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来源 | 观点(baobaobutong)文 | 老六
一场久违的狂欢。
中原地产统计显示,2月28日到3月3日五天时间,香港一手市场共录得近590宗成交——这个数据是整个二月成交量的2倍多。上周末,香港看房量暴涨600%,成交量暴涨700%。仅3月2日至3月3日,香港就录得约452宗成交,是2月24日至2月25日的18倍。有人拿1亿元扫货香港,一口气买12套800万的新房……这样的趋势也体现在不少楼盘上。几天前,香港入市新盘BelgraviaPlace,首批138套房源收到超过4400个意向登记,超额认购逾30倍,开卖后4小时即售罄!碧桂园香港旗下项目珑碧,过去几天看房量平均增加3倍。2月28日以来的一周内,项目共售出了22套房源,现时所有可售单位已售罄。
还有裕泰兴旗下土瓜湾现楼城轩,该项目全盘共48伙,至今累售46伙,其中42伙是过去几天内录得,现只余下两伙连天台特色户待售。业内专家预测,香港楼市首季将迎来成交量小阳春,按季有望同比增加七成,预计上半年将同比微涨5%。暴涨的热度让香港中介也变得忙碌起来。在深圳,美联物业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天美联深圳的客户对于香港物业的咨询量大幅上升50倍,同时带看量也显著上升超20倍。有中介表示,如果市况能维持住,年入百万港元不是梦。这不禁令人好奇,内地楼市一片惨淡之时,香港楼市何以突然爆火?有这种疑问很正常,因为刚过去的2023年,香港楼市成交量创下了33年来最低水平。根据中原地产此前的预测,2023年香港楼宇总成交量预计仅有5.8万宗,较2022年再下跌2.7%,很可能创1991年有全港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香港楼市的低迷背后有几重原因。大环境是美元持续加息,香港房贷利率随之飙涨,扛不住压力的购房者加速抛售。另一方面,香港长期调控楼市的“辣招”一直未能撤销,买房依旧存在不小门槛。
而且,香港差估署发表的《香港物业报告2023》预测,2024年香港住宅落成量将达26970个,暴增35.2%,或创2002年以来新高。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报306.4点,已连跌9个月,累跌13.5%,创逾20年最长楼市跌幅。去年,香港到处传出降价几百上千万的房子,有的甚至“六年时间暴跌了3000万”。不少中介“一年卖不到一套”,中介龙头中原地产2023年在香港关掉了100多家店铺。转折点出现在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中表示,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撤辣”),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回看过往,2009年至2017年,香港至少推出了8轮调节按揭成数和贷款额度的逆周期措施,多次加征印花税。可谓是“辣招”不断。如今的新政策意味着,14年之后,香港楼市重入“零辣招”时代。此前,若非本地永久居民,买房会加收高额的税费,香港楼市也一直通过高额税费来调节楼市。“撤辣”之后,任何人去香港买房,都和本地居民一样,仅需缴纳从价印花税。有人计算过,假设外地人在港购买第二套房,以总价1000万元计算,去年10月以前税率15%,需缴税150万元,去年10月改为7.5%,如今更只需3%,可省税超百万元。如此利好之下,持币待购者自然闻风而动。正因此,“撤辣”之后,有人连夜飞来买了近8000万港元的房子,也有人高铁过来买了上亿港元的房子。无论是为了居住、教育还是投资,香港房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一旦价格到位,便有人迅速涌来。“撤辣”是个大招。拉长时间来看,香港的大动作不止发生在楼市。时间回到2022年10月19日,新上任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发布了首份施政报告。李家超在报告中直言——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和进取地“抢企业”、“抢人才”。这可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为了抢人,香港放了大招。例如,全新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年薪达250万港元或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人士,可获通行证来港发展。再如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如雇主引入人才的职位属“人才清单”表列的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招聘的职位年薪达港币200万元以上,无需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不止抢人,香港还抢企业。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策略产业,引进世界各地高潜力、具代表性的重点企业。拨出300亿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用于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具体的政策还有不少,当时就有人感慨“香港真急了”。要知道,翻看香港以往的施政报告,很少看见“吸引人才”的字眼。香港的急迫背后,从2019年底到2022年中,香港已经减少了23万人。要知道,过去60年里,香港人口减少的年份只有两次。更重要的是劳动人口的加速流失。过去两年,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更严峻的是,香港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下降。2022年9月,英国智库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香港的排名从第3名跌至第4名,新加坡则从第6名升至第3名。失去“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桂冠的香港,也确实该急了。前段时间,香港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50.31万人,与2022年同期的747.26万人相比,增加3.05万人。这也是2019年之后,香港人口再次突破750万大关。而这些流入人口的主力,正是来自内地。可以想象,在这之后,香港和内地的联系,只会更加紧密。借用一句老话来说——一座城市的命运,固然要靠自己的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