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何停止不前?成长有捷径吗?这篇文章2900字,预计花8分钟读完,做好这20件事,让你终身受用。
作者 | 黛西
编辑 | 小杰
来源 | 黛西巫巫(ID:dexiww001)
是因为在追逐“好习惯”的路上,不断有“坏习惯”绊倒和阻拦我们奔跑。
学会停止做错误的事情,根治阻碍我们的坏习惯,才是更快的成长捷径。
1、不要觉得自己“真正的生活”还没开始
春节后再减肥;开学后就早起;明天就学习看书!
而现实flag频频打脸:
体重只增不减;闹钟关了一遍又一遍;房间的书早早落了灰。
无数个“等等等”,让自己逐渐偏离生活轨道,平庸活着。
你真正的生活早就开始上演,当下付出行动,就是最好的翻转点。
2、不接受他人定义的标准,也不定义他人
不活给别人看,也不看别人如何活。
我们不是商品,无需他人来标榜价值。同理,我们也不该限制他人自由。
每个人都应该拒绝第三方操控,过自定义生活,涂鸦自己的人生。
3、不纠结过去的错误
我们不可能做对每个决策:选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爱上什么人。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生活很多悲剧,都来自数不清的犹豫和纠结。
生活的每个新层次,都需要一个不同的你。
及时止损,从复盘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也是一种前进。
4、别踮着脚尖爱别人
讨好型人格,对谁都好,就是对自己不好。
可你,从来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
永远不要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维护任何一段亲密关系。
假期可以适当放松,但不能放空,稍不注意,就会沦为惰性的奴隶。
6、不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常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但两种价值观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志向不同。
不是所有人都能同频聊天,不试图说服他人,也别理会喜欢指手画脚的人。
找到对的圈子,把精力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是更好的做法。
7、不低估“写下来”的力量
总是控制不住情绪,写下来;
总是拖延、迷茫、胡思乱想,写下来;
思考问题很浅显,没有逻辑,写下来。
只有写下来,你才能和负面情绪和解,活得愈加理智。
8、不贪恋一切速成的东西
世界正通过互联网,把每个人变成无法思考的巨婴。
网上一刷就有的干货、新鲜视频、热搜……正扼杀着我们的思考能力。
停止只输入网络投喂的碎片化信息,尝试去输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取决于他能多大程度地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10、不要有自嗨式的优越感
你怎么看搞笑综艺啊?我都是看深度纪录片。
她为什么要天天化妆啊?我不化妆也有人追呀。
这么拼命干嘛?我当时没怎么学就考上大学了。
喜欢用个人长处贬低他人,享受优越感的人,很容易裹足不前。
一个人如果只想听到夸奖的声音,那么ta离世界的真相,会越来越远。
因为捧杀,也是废掉一个人最容易的方法。
11、不要逃避你害怕的事情
以前很怕别人拒绝,更怕别人轻慢。
长大后才发现,被拒绝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被轻慢是认识自我的最好方式。
每个人都有无助、被轻视,甚至被蔑视的时候,这是人生很重要的、需要承受和成长的部分。
它无关尊严,只关乎看问题的角度和生活的况味。
你羡慕的生活,都充满了你没勇气做的事。
不要怕失败,尝试迈出去的那每一小步,才是推动我们成长的最大动力。
12、不要因为寂寞,选择将就
标准一旦降低,只会越来越低。
不要因为寂寞,选错了爱人和朋友,凑合了工作,廉价了生活。
▲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走出去,跳出舒适圈
15、不要每天长时间重复同一件事
无论是轻松消遣,还是高强度学习,长时间重复,都会让你感到痛苦。
而生活中有两种痛苦,一种是让你变强大,一种毫无意义,损耗时间。
不要榨干自己的精力,学会喊停,跳出重复陷阱,才能找到生活真正的出口。
16、不要冷暴力处理任何一段关系
冷暴力,是对一个人最折磨的凌迟。
因为我们最害怕的, 是毫无回应的关系中,产生的抛弃感。
坦诚沟通,及时说出需求和想法,才能给感情加入天然的润滑剂。
每次一出现热搜、新闻事件,舆论会有正反两方,两队只站队不站对,进行对撕。
易中天有段话特别好:
“当一件事情发生后,第一要先学会弄清事实,这是‘真伪判断’。
然后才能讨论是对是错,这是‘是非判断’。
至于‘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只能放在最后,甚至未必一定要有。
可惜我们的思维习惯,往往是反着的。
事情还没弄清楚,道德批判就先开始了。”
遇到事情,多做事实判断,少做价值判断,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准。
19、不要停止问“为什么”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真正有用的干货,少之又少。
正如柯勒律治所说:“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
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泡在浊水中,失去生机。
短暂难过后,我们仍会收拾好心情,处理好眼前的苟且,继续热爱生活,不是吗?
希望大家也能卸下坚强的面具,拾回自己幼稚的权利。
点个“在看”,愿我们不再被生活推着往前走,轻松快乐地成长。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学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