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那些玩命工作的人,真不是因为钱

2021-10-19
文章转载自"插座APP"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插座APP


擅长把工作当成是玩的人,都能把困难与压力变成动力、挑战和机会。并且会比别人做得更好。这篇文章2900字,预计8分钟读完,把工作看成是一场游戏,你的人生将充满乐趣。



作者 | 刘润
编辑 | Frigg
源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有一年过生日,一同去马丘比丘、亚马逊丛林的朋友为我庆生。


说完“生日快乐”,他就话锋一转,善意地规劝我:


“你不要那么拼命工作,要多休息。”


我说:


“我哪里有拼命工作,我每天都在玩,就连发际线都保护得特别好。”


对方很惊讶:


“你这是拉仇恨啊,做咨询、做培训、写专栏、私董会……同时做这么多事情还说不累,每一项可都要耗费大量精力。”


其实我真的不累,我玩得很开心,这是心里话。



工作是创造不是消耗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分享过自己如何度过完整的一天:


7点准时起床,然后运动,阅读,参加活动,演讲;


和客户讨论项目进展,开电话会议,和多年未见的好友畅聊叙旧,一直到晚上23:00;


听15分钟雨水拍打在窗户上的白噪音,睡觉。


有人问我,这种像机器一样的生活是如何炼成的?


其实,这种枯燥机械的工作状态看似难以令人接受,实际上却如同一只瑞士钟表,体现了一种规律和秩序的美。


这也不是什么自律,是一种很好玩的生活方式。


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人:


在应酬之后,还会回到公司独自写报告;凌晨在睡梦中被电话吵醒,从被窝里爬起来为客户解决问题;节假日从不休息,还会工作到深夜。


他们的勤奋和努力,不需要老板的褒奖,不需要物质的补贴,不需要发朋友圈证明,不需要强打鸡血,也不需要被人说服和强迫。


他们发自心底地认为,工作是创造而不是消耗。


对待工作的态度,正是优秀和庸常的分界线。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玩和工作的四象限



有人问我:


“你是怎样定义玩和工作的?玩是充满乐趣的、欲罢不能的?工作是重复枯燥的、不得不做的?”


其实,玩和工作从来都不是一维的两端,彼此对立。


认为这两者像散点一样水平分布在横轴的两侧,是一种偏颇的认识。


玩和工作,是可以进行科学的划分与组合的,它们是“二维四象限”的两根轴。


玩是名为“乐趣”的横轴,负边是“枯燥”,正边是“玩”;工作,是名为“价值”的纵轴,负边是“消耗”,正边是“工作”。


“乐趣”和“价值”两根轴,把你的时间分为四个象限。你落在哪一个象限,决定了你人生的坐标点。



时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一种是成就我们,一种是消耗我们,前者是赋予意义,后者是谋杀生命。


在第三象限,横竖都是负值,是枯燥地消耗。


无所事事地闲逛、漫无目的地瞎想、吃饱饭就上床睡觉……不但索然无味,还不创造价值。


这样的事,完全没必要干。


太阳每天冉冉升起,而你悲悲切切地浪费光阴,千万不要忘记,生命和时间才是最珍贵的奢侈品。


在第四象限,是消耗地玩。


唱卡拉OK、剁手买东西、逛街看电影,都属于此类。这些娱乐都很有趣,但同样不创造价值。


虽然能让你获得短期的满足,却会消耗大量的资源,甚至还让你陷入长久的空虚。


于是你常常心怀愧疚,渴望改变,但总是游走在满腔热血和因循苟且之间:


知识的匮乏使你最害怕阅读的人,因为与他们相比你总是相形见绌,于是你便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有时大半年过去,斥巨资买的“精神食粮”也没吃上几口;


啤酒肚、水桶腰让你无地自容,下定决心要瘦出人鱼线,不瘦10斤不换头像,于是下载了KEEP,办了张健身卡,还请了个私教,结果只是坚持发了几天朋友圈;


同事升职涨薪让你羡慕嫉妒,决心要超过他们,让老板对你也赞叹刮目,于是你买了一堆课程,但才看了半个小时就昏昏欲睡。


很多人都是这样吧,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改变太难,还是吃鸡打王者比较简单。


在第二象限,是枯燥的工作。


消耗地玩很花钱,还空虚,怎么办?


