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再看《肖申克的救赎》,我才真正明白了人为什么要读书

2021-11-30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插座APP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疑惑: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短期内看不出差别,但多年后,会过上不一样的人生。这篇文章3200字,预计花9分钟读完,一个人脚下书本的厚度,就是他人生的高度。


作者 洞见 pumpkin

编辑 | Estella

来源 | 洞见(ID:DJ00123987)



英国作家克莱夫·巴克曾说:

“每个美国家庭都拥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陪着无数人走过了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 


让悲观者继续前进,无助者得到力量,傲慢者心生敬畏,绝望者看到希望,迷茫者开始思考。 


每个读者,都能从中汲取不同的能量。 


多年前,看这本书,看到的是激动人心的越狱桥段,如今重温此书,才悟出了书的深意。 




生活中的一切难题
书中自有答案



“非常不可能发生和无法预测的事件,存在于世间的每一种事物之中。” 


谁也料想不到,那个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银行家,竟然会被指控为杀掉妻子的冷血杀手。 


尽管证据不足,安迪仍蒙冤入狱,肖申克监狱的故事,由此拉开帷幕。



入狱的第一晚,是最难熬的。


出乎意料的是,在新入狱的狱友整晚哭喊冤枉时,安迪不发一声。


事实上,这个喜欢地质学的银行家,当晚就找到了可以令自己暂时忘记痛苦的事情。


从瑞德那里买来鹤嘴锄后,每个难熬的夜晚,安迪都用雕刻打发时光。这个爱好,不仅让他不至于沉沦黑暗无所事事,也是他自我救赎的开始。


一天,他百无聊赖在墙上刻字,却意外发现墙上的混凝土有脱落的迹象。 



毕业于缅因大学商学院的安迪,不仅有着出色的金融学知识,还因为兴趣辅修了地质学和建筑学。 


肖申克监狱建于三十年代,那时候混凝土技术还不过关,几十年的风雨早已腐蚀了墙体。 


略一思考,他意识到也许可以挖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的隧道。 


于是,靠着那个鹤嘴锄,安迪每天晚上悄无声息地挖着通道,第二天再把挖出来的泥土藏在裤腿里,带到操场上。 


在监狱工作的时候,他一边劳动,一边观察着监狱的构造。 


其他囚犯只能看到囚牢、操场,狱警和狱卒;安迪看到的则是地下的通风管道、下水道和紧急通道。


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就是他认知世界的蓝图。  


安迪之所以能绝处逢生,找到通往自由大门的道路,离不开他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超乎常人的认知力。


生活的一切难题,书中自有答案。


对于每个人来说,所学的每一个知识,都是在为未来埋下一颗彩蛋,它会在人生的某一刻成为惊喜的馈赠,帮我们横渡万丈迷津。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一个人脚下书本的厚度
就是他人生的高度



书中,最扣人心弦的情节有两处。 


一次,在修葺屋顶时,安迪听到狱警哈德利抱怨,说自己获得了哥哥的遗赠,但需要缴纳一大笔税款。 


冒着被射杀的风险,他壮着胆子告诉哈德利: 


“每个人一生中可以馈赠配偶一次礼物,金额最高可达60000元,1分钱的税都不用交。”


知晓安迪银行家身份的哈德利,放松了警惕,欣然接受了安迪的帮助。


安迪第一次用专业技能,为狱友们赢得了每人3瓶啤酒的福利。那一刻,他们在屋顶沐浴着阳光,获得了片刻的自由。



第二次,典狱长诺顿突然查房。


望着海报后面的隧道,安迪拿起藏着鹤嘴锄的《圣经》装模作样读了起来。 


典狱长接过安迪手中的圣经问道:


“你最喜欢哪一章?”


