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来源 | 投资家(touzijias)文 | 萧风
国内“狂卷”的新能源市场,正上演一出闹剧。
推出MPV高端车型MEGA的理想汽车,3月内吸引了全行业50%热度。
谁能想到,发布一台新车会带来流量失控、网络轩然大波,让理想汽车从年内市值高点3500亿港元一泻千里,超1000亿港元灰飞烟灭。截至3月26日港股收盘,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仅从“检讨信”里收获了2.5%小幅上涨,但更多股民、网友显然对这波公关舆情不买账。
造车新势力里出类拔萃,收获靓丽财报的理想汽车,怎么就突然失控了?
一
二
李想恐怕做梦也没想到,内部“检讨信”发布次日,就翻车了。
3月22日,理想汽车港股再次大跌超10%,估计李想“跳楼”的心都有了。那么。为何2月底受股民、网友追捧的理想汽车,会出现急转弯呢?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国内新能源车进入白热化阶段,对于根基薄弱带有互联网造车背景的新势力来说,亚历山大。”
换句话说,造车新势力想在各路“神仙”四面八方赶来鏖战的新能源行业脱颖而出,就要付出更多心血,其难度不可谓不大。既要应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又要推陈出新,满足客户精进的需求。理想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的早期玩家,还要抵御“后浪”进攻。
知易行难。一批批造车新势力的倒下,验证了熬不出来就等死的逻辑。而在过去几年的岁月里,理想汽车一直都在想办法守住“增程式”阵地,李想也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不吹不黑,李想的努力有目共睹,其在2月26日发布的2023年财报就诠释了奋斗的价值。
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产品2023年交付量达37.6万台,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年交付超30万辆的企业。而经常被外界放到一起讨论的“蔚小理”其它两家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全年只交付了约16万台、14.2万台车,差距一目了然,理想汽车有杀出新势力重围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销量领跑国内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在经营情况方面也做到了一马当先。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突破1000亿元,净利润118.1亿元,直逼全球新能源龙头比亚迪、特斯拉,亦是比亚迪、特斯拉之外全球第三家超百亿净利润的车企,李想的高光时刻。
彼时,财报一出,李想和理想汽车炸裂了,资本欢呼了,网络好评如潮了,与现在形成360度急转弯。当网友期待李想接下来会不会打出“惊艳一枪”,他带来了“伤心小箭”。
三
张国荣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里有句令人难忘的经典台词,“不疯魔不成活”。
这句话台词的现代解读是,“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科学巨人等等能成就一番大作为者,不乏疯魔之辈,唯有此等痴迷投入才能终成大器,完成大业,故有不疯魔不成活。”
李想现在何尝不是疯魔状态?为了拉流,当年那个在汽车之家时代沉默寡言的创业者,成了有时候比华为余承东更疯的“网络公知”。“一言不合就开怼,自言自语想跳楼。”
有观点说,理想汽车口碑急转直下是李想“失去理想”、“李想飘了”。其实根本谈不上什么“失去李想、飘了。”MEGA的出现是理想汽车攻城战的关键一步。根据三方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信息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约886万辆,同比暴增36%,其中SUV增长迅猛,是各大车企优先布局的品类,各路“神仙”都在盯着的肥肉。
理想汽车虽然推出了三款销量靠前的耐打车型,但遭遇迎风来的竞争对手,最好的办法不是防御是进攻,找到下一片洼地。MPV就是个好方向,至少没被几位新能源龙头盯上。
不过,在产品定价上,李想有些着急了,这是他疯魔的体现。纵观网络呼声,埋怨或由埋怨产生的各种吐槽的根因,基本离不开“高昂”的价格。李想的定价怎么来得?无非是对标了外资MPV,用前面SUV的策略复刻到MEGA身上,最终导致了过往营销策略的失效。
尽管李想琢磨挽回一切,但习惯性“有问题就解释”的他,已很难跳出“自我闭环意识”。
当前,国内新能源白热化竞争态势异常激烈,“不存在出错误的空间”。看到同行发现新大陆,马上就会有玩家跑来占坑,比如小鹏汽车就快速推出了售价35.98万元起步的X9。
据说,小鹏汽车推出X9时,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体验座驾后,流露出了愉悦的表情,他还拉着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兴奋的合影留念,好似一个天大的机遇再向二人招手。
不知李想是何感想?但愿经此一役,理想汽车能真正想明白,路在何方?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