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为什么父辈们收入低却能存到钱,而你不行?这3点决定了财富命运

2024-04-30
文章转载自"MBA智库"

文/半生篱落   编辑/MBA智库琉

最近各大社交平台都有讨论过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收入比父辈高,却存不到什么钱?”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看一个伊索寓言故事:


蚂蚁夏天忙着存粮,蟋蟀则在忘情歌唱。


冬天到来时蟋蟀发现自己没有食物,最终饿死,而蚂蚁则熬过了漫长冬季。


诚然,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可否认,然后我们更容易受到当今社会各种引诱型消费观念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到“我需要”的陷阱里。


当我们想像父辈们一样去储蓄时,才惊觉入不敷出。


有人说:“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


但在经济动荡的大环境下,这句话不再被人奉为圭臬。


因为我们深知存的不是钱,是对未来可支配的自由。


以下3种情况很容易让人有钱“返贫”,让我们看清生活真相,守住钱包底线。


01


收入无盈余,打工易返贫


著名经济学者野口悠纪雄说:“有了钱,人就会改变。重要的是持有者如何生活。”


钱是种可以放大人欲望的东西。没钱时只需一样东西,有钱时还想得到另一样东西。


赚钱花钱本非错事,但欲望失控,钱可能就白挣了。


上个月我在跟老妈通话,她说婶子跟她抱怨,在外工作两年的侄女这几天吵着要回老家,但是几百块的车费都掏不出,还得打钱给她。


老妈暗暗替婶子恨铁不成钢。


回到家后老妈让我去看看这个侄女,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


也许知道了自家老妈的吐槽,她看到我的出现,不自然地把手里最新款的iPhone扣在了桌上,随后站起来扯了扯衣角,环顾周围后一脚把床底的大牌球鞋往里踹了踹


尽管如此,衣架上亮眼洛丽塔服饰还是映入了眼帘。


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只是这房间里的每一样,都与她睡的铁皮房格格不入。


我惊叹:“好久不见呀,你买了那么多漂亮衣服,真好看。”


她回答:“这些都是洛丽塔的正版裙子,可贵了。我是托别人买才买到的。”


打开话题后我才发现,月薪四千的她,愣是把生活水准过成了二、三万。


她表示自己从不买杂牌的洛丽塔裙,因为她身边的朋友会嘲笑她。


自从花半个月工资买裙子后,她对生活的配置要求越来越高。


打开了欲望,她就越发毫无节制地花光自己的工资,花呗上欠着几千块,身上还没有多余的钱。


随后遇到公司裁员,被逼无奈的她只好选择先回家暂缓一下。



周国平说:“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一项最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花钱如流水,赚钱如抓鬼,放水容易抓鬼难。


没人会对我们自己的人生负责,更不会有人对我们的未来一直买单。


侄女觉得做个月光族是对自己好的表现,等到风险来临之际却毫无反抗之力。


有句话说:“吃不穷,用不穷,不会打点一世穷。”


大手大脚的“潇洒”,很容易落入打工返贫的怪圈。


02


小钱随便花,钱财偷偷溜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有人说:“消费的快感是一时的,守好自己的钱包才是一世的。”


消费快感是种隐秘而麻痹的东西,可能等你反应过来,钱包已经消瘦无比。


知乎网友@保持微笑 也曾是一个追求消费快感的人。


网友说她毕业后到手工资7000多,生活在一个三四线的小城市里,公司包吃包住,照理来说应该能攒下不少钱。


工作两年后她发现自己存款还不到五位数,她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把钱花在了哪里。


她上大学时没有多余的钱购买想要的东西,每花一笔还要纠结半天。


工作后终于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以前被压抑的欲望一下子腾空而出,花起钱来不再去关注每一笔价格。


二十块的奶茶一周喝三五次;


每个周末出去胡吃海喝一顿;


驿站的快递每次取一大摞;


尤其她还是个杯子控,工位上排排站了七八个杯子。


她说圆柱体用来喝咖啡的,小白杯用来泡豆浆的,冬天冷要有一个保温的,早上去打水需要一个“网红水桶杯”储水的……这还未算上在租房的那部分。


网友说自己明明没有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也不够买奢侈品,怎么就存不到钱呢?


