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区域如何协调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更加长远、更加系统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
新时代区域如何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
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路和新要求开启了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新实践,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向更广、更难、更深的领域进发。
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
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深中通道打通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要素流通的动脉,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了广东。他提出一个伟大的构想——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雄安新区拔节生长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提出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等7点要求。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十年来,“北京疏解、津冀承接,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作链条日渐清晰,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达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展并倾注了大量心血。2018年首届进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表示,长三角的很多城市原本发展基础和水平比较高,对于这样的城市群要打通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让各个城市更好成为整体。
立足区域优势 做好发展文章
对于中部地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对于长江经济带,他强调,要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对于东北地区,他强调,要维护好国家国防、粮食等“五大安全”,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实现东北全面振兴。
以一域带全域,以发展促平衡。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城乡如何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破局的思路,“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一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体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更加美丽宜居——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73%、90%以上的自然村对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置;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发生明显变化;
乡村基础设施从基本的“通路通水通电”升级为“硬化路进村、光纤入户、快递到家”等;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80%的村庄。
所有的一切得益于我国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心与实践。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更加凸显……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布局更趋优化、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动格局逐步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更加均衡、更高层次迈进。
■ 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