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位
空间入驻
小程序

河北,被大学遗忘的角落?

2024-07-09
文章转载自"北大纵横"

tyle="visibility: hidden; opacity: 0; ">
2188字 | 4分钟阅读

来源 | 天下城市(luotianhao99)文 | 罗天昊


大雨落幽燕。


近期,全国高考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一个省份,身在京畿之侧,人口近8000万,全国第六,但是,这个省却一所985都没有,在中国大学系列中,极度缺乏存在感。


冠名河北工业大学,学校总部在天津。


冠名华北电力大学,学校总部在北京。


按照中国高考的报考规则,河北考分最高的的学生,将不会留在河北。河北最厉害的学校,在中国大学系列中,还不够顶格。


最近三年河北状元去向

当然,状元多数去清华北大,各省都如此。


2020年,河北理科考生超过700分的108人,文科660分以上65人。全部离开河北。


2022年高考,985大学在河北招生7000人。意味着,河北前7000名全部被外地收割。


因为河北本土没有1985.


2024年,前7000名河北考生,依然只能被外地收割。


在京津冀系列城市中,河北的城市吃亏,尤其是石家庄吃大亏。


河北最聪明的青年脑袋,都去外地了。


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中心,也是北方的中心,从文化心理和交通辐射、经济吸引力方面,在北方具备绝对垄断地位,加上拥有8985,是北方青年心中的梦想之城。


北方不仅弱势,而且内部极度不平衡,不公平程度远超南方。


南方十强城市双一流大学分布

上海985系列中独占鳌头,但是其他豪强也很强势,南京、武汉、成都、广州都有两所以上985,杭州、重庆也至少有1985,所有城市都有双一流大学分布。甚至南京、武汉、广州、成都都强校云集。


上海985系列中虽然强势,但是占比也仅14.3%


在双一流大学中,占比为26.7%。也就四分之一强点。


顶级大学的相对均衡分布,直接后果是人才在南方城市的相对均衡分布。

虽然上海和广深经济发达,但是其他地方也很强势,不能吸光南方人才。各地都保留了自己的种子,可以生根发芽,长成大树。


但是,在北方,最好的大学分布,严重不均衡。


北方六大省会以上城市双一流分布

在北方六省中的10所国立中央大学中,北京独占8所。郑州、太原、石家庄均无985大学,


在双一流大学系列中,北京也独占接近80%


石家庄作为人口大省河北的省会, 1所双一流大学都没有,冠名“河北”的两所大学都不在石家庄。其中,河北大学在保定,河北工业大学更是在天津。


石家庄所在的河北省,人口超7000万,逼近8000万,全国第六。


在土地广袤,人口众多的大北方区,几乎所有的好大学,都集中到北京。大北方区最顶尖的青年和人才毫无选择。


顶级大学分布不均,导致河北的人才,从一开始就被京津等极少数城市吸附和霸占。


最聪明的河北青年,从大学时代就开始被收割。


当然,石家庄很特殊。


虽然没有985和211,但是,石家庄陆军学院海外学员众多,非洲学生回国,多数都成为本国的军政领袖。有“亚非拉黄埔军校”和“亚洲西点军校”之称。


拒绝被收割

——大学改革应兼顾公平与均衡


两年前,中国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大学改革,但不平衡问题仍很严重。


大学之缺,尤其是顶级大学之缺,已经成为制约河北未来发展的一个显要缺陷。制约其创新能力。


在大学分布上,若以人口超过3000万以上的省,必须配置1985大学来划线,则河北至少需要设立2985大学。510所双一流大学。


未来国家教育改革,必须给与河北更多的倾斜。这不是照顾,而是归位。


作为一个接近8000人口大省的省会,石家庄急需985大学。


中国未来高校改革,可考虑优先向这些地方迁移或者设立分校。


北京大学太多,房价高,交通拥堵,人流密集,均与此有关。


未来北京的大学,可以适当外迁。


2012年,罗天昊在国内首倡北京疏解非资源,提出“迁官迁校迁央企”的主张,当时虽然引起全国性争议,但从后来发展看,预测和顺应了国家大势。2017年,中国设立雄安新区,开始疏解北京功能。


雄安新区的设立,只是序幕,远非终局。北京的资源,不仅要部分转移到雄安,更应该在广袤的北方其它区域转移。


地方振兴,从人才开始。


本地最聪明的青年,不能都被他人收割光。


大学的垄断性倾斜,对于北方人才的分散式分布,造成了巨大困扰。


不仅是大学,在央企的世界中,河北也是一个被遗忘的地方。


一家央企,资产动不动几千亿乃至上万亿,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巨大,甚至很多地方为了抢央企投资,进行了剧烈的竞争。


河北总人口逼近8000万,既没有央企总部,也没有985大学,顶级公共资源残缺。


目前,北方十大城市中的76家央企,竟然有73家总部集中在北京,既不均衡,也造成了首都经济的不安全。未来也可以按照人口或者土地面积,以及央企本身的属性和特点,适当均衡。


2021年,北交所虽然最终落地北京,但青岛、济南、郑州、石家庄、西安也曾满怀热望,竞争非常激烈。既然北京已经有新的资源保底,可以激活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部分央企搬迁就更安心了。


纵使搬走一半,北京的央企总部数量,仍将全国第一。


均衡北方的公共资源,才能适度改变北方内部发展极度不平衡的格局。


京、津、郑州、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等华北六大省会以上城市,则在京津之外,诺大的华北四省没有一家央企总部。


本来北方市场经济相对南方要弱,如果在公共资源和权力主导型经济的布局上,再失去平衡,北方格局将更为失衡。


市场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权力格局的改变,却可以更快。


改变南北失衡,需要从市场和行政两个领域的改革推动。基于北方的特点,可以先从权力主导的公共资源方面改变。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左下方公众号“北大纵横”→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