那就用“枯燥的工作”来替换吧,还能赚钱。


可赚了钱之后干什么呢?赚了钱,又可以消耗地玩了。


这样的场景重复上演,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艰难地把巨石推向山顶,巨石又轰隆隆掉下来,生命就在无效无望的重复中消磨殆尽了。


如果你能摆脱懒惰、枯燥、抱怨的地心引力,穿梭到第一象限,工作就会像玩一样轻松有趣,赚钱也只是一件顺便的事情。



把工作当成玩



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成功的秘诀:


就是把工作当成玩。


他们正在用各种语言悄悄告诉你,只是你未必听见。


牛顿因为工作太专心,把手表当成鸡蛋放在锅里煮,不是想说自己多么敬业,只是想说自己玩上了瘾。


段永平说自己没有“加班”这个概念,早早起床工作到晚上10点下班,凌晨还在开会看报告,这是玩到废寝忘食。


雷军是人尽皆知的劳模企业家,但看到比他玩得更疯的韩国三星高管,雷军也被雷到了。


几位三星副总裁几十年如一日,早上6点到公司,晚上10点才回家。


陪伴他们的总是清晨的静谧和首尔夜晚美丽的灯火,什么是早高峰晚高峰,他们统统没见过。


所以,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什么人?是那些把工作当成了玩,永远不知疲倦、永远精力充沛的人。


那么,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又是什么人?


是那些白天在枯燥地工作,晚上在消耗地玩,日夜如此,任由生命在看似平衡的重复循环中消逝不见的人。


而有些人,不分白天晚上,一直在工作,一直在玩,这样的人,玩和工作是浑然一体的。


你可能会质疑:因为他们成功了,所以工作得有意义,才能把工作当成玩,我可做不到。


我认为你应该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他们对工作有热情,主动赋予工作崇高意义和无限乐趣,才能做到这么高的成就。


我在微软工作了13年,毕业、恋爱、结婚、买房、生子都在这家公司,深刻体会到把工作当成玩的魅力。


在我加入英雄战队后,我一心只想冲到最前线战斗,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


晚上就住在办公室,累了就找个睡袋躺在会议室,直到早上阿姨打扫卫生时不小心发现我吓一大跳;


我主动申请服务最重要的客户,怀揣3个手机,那时上海地铁还没有手机信号,进地铁前要打电话向公司报备,以防客户联系不上,出地铁再解除报备;


我每天打几个小时的国际长途,半夜拿着手机,听某某著名公司的CIO在电话里用英文怒吼:


“我和你们全球CFO在剑桥是同学,如果凌晨前你解决不了我的问题,我就……”


在微软的峥嵘岁月里,我也曾经像你一样觉得疲倦,可是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找到工作的乐趣,就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和创造力。


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都把工作看成是一场游戏。


有的人只是玩玩而已,有的人却在努力打怪升级,一心要成为最强王者。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写在最后



也许在你眼里,我是“机器人”,是“工作狂”,但我爱这种快乐和秩序。


我没有拼命工作,我只是玩上了瘾。


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我斗胆把这句话稍作修改:出来工作,迟早是要“玩”的。


年轻人们,工作就是玩,很开心,我们一起玩起来吧。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本文摘自刘润新书《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经管10月出版。著名商业顾问刘润为你准备的一整套思维框架,助你启动“开挂人生”。与50万学员、190万公众号读者一同学习底层逻辑,远离竞争、获得指数级成长、聪明地获得财富……在千变万化的复杂世界中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