个咖啡厅里,从早上8点聊到下午2点。这不仅是对优势的梳理,更是对我过往30年人生的梳理。在他的鼓励下,我回忆童年、求学和职业生涯,开始理解,为什么我会形成这样的优势特征,以及,未来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很长时间内,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心存困惑。不论是在财新、特斯拉还是腾讯,我的工作绩效表现都很好。但我的内心,常常有另外一个声音。当大家在会议室热火朝天地讨论一个问题时,我偶尔会出神——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吗?1、大多数工作都是熟练工种,但我喜欢不断学习新东西;2、大多数工作需要取悦上级,但我只想说我真正认同的话;3、大多数工作的路径是向上走,但我更在乎自由的状态。那次聊天,就像在心灵的原野中扔进了一粒火种,瞬间火漫山林,我听见了内心的呼喊。在此之前,我一直走着“好学生”的轨迹,从好大学到好公司,不断前进。从那时起,我第一次思考人生另外的可能性,开始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人生的路本来就准备好了,我们所需要的只是火,在模糊中照亮方向。随着不断了解优势,人生使命这个看上去太过宏大的话题,慢慢地就有了答案。有一句话,自然地来到了我的大脑里:这句话,涵盖了学习、研究、表达和影响,让我知道,接下来3年,最重要的是两件事——投资和创作。“投资”是承接使命的一种载体。在当下的状态中,投资既符合我的使命,又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当有一天,彻底实现了财务自由以后,我会把探索真理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芒格是智慧遍及各个领域的狐狸,巴菲特是沉迷于商业和投资的刺猬。刺猬与狐狸这个对比,来自于思想家以赛亚·柏林的一篇评述托尔斯泰的文章。狐狸是百科全书式的,对很多事感兴趣,通晓的领域非常广泛,甚至经常“相互矛盾”;刺猬是一根针穿透型的,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个领域,有一套深信不移的思想体系,寻求万事万物一以贯之。两种人格,都有其长处。就像盖洛普定义的34项优势,你只需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点就行了。在和朋友们讨论优势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优势三问”,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真正擅长和热爱的事情是什么:
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不来自于他人的训导,也不来自于教条式的自律,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任何一个领域,要有所成就,都需要长期投入。如果某件事只是你实现财务自由的工具,那它本身就不是目的。一个成年人,总会有一些事情做得比其他人好。不一定要比全世界好,比你的部门同事、比你的同学们做得好,都算。动机、耐力、效果,这三者结合的地方,就是你的优势所在,就是你的“甜区”。甜区是一个来自网球的术语,是球拍拍面击球的最佳位置。当你用甜区击球时,网球会划出富有力量而优美的曲线,你会清晰地听到那“砰”的一声。最近这段时间,因为事情比较多,我没怎么更新公众号。但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清晰地感受到内心的愉悦,这种愉悦是淡淡的甜蜜,仿佛有神灵附体,和宇宙形成了共振。我特别清晰地记得,高考完以后,语文老师问我考得怎么样,我说作文写得不错,有可能会满分,结果是58分,离满分只差2分。当一个人看清了自己的“甜区”,并且反复用“甜区”击球以后,人生的护城河,就会越挖越深。
最近听了好朋友君一和Max的“点燃你的优势”课第0期,虽然我对盖洛普优势已经有了解,但上课的过程中,启发依旧很多。比如,我原来看重通过优势发现自我,但后来发现,优势也是构建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比如说上司想奖励销冠,就给他开奖励大会。但这种形式,根本不是性格低调的销冠想要的,最后导致彼此吵翻。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还有另一句话,已之所欲,勿施于人。你特别喜欢的,特别想要的,其实对别人来说,不一定重要,甚至根本不重要。因此,不论你是想赞扬一个人,还是想和他达成更深的沟通合作,一定要发现对方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效,才能让关系更近一步。上完课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人人发挥优势的世界,必将是更好的世界。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发挥优势,享受沉浸其中的心流时,世界会变得如何呢?“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是让自己幸福起来。你幸福一分,这个世界的祸害就少一分。”心流是最高级的快乐。那一刻,你的潜能得以发挥,有如神助。
以前我在大厂工作时,做过很多咨询,见过很多心累的朋友。当物质条件到达某个水平时,它能给人带来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这也是我提倡“佛系财务自由”的原因,我们不用追求太高的财富目标,当被动收入达到生活开支以后,就尽快投入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业中。我很喜欢一位心理学家罗杰斯,他倡导一种“自我实现”的心理观。
“人类有机体有一个中心能源;它是整个有机体而不是其某些部分的功能;也许解释这种能源的最好概念就是一种指向完成、指向实现、指向维持和增长的趋势。”简单来说,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它指引人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但自我实现的价值观,会和社会价值观形成冲突。如果压抑了自我,就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希望能探究真理,找到最好的方法,但在职场环境中,有些老板只想要无条件的服从。巴菲特曾经谈到,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告诉他,要遵从“内在积分卡”。人们行事的一大问题在于,他们是拥有内部记分卡还是外部记分卡,如果内部记分卡能令你感到满意,它将非常有用。The Outer Scorecard 外在积分卡——外界给你打分,对你进行评价。The Inner Scorecard 内在积分卡——自己给自己打分,评判好坏对错。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曾经穷困潦倒过,后来进入券商行业改变家境,后来成为国会议员。霍德华·巴菲特不是去教育巴菲特遵循“主流体系”,而是告诉巴菲特要尊重内心的想法,做出独立的判断,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因此,巴菲特把一生献给投资,不是因为他喜欢赚大钱来消费,而是因为他从小就热爱数字,对商业充满兴趣,他6岁时就喜欢记门口的车牌数字,十几岁就开始做小生意买卖股票。他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不断实现自我的潜能,几百亿美金的财富只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有底气和意愿,追求内在的积分卡,在探索自我实现的道路上勇敢前进。将时间这个最宝贵的资源倾注到热爱当中,不计成败得失,放手一搏。图片来源: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作者:兰启昌,畅销书《我们终将变富》作者。分享一个长期投资者的进化之路。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自在生活。点击“在看”,找到你的优势,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