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新闻联播”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
常德素有“洞庭粮仓”的美誉。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春耕备耕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眼下,今年我国的夏粮已经收完,丰收已成定局,南方的早稻也丰收在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制定了一批顶层设计改革方案,推动“三农”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领域,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一系列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制度日益完善。
种子和耕地
是关系粮食安全的要害
种子和耕地是关系粮食安全的要害。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施特殊保护,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仓廪实,天下安。十多年来:
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深化农村改革
必须处理好这条主线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农村土地改革向更深处展开。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是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重要尺度
这条由木头和藤条编成的800米悬崖藤梯路,曾经是连接阿土列尔村与外界的主要通道,这里被称为“悬崖村”。2020年5月,“悬崖村”的故事彻底成为历史。
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全国人民不懈奋斗,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项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离不开改革提供的强大制度支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正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加快转变,广袤乡村展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农业农村农民面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2013年 “粮食安全新战略”正式提出;
2014年 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
2015年 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2016年 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
2017年 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实施;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出台;
2020年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2021年 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出台;
2022年 通过《“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2023年 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亿斤;
2024年 粮食安全保障法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