安迪略加思考之后,用书中一句经文回答:


“看到你,就知道,你是一家之主。”


一句话,夸得典狱长心花怒放。


监狱长旋即说出这段经文的出处,并表示自己更喜欢“我是世上光芒之源,跟随我就不会步入黑暗,而能得到生命光辉”这句话。


安迪说:


“约瑟福音第8章第12节。”


监狱长向安迪投来欣赏的眼光,然后把圣经还给了安迪。



因为喜欢阅读,熟读《圣经》,安迪救了自己。


经过两次试炼,安迪的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典狱长把他从洗衣房调到图书馆工作,让他帮忙洗黑钱;


狱警们开始找安迪报税理财,监狱的图书馆也成了所有狱警的“避税天堂”。 


他的才能对监狱掌权者有用,狱警帮他解决了一直侵犯他的变态“三姐妹”。 


他不再需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监狱里也活得像个体面的自由人。 


同样置身监狱,有人苟延残喘,有人被狱警活活打死,而安迪凭借读过书,获得了监狱里最难得的东西——尊重。 


肖申克监狱,未尝不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安迪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朴素且扎心的“潜规则”: 


这社会本就不公平,你有多有用,就有多特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参差,取决彼此的能力水平。


不读书的人生是没有选择权的,只能被生活逼到最逼仄的角落。


读书的人,更有机会打破阶层的禁锢,拾阶而上,成为让人尊敬的人上人。


一个人脚下书本的厚度,就是他人生的高度。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书犹良药,可以医愚

书如巨尺,可以丈量世界



在肖申克监狱,有人向往高墙外的星辰大海,有人安于墙内的平淡与秩序。 


图书管理员布鲁斯显然属于后者。


服刑50年后,接到假释通知的他,却故意制造了一次犯罪,企图继续留在监狱。


但伎俩被识破的他,还是被迫离开了。


然而多年来的与世隔绝,让他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



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让他惊慌失措;高耸入云的建筑,让他倍感窒息。


出狱后的他被分配在超市工作,然而他衰老迟缓的行动,总是被顾客投诉指责,生活在高压状态之下,他甚至连觉都睡不安稳。


在监狱里,布鲁斯是个有教养的体面人;在社会中,他是个落魄的“多余人”。


每天活在恐惧之中的布鲁斯,一年后选择了自杀。


书中有句话说得很好: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


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


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体制化”如一把刀,斩断人与社会的联系;又如一副麻药,麻木着每个人的心智


在监狱里被体制化的人比比皆是。 


而安迪却时刻警醒自己,即便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他仍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他连续6年,每周坚持给州政府写信,请求拨款为肖申克监狱图书馆添置图书。


在安迪的不懈努力下,州里最终决定给肖申克监狱每年800美元的补助,安迪用它来买了各种种类的旧书和唱片等。


原本狭窄破旧的图书馆,成了新英格兰州最大的监狱图书馆。


几乎任何领域的书籍资料,安迪都能想方设法弄到。



27年与世隔绝的日子里,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迪靠着图书馆里的海量资源,始终和时代保持同频。


“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


尽管身体被囚禁,安迪的灵魂始终是自由的。


因为通过阅读,他能不断学习新的事物,尽可能触摸时代的脉搏,而不至于被体制化慢慢杀死。


书犹良药,可以医愚;书如巨尺,可以丈量世界。


也许我们身囚于三尺之地,但仍能通过读书,去感受外部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
更没有白读的书



影片的结尾,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通过凿了19年的地道,成功逃出生天,在太平洋的小岛上安度余生。 


肖申克监狱,一个坚不可摧的牢笼,安迪却以知识为钥匙,叩开了通往自由的大门。


他精通金融知识,能帮所有狱警避税理财,所以他在监狱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他能把《圣经》倒背如流,所以典狱长第一次查房时,没有发现他藏在《圣经》的那把鹤嘴锄; 



他在监狱图书馆研究地质和气象学,所以他能挖通墙壁,爬出500码的地下管道; 



他懂得户籍政策,所以能利用帮典狱长洗钱的机会,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身份,为越狱后的生活做准备。



一切都是那么巧合又自然。 


每一个不起眼的知识和技能,都在冥冥之中帮助安迪叩开了通往自由的大门。 


佛典里有一句话:“功不唐捐”,用在安迪身上恰好合适。 


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读的书。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得到回报。 


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在你看不见的方向,你播下的种子正在悄悄生根发芽,终有一天,它们会长出一片森林。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图片来源: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本文作者:洞见pumpkin,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插座APP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点击“在看”,没有白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