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丈夫跑外卖攒30万,妻子全拿给弟弟,回答惹怒全网:没有边界感,是一场灾难

2024-05-03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文/MBA智库·素小温   编辑/MBA智库琉琉

1

没有边界感的人,

到底有多可怕?


近日,一对河南夫妻吵架的新闻,引发了全网热议。


据多家媒体报道,男子李先生是位外卖员,辛辛苦苦跑了5年的外卖,好不容易才攒下30万。



这是夫妻用来抵抗风险的共同财产,李先生很信任妻子,就把这30万交给了妻子保管。


没想到,妻子一转身就把这笔钱拿去借给了她弟弟。


弟弟用这笔钱,买了豪车。


这一举动让李先生十分气愤,他决定采取法律手段把钱要回来,再跟妻子离婚。


没想到妻子却理直气壮:弟弟是跟我一起的,娶了我就要照顾他。



这条新闻冲上热搜后,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网友表示,家庭条件本身就一般,姐姐都结婚了,干嘛还如此“照顾”弟弟?


但有人觉得,姐姐帮弟弟理所当然,毕竟有血缘关系在。


更有甚者说:要是按这个逻辑,那李先生岂不是要把小舅子的所有开销都包了!遇上这妻子,早离早免罪!


如果姐姐有能力,拿个人积蓄去支持弟弟,别说买豪车,就算是豪宅,姐夫也无权干预。


但是让姐夫拿血汗钱和这个家庭的开销去满足小舅子的虚荣心,实属荒谬。


李先生妻子的行为,让网友愤怒,说到底,还是因为边界感


卡尔·荣格说:“没有边界感,人就会失去自我和自由。”


没有边界感的人,根本拎不清什么是主次,遇到任何事,都是跟着感觉走。


在他们眼里,不管原则和对错,只要我认为是这样,就应该这样。


2018年7月,杭州有位复读生小兰(化名),在查询成绩时,发现自己又落榜了。


小兰填的是某传媒大学的表演专业,奇怪的是,很多分数比她低的同学,都有被录取。


这让她很疑惑,于是她跑去询问招生办,一问才知道,自己的志愿被人改了。


可小兰明确表示,自己从没改过专业。


最后调查才明白,有次她让好友小柯(化名)帮忙打印准考证,告诉了对方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和密码。


没想到,小柯居然利用这些信息,擅自做主替小兰改了志愿。


而小柯的回答更让她震惊: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以你的能力上这个大学太可惜了,我希望你再复读一年,上个更好的大学。”


一句“为你好”把小兰听得毛骨悚然,也让小兰又为此付出一年残酷的时光。



骑着一头牛往人家菜园跑,还说自己是帮人除草。


什么事能碰,什么事不能碰,这是最起码的底线。


人一旦没了边界感,就像一颗隐形炸弹。


你永远不知道哪一秒,会引发一场灾难。


2

多少关系都毁在了

“我不明说,你就以为没事”


没有边界感的人,往往是听不出“弦外之音”的。


在他们看来,我不明说,你就觉得没关系。


你没果断拒绝,我就当你默认。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亲戚一家五口旅游需要接待,怎么拒绝才不得罪人?



问答区看到一位网友,讲了这么个故事。


亲戚一家五口旅游,打算到网友家里暂住一周。


亲戚才住第二天,三个小孩就在家里四处打闹。


不仅影响旁边的邻居,还弄坏了他的家具。


网友见到后,虽然心里很介意,但碍于亲戚关系还是说着没事


亲戚见孩子犯错了,并没给主人赔礼道歉,而是转身问孩子伤到哪呢?要不要弄药?


作为父母,第一时间关心孩子,是人之常情。


但做为客人,连最基本的礼仪德行都可以省略。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要给了暗示,对方就能秒懂。


但对没边界感的人而言,丝毫get不到你的真正含义。


明说,又会觉得你小题大做、斤斤计较。


一段关系之所以让人窒息,就是因为有这只“无形的大手”,掐住了喉咙。


在《我的前半生》中,唐晶和贺涵是对牵手10年的情侣。


唐晶有个叫罗子君的好闺蜜,而唐晶对罗子君,可谓是掏心掏肺。


罗子君离婚生活陷入低谷后,作为闺蜜的唐晶,从工作到生活都无微不至的悉心看顾。


甚至把自己的男友贺涵都拉过来,时时帮助这个无依无靠的闺蜜。


哪怕是上班挤地铁,鞋子不小心被人挤掉了来不及上班这种小事,都让男朋友贺涵去接。


唐晶要外派香港,让罗子君有事就去找贺涵,这本身就会出问题;


而罗子君孤儿寡母,贺涵又是唐晶的男友,彼此更应该保持好距离。


最后,罗子君和贺涵在彼此的帮助和成长中互生好感,唐晶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三个人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别等到捅破了窗户纸,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维护一段关系,并不容易,不到关键时刻,都不会轻易捅破窗户纸。


可对没有边界感的人来说,对平日的问题或细节,毫不在意、视而不见。


只有血淋淋的教训,才能把他痛醒。


3

人与人最舒服相处

各自带着凉薄


古人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任何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走向它的反面。


同样,一段关系,也是如此。


如果来往过于频繁,追求亲密无间,只会加速关系的破裂。


曾看过一部关于少林寺的小说,里面有个情节印象深刻。


当时,南北两个少林寺正在闹饥荒,刚好寺内缺一个监管两寺的方丈。


而这个名额,是从两个少林寺的管事方丈中选取。


选取的资格很简单,就凭谁能获得更多灾民的认可。


于是,北少林的管事方丈很热情,每天都给灾民发馒头。


而南少林的管事方丈比较冷淡,只给灾民们一碗清粥。


南少林的和尚很不解,他们觉得,南少林的管事方丈这样做把位置拱手相让。


北少林的管事方丈得知后,暗自窃喜,觉得此职位非我莫属,于是更加积极地发馒头。


可一段时间后,饥荒不但没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


很多南少林的灾民,一碗粥没喝饱,纷纷跑去北少林抢馒头。


这样一来,北少林马上就撑不住了,只好减少馒头的数量,到最后连馒头都发不下去了!


很多灾民一看没了馒头,便对北少林破口大骂,有的还疯狂往北少林扔石头。


那些没领到馒头的灾民,于是又跑回南少林领粥。


虽然分量少,但对饿得发抖的灾民来说,那就是雪中送炭。


因此,南少林的管事方丈,得到了广大灾民的认可,最后直接坐上了监管方丈。


人与人相处,何尝不是如此。


起初太热情,对方会觉得暖心。


可只要后面温度跟不上,立马就会演变成“升米恩,斗米仇”。



蔡康永说:


我不认为过于温暖,是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最佳方法,如果被温暖两个字绑住,就更吃力。我劝你做一个冷淡的人,学会冷漠,你才能成全温暖。”


生活中不论是哪种关系,一旦被温暖绑架,就会期待过高。


这种高期待就像一枚毒药,它会让人上瘾,同时也脱离了原本能掌控的局面。


当经历的事与愿违多了,再好的关系,都会走向决裂。


真正清醒的人都明白,适当的冷淡,给予的热情才会让人难忘。


各自凉薄,送来的温暖才会更加珍惜。


网上曾有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最自在的状态?


有个高赞回答是:不想欠别人的也不想别人欠我的!


是啊!越长大越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凉薄一点最舒服。


我不要求你跟我一样,但你别想办法同化我。


我尽量不麻烦对方,对方最好也别来麻烦我。


互不相欠,各自安好。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能活成最舒服的状态。


-THE END-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素小温(MBA智库专栏作者),在文章中寻找一束光。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12年前,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