直到有一天她不小心绊倒鞋柜,鞋子一股脑倒地,她才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同样式的鞋子。


不仅如此,厨房里挤不下的网红锅,房间里数不清的包包。


每一件都很便宜,但每一件都有不同的“替身”,叠加起来都是金钱痕迹。



《拿铁因素》一书中把主人公天天买咖啡的支出项称为是“拿铁因素”。


也就是指每个人身上非必要的消费支出和习惯,例如购买奶茶、包包、香烟……


作者戴维·巴赫说:“财富取决于你实现财富自由的能力。”


只把钱花在无意义的消耗品上,钱就失去了再生的活力,人也失去了财富自由的能力。


普通人首先可以找到自己身上的“拿铁因素”,戒掉这些小而轻率的支出习惯,把钱留给自己,由少进行累积。


不要高估每一次的决定,也不要小看一笔的积累。


一次又一次不起眼的消费都可能掏空每一个普通的打工人。


如果小钱止不住,钱包始终不会富。


03


暴富无规划,金山也难留


经常会有人说:“只要我暴富了,花钱的事就不再是问题。”


而现实中更大的可能是,暴富的人沿用旧的花钱习惯去处理新的金钱问题,进而遭受到钱财的反噬作用。


美国的戴维本是无业游民,一次意外他获得了2700万美元(合1.89亿人民币)的大奖,一夜暴富让他获得普通人难以达到的金钱数额。


从此他开始毫无规划地释放自己的欲望与野心。


花费160万美金去购买6000平方英尺的豪华别墅;


为未成年的女儿买下一辆兰博基尼;


为自己买下190万的私人飞机;


身上数不尽的名牌衣服与手表配饰;


不用工作的他整日与亲朋好友寻欢作乐,一直想着怎么花掉这些钱。


但当所有欲望被无限满足时,内心的空虚就显现了出来。


他开始购买一些违禁品,来追求更虚幻的快乐。而吸毒成瘾的恶习导致他患上肺炎。


由于没有进行财务管理和支出计划,没有几年这些钱就一去不复返。


他最后沦落到住在污秽不堪的仓库里,甚至比中奖前境遇还差。


2013年他在临终关怀医院去世,身上没有存下一分一毫的钱财,还给女儿留下一堆的债务。


祸兮福之所倚,福之祸兮所伏。


有大钱未必有大福,没有规划的大钱都将成为散沙,流向各地。


有人说:“金钱有让人变富和变穷的力量。”


不会规划金钱的人,得到钱财实际上也是失去钱财的开始。


卡耐基说:“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


不为金钱做规划的人永远不会留住金钱,也等不来明天。


因为人的欲望开关被打开之后,就不会在某个具体事项得到满足后自动关停。


尤其是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失去钱的速度常常会比得到它们的速度更快。


当我们真正懂得规划金钱时,金钱才会为我们服务而不被其反噬。



▽写在最后


主持人杨澜说:“要学会投资和储蓄,才能拥有养足未来的资本。”


投资大脑,储蓄金钱,膨胀钱包,才是应对未来的最大武器。


纵欲对钱的贪欲,欲望就是个无底洞,根本无法将其填满。


我们如果将金钱掌控在生活水准之下,即使深处世俗,也拥有对抗未来的资本与自由,才有追求内心平静和幸福的时间与精力。


-THE END-


作者:半生篱落。人生海海,寻找出口;执笔描字,寻找入口。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

拜托星标MBA智库才能每天看到文章哦!




MBA智库好文精选:

 牛津面试题:“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你的回答,暴露了你的格局
 看完被禁播10年的神剧《天道》,我明白了决定普通人命运的3个底层逻辑
 用5%的努力,去撬动95%的事情:原来这才是“有效努力” !(深度好文)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