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职场交的最贵学费,是轻信那些职场谎言。”
职友李楠分享,老板曾用“这个项目做成后,期权分红少不了”这句话,留住了包括他在内的12名核心员工,无偿加班三个月。
结果项目上线后,空降CEO带着自己的嫡系团队,全面接管了所有核心业务,说好的期权分红,也没了踪影。
而像这样的荒诞剧,每天都在写字楼上演——因轻信职场谎言,而付出惨痛代价。
与其事后悔恨,不如提高自己识别谎言的能力,尤其以下6句职场常见假话,千万不能轻信。
01.
“好好干,下一个晋升的就是你”
一网友吐槽,老板最热衷的事,便是对员工“灌鸡汤”。强调不要在意眼前工资,眼光放长远,效益好了薪资自然水涨船高。
结果等到团队达成年度目标后,又马上换了说法,变成:
“现在市场大环境不好,有一份稳定工作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要懂得感恩。”
“虽然达到了年度目标,但扣掉平台分成和运营成本,公司生存压力还是很大的。”
绝口不提涨薪和奖金的事。更讽刺的是,话刚说完,反手便给自己购置了新车。
老板画饼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饼”没有判断能力。尤其是像:“好好干,下一个晋升的就是你。”“公司不会亏待你,未来可期。”这类的话,听听就好。
未来是公司的未来,不是你的。该学的本事好好学,该攒的人脉认真攒,最终还得靠自己。
02.
“都在裁员,你出去工作不好找”
有资深HR建议:每半年更新一次简历,每年定期出去面试,哪怕没有跳槽计划。总之,不让机会找不到你。
博主@点灯人说,他从事的教培行业,机构称合同期内离职者会被行业封杀。结果半年后,跳槽到竞品平台的教师薪资翻倍。
朋友的亲身经历,在职时,老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现在大环境不好,找工作很难的。”
但朋友因身体原因,裸辞调养一段时间后,以崭新的状态重新投身人才招聘市场。
虽几经周折,但最终结果却比预想好很多,薪资实现30%的涨幅,工作强度也比原来轻松不少。
跳槽和裸辞虽需谨慎,但无需因为惧怕风险驻足不前。管理者不会告诉你,优秀员工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
03.
“公司是大家的,我们是家人”
有一种道德绑架,叫“公司就是你家,家人不该计较得失”。
某科技公司高管自曝,曾用这类话术,创造全年人均加班320小时的“奇迹”。讽刺的是,当资金链断裂时,这些“家人”连最后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拿到。
95后设计师小张透露,自己公司一度把“家文化”玩成行为艺术,晨会要喊“家人们早上好”,团建要穿“我爱我家”文化衫。
可当父亲重病请假时,总监却说:“家里有事不该影响工作。”
“家文化”,看似温情的背后,实则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甚至掩盖不公平待遇。让员工无休止付出,却不愿承担应有的责任。
04.
“畅所欲言,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
实习生小陈,在刚入职时,领导在会上提及,大家有什么好的改善建议,欢迎畅所欲言。初出茅庐的小陈,当真批评起了公司制度和管理问题。结果实习结束,他成全部门唯一没转正的应届生。
网友@小A也有类似经历:
“明明会上说‘期待颠覆性创新’,但真有人提出变革方案时,收到回复却是:‘很好,但我们先按成熟方案推进’。”
职场上,很多领导嘴上说着,需要大家直言不讳,但真正成熟的职场人往往知道,畅所欲言也分有所言有所不言,当真的话就输了。
那些相信领导的话,直言批评公司制度或管理层的打工人,很容易就成为职场竞争中的炮灰。
05.
“待会开个短会,我就简单讲两句”
都说,职场人的发疯,从“我就简单说两句”开始。但凡有过职场经验的人,想必都会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网友@早起的鸟发文称,团队为赶一个重要项目加班多日,临近交付,大家都盼着按时下班好好补个觉。
结果,老板在快下班时,轻飘飘一句:“咱们简单开个会,把后续规划捋一捋。”
谁料,这“简单一捋”就是三个多小时。
会上,老板从项目的一个小细节发散,谈及过往项目失误,又扯到竞争对手动态,甚至开始讲起行业八卦。同事们强打精神,可眼神已涣散,哈欠连天。
有网友吐槽:“无效会议猛于虎”,“上班不是最累的,开会才是。”
老板口中云淡风轻的一句:“大家都挺忙的,我就开个短会。”实则至少两小时起步。
甚至不少管理者还会卡着下班的点开会,除老板外全员呈现疲态,内容吸收率直线下降。
06.
“坚持一下,忙完这阵儿就好了”
初入职场,觉得这句话犹如天籁。久了才发现,工作是做不完的,班是加不完的,忙也是没有尽头的。
设计师张悦就因这句话,硬扛两个月连续加班,暴瘦15斤,最终在提案现场晕倒。
无独有偶,广告策划小王也讲了这样一件事。
公司接到一个重要客户的广告策划项目,为能在这个项目中崭露头角,她连续一个半月疯狂加班。
每天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构思策划方案及客户沟通。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她的身体开始有些吃不消。
面对请假申请,她的领导却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感觉累是正常的,坚持住,忙完这阵子就好了”。
结果,因长期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她的身体还是垮了,不得不暂时离职休养。几个月的工作成果,最后也被别人摘了果子。
工作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再忙也要量力而行,这是职场的基本生存法则,过度劳累只会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提前退出这场“竞技比赛”。
当然,在这个真话需要技巧表达的时代,最高明的生存策略除了辨别谎言,还有建立自己的价值坐标系。
当下次再听到这些甜蜜谎言时,不妨摸摸口袋里的工资条——这才是职场最诚实的晴雨表。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